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抛开歌曲真假来说,别抱怨了,这张专辑的水准已经不错了。
首先 问大家一个问题
MJ为什么是MJ?为什么你喜欢他?
因为他真的是number ones,对不对?
所以他最懂他自己的音乐怎么样,需要什么。而别人不懂。
就算和他合作了N年的人,也达不到他的高度。
所以这张专辑并不是MJ制作的,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他在,对专辑要求会更高,会还给我们4年一次的70多分钟的听觉盛宴
可惜,这不可能了。
所以 不要希望这张专辑是 "MJ水准“,因为MJ只有一个,别人做不到。
还有,某些亲觉得正式版的歌和之前的泄露版没多大差别,很不爽。
But I wanna tell you,你们之前听到的泄露版,很多是歌迷自己造的。
比如,Another Day,这次泄露前之泄过1分25秒版,以前其他的3分44秒,4分多钟神马的都是歌迷自己把1分钟素材拼的。
还有劲爆的”12 O'Clock",真正的版本大概是4分48(58)。你们很多人认为的所谓“JAY-Z”合唱的5分23秒“完整版”,其实也是歌迷拼凑的(里面的过渡段明显的是混音的回旋音效。。。很业余啊)
所以 认清楚了 别抱怨了吧
------------------------------------------------(我是强大的分割线)--------------------------------------------------------------------------
那个遗产公司执行人约翰麦克莱恩(以下简称JMc),我真的,对他无语了
2009年的时候,他把MJ在1982年录的歌,弄一弄摇身一变成了演唱会同名歌曲“this is it",制作粗糙不说,还导致一大堆新歌迷认为这是MJ的 “遗作”。。。还弄出个可笑的“TII倒放版”证实MJ没死。。。还在CN开了专帖。。。
其实,真正为演唱会创作的(这是KEEN说的)Best Of Joy,比TII强得多。听着BOJ,我想起了Fly Away,很轻快,真的是Beat of joy。
Behind The Mask据说就是由这位JMc制作,话说他又把80年代的歌翻出来了。。。这歌确实不错,电音感觉很好,可是,在JMc的处理过后,变成了“东施效颦”
乍一听,很有“Dirty Dianna”的feel,可是那尖叫声怎么。。。怪怪的。。。我继续往后听。。。哦,各位,你们知道那尖叫来自哪里吗?
1992年布加勒斯特危险之旅的DVD!!!
一开始的哨子声。。。其实很破坏歌的美感,后面那段尖叫,是MJ即将表演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之前和观众互动的声音,MJ带着喘息的尖叫和歌曲中MJ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显得十分杂乱。
还有副歌中的伴唱部分,不得不说,模糊的要命。几乎听不清那是在唱什么。
其实不用再做处理,因为这歌之前就是完成品,直接搬进来就行了,画蛇添足做神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