|
[center][/center]
发现号1984年8月30日处女航,是NASA现役最老的航天器,也是美国历史上建造的第三艘航空器。发现号扮演着“救火队”的角色: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发现号承担起第一个重返太空的重任;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又是发现号第一个恢复太空飞行。
发现号的名字来自18世纪英国著名航海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探险船队中的一艘。这个名字恰巧也是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的名字。
发现号共飞行了30次,在太空停留时间为241.95天,完成3808圈绕地轨道飞行,飞行总距离达9871万英里(约合1.67亿万公里)。
发现号的建造与在它之前的MPTA-098、STA-099(后来的挑战者号)、OV-101(后来放弃改装的企业号)与OV-102(哥伦比亚号)不一样,它属于NASA建造的航天飞机之中第二期的产品。因此,发现号在设计组装的过程中撷取了许多来自企业号、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的实际测试与飞行数据加上经验,设计上较为成熟。出厂时其重量较哥伦比亚号轻盈了6,870磅(约3,120公斤),空重151,419磅(68,744公斤),装上三具主发动机后总重171,000磅(77,634公斤)。与挑战者号一样,发现号的酬载舱曾经过局部的修改,以便能载运与发射使用低温推进燃料的半人马上节火箭,但此计划因为风险过高而被中止,实际上发现号从未实际施放发射过该型火箭。
以下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简单建造历程:
1979年1月29日- 建造合约签署
1979年8月27日- 开始建造客舱模组
1980年6月20日- 开始建造机身下部
1980年11月10日- 开始后段机身的结构组装
1980年12月8日- 开始后段机身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1年3月2日- 开始酬载舱舱门的制造与组装
1981年10月19日- 开始机身副翼的细部制造与组装
1981年10月26日- 开始在加州多尼(Downey, CA)进行客舱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2年1月4日- 开始机身前段上半部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2年3月16日- 中段机身在加州棕榈谷(Palmdale,CA)就位
1982年8月30日- 升降副翼(Elevons)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4月30日- 机翼自格鲁曼(Grumman)公司送抵棕榈谷
1982年4月30日- 前段机身下半部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7月16日- 前段机身上半部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8月5日- 垂直尾翼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9月3日- 开始最后组装
1982年10月15日- 机身副翼在棕榈谷就位
1983年1月11日- 后段机身在棕榈谷就位
1983年2月25日- 完成最后组装
1983年2月28日- 开始初步次系统测试与启动动力
1983年5月13日- 完成初步次系统测试
1983年7月26日- 完成次系统测试
1983年8月12日- 完成最后签收
1983年10月16日- 自棕榈谷完工出厂
1983年11月5日- 以陆上运输的方式由棕榈谷送抵爱德华(Edwards,CA)
1983年11月9日- 空运至甘迺迪太空中心
1984年6月2日- 飞行准备点火测试
1984年8月30日- 首度飞行(STS-41-D任务)
[ Last edited by MJ-Special on 2005-8-1 at 04:15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