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ijin2002 于 2010-12-29 22:44 编辑
杂评:Michael时代的结束,《Michael》时代的来临 文/shijin2002
一个歌迷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发表一点对新专辑《Michael》的看法,至少也是给自己的一种交代。我告诉她,我无从下手。
对于一张等了差不多快十年,且主角已然不在的专辑,我真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狂喜?落寞?凄凉?心怀感激?这些统统都无法诠释我心中真实的感受。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想记录的故事也太多。很显然我已经没有了客观评价专辑整体质量好坏的资格,因为主观的意识已经占据了客观分析的地盘,我没法头头是道、有条不紊的写出一篇真正的乐评。但我想,音乐存在的价值就是取决于听者的主观意识,你认同,那这就是一张好的音乐,你不认同,那这就是一张失败的音乐。或许有这样的思路,会更利于我们玩味或聆听这张专辑。
在2009年MJ去世的时候,我曾一度非常沮丧和恐慌,我非常害怕9年的苦等到头来只是一片浮云,随着MJ的离去所有的期许都烟消云散,这些期许里面包含了我渴望的“王者归来”的桥段,包含了聆听新歌并癫狂的桥段,包含了永远摘掉“过气歌手粉丝”帽子的桥段。在07-08年的时候(那段时间广为流传MJ将出新专辑),我曾在生日的时候跟朋友讲过,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再次听到MJ的新作,能看到他从新站起来。现在看来,这种近乎病态的消费MJ的心理确实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少歌迷都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很多人会不厌其烦地看WWE,因为那里每天都简单明了地上演着王者归来、以弱胜强的好戏,很多人会期待巴乔、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等曾经神的爱子能第三次或第四场参加世界杯。人,总是害怕付出后没有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如此渴望并支持这种专辑的发行。“MJ活着的时候,等了九年都没有等到,MJ走后一年,就轻松的等到了。”这是笑谈,也是无奈。在这个商业时代,我们早就看透了这些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我们清楚商人会得到什么,但反过来我们更清楚,我们得到了什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我们孩提时期就明白的道理。
事实上,我更愿意称《Michael》为一张“新选集”而非“新专辑”。它由十首MJ生前的遗作组合而成,并由MJ遗产公司授权索尼音乐发行而成。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张偏重于MJ后期创作的歌曲(2001年-2009年)拼盘选集,所以它并没有太多的专辑整体概念可言,没有整体概念的专辑就没有了灵魂,或者说没有了歌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听不到歌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也体会不了歌者和项目成员抢夺天空的创意。所以我并不会拿它与老专辑相比,因为那是不公平的,它,仅仅是一张非传统意义上的“精选集”。
但它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因为它记录下了MJ最后的声音,也记录下了MJ最后几年的心路历程。首先,我得承认,我对MJ最后几年的“作品空白期”都干了些什么有着深厚的兴趣。曾经在和歌迷朋友聊起MJ专辑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的表示对《历史》专辑中MJ过于强硬的态度以及大量的抱怨表示担忧,因为《History》里面的某些歌曲太多的偏离了一个传统歌者应该表达的内容,它们提及了政治、丑闻、社会现状等等问题,或许这些更该属于地下摇滚歌手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在地下,因为他们不为人知。而MJ却不一样,MJ的影响力过大,对于这样的内容某些强调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部门一样无法接受,所以MJ会被他们的手段所伤。后来我说,这还仅仅是95年的作品,不知道经历了信心满满准备重振旗鼓的《Invincible》被嘲笑销量不佳、甚至03年案件折磨的他是否会更脆弱以及更敏感。
是的,我想我没有猜错,新选辑中的《Monster》以及《Breaking News》全盘托出了他后期的内心世界。就算这只是他录的demo,就算他没有打算发行这样阴暗面的东西,但也足以说明。他咆哮着、控诉着、讥讽着,犹如新时期的《D.S.》、《Morphine》、《Privacy》,那种居高临下、铺天盖地的痛诉之情以及目空一切的傲慢姿态展露无疑。不少人会为这样的MJ喝彩,因为他“霸气外露”,但我想作为一个受众面很广的国际艺人这样的表达对于自身总是弊大于利的,所谓“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这里的“舟”正是媒体。MJ内心本就是脆弱而敏感的,而两场大官司确实更加让他深受伤害,对于这样的MJ,我想我不会拍着手鼓吹他骂得好,反而更愿意作为一个倾听者默默接受他倾诉心中的苦与闷。
而选集中的《Best Of Joy》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我甚至觉得这首歌几乎就是MJ少有的后期纯完成品,声音状态出奇的好,不像选集中个别歌曲展示出来Demo合成版那样的随性,全曲流畅而耐听,编曲也非常的严谨,很容易让人幻想MJ在This is it演唱会中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欢乐情景。选集中的另一首《Keep Your Head Up》第一反应会让我想到《Heal The World》和《Earth Song》,由小至大、由点及面的歌曲延伸方式非常的MJ式,正式版中后半部份和声高潮去掉了泄漏版中取样《Earth Song》的唱段“What about everthing....”,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倒觉得这个部分已经到达了全曲的最高潮,非常需要MJ标志性的嘶吼声,但MJ已经无法再亲自录制这样的唱段,所以我对制作人在最初泄露版中采样“What about everthing”这样的处理报以会心的一笑。
除开后期的歌曲能让我们了解到MJ的心路历程,新选集中的其他早期歌曲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年轻的、高亢的MJ。这些歌曲是《Behind The Mask》、《The Way You Love Me》、《Much Too Soon》,当歌声萦绕在耳边,我能感受到曾经那个熟悉的歌者仿佛依然没有离去。不管是《Behind The Mask》中跳动的唱腔,《The Way You Love Me》中喃喃细语的小调,亦或者是《Much Too Soon》中MJ式的情谣,都无疑是缅怀曾经熟悉的老朋友的最好方式。
全碟以大气的《Hold My Hand》打头,接下来是一连串的R&B加Hip-Hop曲风,在经过了40多分钟的节奏轰炸之后,最后是短短2分48秒的《Much Too Soon》,让人完全沦陷在MJ轻柔的声线之中,那种特有的略带哭腔的唱法让人陶醉不已,但当你完全沉迷于此的时候,它却又戛然而止,让人不免心急火燎。这样的编排方式甚好!所谓喂食喂七分,既让人小饱又不至于太多,如果感觉意犹未尽,唯一办法只能是:Replay。
这样一张选集,既有流行的曲风也有熟悉的旋律,非常符合MJ“给歌迷一些新东西,再在给歌迷一些熟悉的东西”的理念。我很清楚的记得MJ说过,他想要征服新一代的歌迷,如何征服?不外乎就是给他们一些他们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接受的东西,看看时下的年青人,谁不是听着Hip-Hop念着Rap。所以我对选集中出现当下流行的曲风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我还认为这些都是MJ本人为这些歌曲定下的基调,制作人只是强化并包装了它们而已。永远不要忘记,MJ总是极度渴望自己的音乐走在流行的最前沿。所以“以前的MJ怎样怎样”这样的提法,并不适用于MJ。
说到制作人,在这张选集的台前幕后他们都过多的被提及。以前的专辑由于MJ魅力太过于闪耀,从而掩盖了除他本人以外几乎所有人的光芒(当然,我们可以不算昆西.琼斯这样的泰斗)。但细致的歌迷绝对不会忽视这些制作人和项目成员都是精兵强将,他们是各自领域绝对的专家和权威,而和顶尖人士合作向来都是MJ的保留套路。但这张选集没有了MJ,于是无论这些精兵强将如何制作,都无可幸免的会一次次被问及“如果MJ来指导会如何”。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命题,没有谁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除了MJ自己,甚至他自己也不能回答。因为MJ并不亲自操刀制作,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艺术指导的角色给制作人们一些他的意见,“这个旋律我希望更饱满,更急促,就像这样...(口技)”这是他工作的方式。不可否认,虽然大的基调在那儿,但缺少MJ指导的作品显然少了点什么,就犹如我们喝一杯咖啡,喝了一口之后,却少了股回香味,这很重要。所以我会觉得这些曲目普遍比较单薄,缺乏一种厚重感和延伸感,或许是少了MJ式的多轨道和声,亦或许是更多的电子合成乐代替了精良的器乐伴奏。但现实依然是现实,MJ已然离去,留下的只是一堆尚不知质量好坏的Demo,如果我们依旧渴望听到更多的MJ,那这里有一句悲观至极的话叫做:MJ,现在只能“被”制作出来了。
MJ生前和很多年轻音乐人合作过,他渴望从他们身上找到某些灵感和一点引领新时代潮流的动力,而这个过程中我也特别希望年轻人们能吸取到MJ的某些才华和经验,就像那句话所说“MJ已经变成一颗蒲公英,将他的天才、灵感、能力、才华等等化为蒲公英种子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现在这帮年轻人正手持这些种子,他们需要将它埋下并精心呵护,这样才能真正的将MJ的精神延续下去。因为Michael Jackson这部传奇已经画上了句号,如果没有这部新选集,没有这些年轻人将MJ的东西延续下去,那么几十年后MJ也会和当下的我们看猫王一样,仅仅是一个图腾,而非每个人都接触、接受、喜爱的音乐人。
不管如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像《Michael》这样形式的选集还会出现,MJ“被”制作出来的音乐还会出现,因为作为一个音乐世界重要的存在,《Michael》的时代已经来临。
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现实,从来都是这样残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