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呆在南美利马好一段日子了,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已经学了几个月的西班牙语了,已经迎来我在秘鲁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Samuel,然后这一切又伴随着迈克尔的去世而让我刻骨铭心的酸楚。
当时我正在厨房做晚饭,突然从客厅里传出MJ的众多熟悉的歌曲,我很奇怪在如今新人明星暴增的年代,还会有国外频道在黄金时段播放他的旧作,真是稀奇啊。我走进客厅,原来一位同学正在收看CNN的节目,里面是对名人的采访,而且还有小视频嵌在其中播放BEAT IT的MV,而屏幕下方居然赫然显示着MICHAEL JACKSON(1958-2009)。我霎时间没了呼吸节奏,脑子热得很,忘了还有汤在烧,忘了还有菜没切,忘了还有龙头没关,忘了...很多。可一下子我又清醒过来了,因为那个同学一下子换频道了,我没有要求他换回CNN,而是选择回到厨房继续做饭,因为下意识让我觉得很多状况不清楚,不想去过问还不确定的事情,继续做饭吧。
整个晚间黄金时段都反复播放着采访那些接触过MJ的人,回忆MJ生前那些日子。这时候一位年纪比我大的同学说了句难听的话“这种明星死了就死了,这么报道干嘛,国内还好多工人冤死的呢,有什么大不了,其他节目都不放了吗?”。我轻蔑了他一下,他比我强悍,我打不过他,而且也没必要争,因为他不知道这里坐着位MJ的铁杆歌迷,我只不过轻轻的说了句“杰克逊死了影响蛮大的”。然后他看了看我,也没继续了,气氛无形中变得凝重。我走向凉台呼吸着夜间的凉空气,这时住在楼下且与我还不熟悉的Samuel也在乘凉,他突然抬头看到了我,而且还问“请问明天上课吗?”,我回答他“听说明天交通部闹罢工,街上没有车,我们放一天假”。他会意地点了点头,顿时我觉得一种祥和感存在。
后来我上网,某位“百度达人”第一时间问我“杰克逊死了,你哭了没有”,还有亲戚朋友们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抱着最大平和的心态看着他们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回答着,因为我不想当着周围同学的面去为一个名人的死而流泪,躲在被子里,眼泪顿时涌出湿透了罩住脸部的那块被子。
有一次郊游的时候,我无意中哼唱着THIS TIME AROUND,竟引起Samuel的注意“杰克逊的歌吧,经典~”,原来他过去也听过MJ很多歌。到了10月底,我也为他买了张THIS IS IT的电影票作为当天他的生日礼物,我们一起抱着略带沉重的心情把影片看完了,他还是用那个词感慨着“他的歌都是经典!”。
我觉得要是在2000年前,迈克尔去世的消息会让我遭受前所未有的精神打击,也许我真的会在刚刚起步的人生道路上发生性格上的突变,但是现在我反而在伤心的过程中伴随有少量的平和。那是因为还有珍妮的存在。由于之前珍妮的资料和信息在国内非常之少,我更多的时间是关注迈克尔,而珍妮也是同时被关注的对象。自从1992年于电视上与珍妮初识,一直到2000年有了网络这种信息渠道,对珍妮的认识便大量展开。也许之前了解迈克尔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的原因,也许珍妮的生平又带给了我更多新鲜感的原因,也许迈克尔的歌迷太多造成人多嘴杂的原因,也许因为自己更喜欢不同于传统中国口味的另类的原因,所以,我把更多能影响我今后在审美观、性格、自处等方面的珍妮放在了关注的重点单元上。当然,迈克尔的关注也是少不了的,因为他毕竟在我心里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已经不需我个人再去吹捧了,因为那些方方面面太明显了。
迈克尔去世了,大众自然把杰克逊家族传奇的希望焦聚在珍妮身上,看她会如何伤心,看她会如何表示,看她会如何对待迈克尔的子女。说句让迈迷不大高兴的话,我那段时间在公共场合没有表现得很无助,而是极为严肃镇定,朋友们会问我接下来杰克逊家族会有什么安排,我都一一耐心地如同家族发言人般向他们解释追悼会,葬礼,歌迷活动等等。然而,每当出现有关珍妮的动向的时候,我的眼泪顿时能冲上眼眶边缘,止住了,但是满脸的热度还是极快蔓延。她在BET上的讲话,对于我来说,那是最最最心酸的悼词。当然,也有人认为Paris在追悼会上的最后几句话更让人心酸,但我认为这是两个极端的心酸,一种是丧父的悲痛,痛在偌大的世界里无人理解她那位伟大的父亲;一种是丧兄的沉痛,痛在个人要独自面对家族留下巨大的公共压力。
如果说迈克尔是被世人误解最深的一代天王,那珍妮就是被世人忽视最多的当代天后。两人的无奈带给双方歌迷些许不解。迈克尔的死真的是让珍妮再度崛起的原因吗?基本在97年以后,两兄妹在音乐上呈现给大众的联系算是告一段落了。那也就是说,珍妮在娱乐圈努力的成果与迈克尔不构成关系了(93年其实她已经完全脱离迈克尔,但是95又与迈克尔合作了,所以姑且算作97年以后)。拍电影,出唱片,办演唱会,做慈善事业,珍妮一桩桩来得游刃有余。这说明珍妮已经在女性的天空下为“杰克逊家族传奇”这顶头衔占据至高点。
如果因为迈克尔的存在而让珍妮的成就轻易滑过人们视野,那么迈克尔的离去无疑是一剂催化,让本已稳固事业根基的珍妮走向大众视线来得如此自然,甚似闲庭信步,换做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是办不到的,换做任何一个所谓杰克逊乐坛接班人也是办不到的。而珍妮却是这种看似有些尴尬的角色扮演者。为了致敬兄长,她得让自己在MTV AWARDS晚会上看上去更像是迈克尔灵魂护体般地疯狂,她得在43岁的年龄再度挑战30岁时的高难度舞蹈。她为的不是让自己更能在兄长的光环下脱颖,而是向我们宣布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息:迈尔克杰克逊的歌舞精神绝不会消亡!
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带给全世界歌迷的悲伤如同山峦阻隔希望,如同深海沉沦快乐。但是他们依然热情地关注着网站和论坛,包括我。他的子女们依然让人揪心,他的遗产运作依然让人堪忧,他的死因调查后续报道依然让人琢磨不透,等等原因,在我看来都不如一个最最关键的原因来得实在,那就是迈克尔未发表的作品何时问世?歌迷们各种悼念方式应有尽有,他们为了能把杰克逊人气延续到新作品发行的那一刻前,煞费苦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还有听到新歌的希望,他们还有继续支持流行天王的现实理由,包括我在内。
扪心自问,迈克尔的子女与我们有太大的关联吗?其实没有,他们依然能锦衣玉食地快乐生活下去。他们即使伤心,在一段时间过去以后,他们也依然能回到孩子年龄的现状;即使思念,那是他们的亲生父亲,理所当然;他们拥有那么多家人照顾着,不需要过多地去担心。至于那位如今臭名昭著的私人医生呢?相信他今后的人生也一定是活在阴影中,即使没有被吊销行医执照,那还有谁敢去雇佣他呢?一句话,他过不好的。至于某些歌迷去用一些话泄愤,在我看来,适可而止就好了,社会本身就是真公平与伪公平并存的,与其去加速自己血液流动来伤脑细胞地抱怨,不如跟迈克尔学学做天使播散人间爱心地舒缓。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过去了,就懂得了,就慎重了,就妥协了,生活照样能按自己的轨道进行。
然而还有让人无奈的是,许多中国歌迷借珍妮的照片在论坛里动不动就是“像极了迈克尔”,“有迈克尔的影子”,“让我想起了迈克尔”,“看了想哭”等诸多类似灌水性质的留言充斥着论坛。更有甚者开出帖子说在珍妮的新歌NOTHING听出有迈克尔合唱的可能,一种言论说是珍妮本身不能唱出那样的高音,有了迈克尔的辅音,从而作品听上去如同两人的声音交替着。作为如今将珍妮寄托无限希望的我来说,我不开心看到这些留言。也许是这些歌迷还没有去对珍妮了解多一点,也许是他们看到如今珍妮的活跃而反增了失去最爱偶像的不甘。当然,歌迷们的伤痛我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状态持续时间长了,就难免让人觉得这类歌迷有些依赖心理,在接受新事物上有些抵制,更或者在鉴赏能力上有些不思进取。看到珍妮的照片,他们不去查问珍妮当时是在做什么,发帖人也不写明白关于这张照片的介绍,使得跟帖人就如同傻子一样乱猜,使得一记帖子骤然变得空洞乏味,没有信息含量。难道之前有两兄妹的跨时空对唱WE ARE THE WORLD,那后来珍妮的歌曲就有让迈克尔代劳的嫌疑吗?难道迈克尔愿意在天堂看到自己的歌迷对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妹妹是如此地无知吗?
对一样事物了解多了,自然会将视线辐射至它的周边,我个人认为喜爱迈克尔的歌迷,如果不去了解珍妮,这委实是对“杰克逊音乐”的认知很狭隘的态度。同样,仅仅只喜欢珍妮,而没兴趣去认识迈克尔的人,也无疑是对珍妮音乐的一知半解。的确,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歌迷都有那么博爱,来让两兄妹都得到双方歌迷的垂青。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作为一个傻子活在相似或相近的领域里,别说是听歌,其他爱好的追求也无疑如此。好比看世界杯,你能说只关注一个球队的赛况来看世界比赛吗?那是多么单调,毫无刺激可言啊?好比工作中,你能说你只关注一个部门的运作,而视其他部门的工作为无物吗?
我不妨把这个问题再讨论深点,有些迈迷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我们能从迈克尔身上所欣赏和学习的东西就已经够多了,再要我们在意识上容纳另一个明星恐怕很难!”。这话也不无道理,想想看,迈克尔杰克逊这样一部浓缩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本来需要参透的东西就很多,很难。很多方面,他个人做到了极致,再要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方面,恐怕很多在视听方面已经达到满足的人不愿意抛出更多的热情来对待其他艺人的作品。当然,划分迈克尔和珍妮两部分歌迷群体的还不止因为音乐口味的不同,更含有性取向或者其他更引申的不同。别以为我说得太直接,其实多年来,这已经都是心照不宣的现象了。但是,珍妮所带来的歌迷现象并不单纯如同Madonna, Kylie Minogue那样的区域化,她的歌迷综合程度很复杂,这一点是她和迈克尔在艺术传导方式上的共同点,因为迈克尔的歌迷在年龄上也有很大的跨度。
没错,珍妮很多歌曲涉及的情色内容是超出一些中国歌迷的承受能力的,而且她的唱腔不是那种简单摆个音响就能激起众多乐迷们共识的。有位朋友跟我说珍妮的音乐那一定得用耳机来听,那样才可以感受每首作品在制作上的丰富层次感,而且珍妮的唱法一旦你品到了甜头,那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地上瘾。她其实是气息高手,不用拍成人MV,她都能用气息来将欲望推向那望尘莫及的境界。这一点,她弥补了迈克尔在这方面的含蓄。你千万别以为这两兄妹唱歌毫无关系,关系大得很。一个终极强硬无敌,一个极度甜蜜柔美,这在流行文化的两种极端已经做到了饱和,由两兄妹共同打造出来的成果,再加上融合了年龄及取向等各种歌迷层次,你不能不承认由这两位明星兄妹所辐射出来的一个近似迷你社会般的流行文化群体。
不过,迈克尔的结局是遗憾的,迈迷也要学会从低潮中走出来,看到生活中还是有其他新的希望能追求的。尤其是刚认识迈克尔不久的那些歌迷,你们可以偶尔关注下珍妮,这样你们会慢慢地继续在新的音乐中成长。整个乐坛就如同一个江湖,迈克尔犹如一代宗师般地仙逝,但留下来的局面依然残酷。如果说迈克尔生前与众多传奇男艺人拼杀而获得全胜局面,那么珍妮还得要面临强大的天后拼杀。
上个世纪男艺人在音乐领域获得压倒性局面,基本可以这样认为,从90年代至今,女艺人们的烽火连城则更是时下男艺人无法比拟的。女艺人除了要好嗓子之外,身形容颜更是半点不能含糊的因素。90年代那些天后轮番坐镇排行榜首的局面,没有三、四把刷子那是站不住脚的,然而珍妮也冲到了公告牌世纪末排行第二的风光位置,仅次于玛利亚凯莉。到了新世纪,虽然这近十年来珍妮没能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潮流中中获得如上世纪般的成就,但是她依然凭着惊人的毅力将事业的各个方面做得脚踏实地,她依然能娇艳四射地堪比众多同辈或后辈。她时刻做好着再战江湖的准备,她深知杰克逊家族是决不能输的,她明白迈克尔没有完成的遗愿需要她来继续,没有任何媒体的炮轰和歌迷的质疑能够击碎这份坚固的兄妹默契。
穿梭了一整年的思念,我并没有去做那些祈祷,守夜,点烛,寄信之类的举动。我明白更多现实的关注方式,我是一个歌迷,一个了解迈克尔的歌迷,人虽不在了,但音乐要继续。随着珍妮即将领衔7月2号的Essence音乐节开幕,我们可以与天堂里的迈克尔共同来感受妹妹所带来的新希望,杰克逊家族不会因为迈克尔的不在而一蹶不振。因为我知道,珍妮在舞台上不是一个人战斗,迈克尔会与她并肩作战。(Blackcat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