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比莉珍 于 2011-1-21 23:31 编辑
Cecilia Bartoli(1966— )父母皆为声乐家,但她却在十六岁才决定开始认真与母亲学习声乐。后来进入罗马圣奇里亚学院进修。十九岁开始受到多位指挥家的赏识,开始灿烂多彩的演唱生涯。1990年与DECCA签约为专属艺人,自1991年开始获得世界各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艺人以及金唱片奖,例如:1993年Billboard评选为年度最佳古典艺人,而专集“假如你爱我”更是当年度的最佳唱片。
芭托利来自意大利的歌剧世家,外型娇好,声音更是出色。她的音质温润、音色饱满、声音表情优雅高贵、为百年难得一见的次女高音。
指挥家李汶曾指出:“她有超凡的嗓子,特出的性格、对音乐及词意能完全的理解,再加上最重要的关键——她能把这一切完整地表达出来。”
切奇莉亚·芭托利1966年6月4日生于罗马,学生时代在罗马圣塞西利亚音乐学院学习。芭托利的歌唱天才有遗传的因素,她的父亲是一个很不错的男高音,母亲也是专业歌手,芭托利在音乐学院学习时还一直得到他们的指导,1987年在韦罗纳,她首次以专业歌唱家身份登台演唱歌剧;1988年在科隆施韦钦根艺术节和苏黎世歌剧院演唱罗西娜,得到了歌剧界的赏识;1991年,她首次在斯卡拉歌剧院饰演罗西尼的法国喜歌剧《奥里伯爵》中的伊索列尔,并首次在萨尔茨堡演唱。她完美的嗓音和生动的舞台形象获得了人们的赞赏,从而迅速成为闻名于世的罗西尼歌剧的主要歌唱家。她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同样有杰出的表现,例如她于1990年首次在巴士底歌剧院演唱的凯鲁比诺,以及采琳娜、苏珊娜、多拉贝拉和德丝皮娜(她于199日年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角色)。但是,她的声誉大部分还得自于她众多的唱片和录像,它们展现了她温暖、丰润的音色、高超的即兴装饰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没有其他歌唱家具有芭托利那样丰富的音色,那种能深深打动人的演唱和极其灵敏的节奏感。1998年6月,芭托利在意大利古城维琴察的奥林匹克剧院举行了一场独唱音乐会(有唱片)。演唱的曲目包括维瓦尔蒂、亨德尔、莫扎特、舒伯特、柏辽兹、罗西尼、比才等人的作品。广泛而不同风格的曲目展示了她雄厚的实力,连通俗的小歌《阿玛莱丽》竟也被她唱得有滋有味,富有新意。《格里塞尔达》描述的是农民出身的皇后格里塞尔达为了证明自己能够统治天下而经受了国王对她的各种考验的故事。芭托利在这里演唱的是剧中角色康斯坦策的唱段,其中的花腔令人叫绝。罗西尼的作品中,除了《回到你的宝座》是美声风格外,其他几首都朴实抒情,是罗西尼的后期之作。芭托利将这几首罗西尼鲜为人知的歌介绍给大家,同时也提供了出色的演唱典范。蒙特萨尔瓦特赫(H.Montsalvatge 1911— ,西班牙)的《黑人之歌》融合了黑人民间音乐与现代创作手法,加上芭托利生动而激情的演唱,非常值得欣赏。
2000年3月,她在苏黎世首次饰演《女儿心》中的菲奥迪莉吉,她所演唱的角色的情绪、内心思维都体现在她的眼神中和肢体语言上。她能演唱出各种不同的音色,而丝毫不用为自己的能力担心。《女人心》是关于两对情侣的荒唐故事,但其音乐中却有对爱情的渴望和担忧的描绘,非常感人。在芭托利之前的几十个菲奥迪莉吉中,最值得欣赏是蕾内·弗莱明,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超一流演唱可谓完美无瑕,技惊四座。而芭托利与弗莱明完全不同。她们在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上都胜过了剧本本身的要求,但芭托利在语言和肢体表演方面的天才,使她所表达的苦恼与忧伤更加生动感人。
年轻时,芭托利就曾向卡拉扬学习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1988年于苏黎世在哈农库特指挥下首次饰演莫扎特的凯鲁比诺。至今与她合作过的指挥还有阿巴多、布莱兹、里卡尔多·沙伊、威廉·克里斯蒂、詹姆斯·莱文、祖宾·梅塔、里卡尔多·穆蒂、西蒙·拉特尔、西诺波利、肖尔蒂等。她至今演唱过的歌剧角色有:凯鲁比诺、策莉娜、多拉贝拉、苏珊娜、唐娜·埃尔维拉、费奥迪莉吉、灰姑娘、德丝皮娜、海顿的《哲学家的心灵》中的优丽狄茜、帕伊谢洛的《尼娜》中的尼娜等。
芭托利的音乐会演出与她的歌剧演出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她在钢琴家让—伊夫·蒂博代(Jean—Yves Thibaudet)伴奏下演唱的法利雅的《7首西班牙通俗歌曲》,大胆地采取了较慢的速度,效果却出奇地好。2000年3月她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巴伦博伊姆担任指挥和钢琴伴奏),成为这年冬纽约最令人热切期望的事情之一。她的独唱音乐会的钢琴伴奏除了巴伦博伊姆和让—伊夫·蒂博代,还有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郑明勋、詹姆斯·莱文、安德拉斯·希夫等。她日益增长的对巴罗克音乐的热爱使她与很多著名的古乐演奏团协作演出阵录音。
将许多被人遗忘了的曲目介绍给听众,使它们得以新生,是芭托利的心愿。唱片(维瓦尔蒂专集)中有许多曲目都是她和钢琴伴奏搭档克劳迪奥·奥索勒(Claudio Osole)新发现的。格鲁克的《意大利咏叹调》是在她和奥索勒的指导下由一位音乐学家发掘出来的,收集了格鲁克在歌剧“改革”前时期由意大利诗人、歌剧台本作家梅塔斯塔西奥(Metastasio)作台本的歌剧咏叹调。
芭托利的唱片有十几部完整的歌剧。1999年秋推出的《维瓦尔蒂专集》,表明了她在发掘安东尼奥·维瓦尔蒂鲜为人知的歌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张唱片在世界上获得了许多奖项。她近年的DVD中有她与布林·特菲尔于1999年在格林德伯歌剧院举行的音乐会实况、2000年2月在苏黎世歌剧院演出的由哈农库特指挥的《女人心》、维瓦尔蒂作品音乐会、在休斯顿歌剧院演出的《灰姑娘》、由让—伊夫·蒂博代钢琴伴奏的《生活在意大利》、哈农库特指挥的《唐·乔瓦尼》,即将录制的还有《尼娜》和《土耳其人在意大利》。
由她与男高音歌唱家戴维·丹尼尔斯主唱的《里纳尔多》,获得了2001年《留声机》主编评选奖。2001年10月出版的格鲁克的《意大利咏叹调》,其中的曲目都是她从巴罗克音乐中开发出来的珍宝,这张唱片于2002年2月获得格莱美“最佳古典声乐演唱奖”和2002年《留声机》“独唱奖”。《留声机》在评语中说:“在这张唱片中,芭托利向我们表明了格鲁克即使在他的早期进行“歌剧改革”前,就已经是一位令人生畏的音乐戏剧作曲家。我们有幸听到了他的早期歌剧《埃齐奥》中充满激情的咏叹调,《狄托的仁慈》中那些崇高荣耀式的旋律、大幅度起伏的琶音以及令人惊讶的精致的花腔;而在那些最动人的旋律中,芭托利的演绎又显得非常甜美。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一些舒缓柔和的演唱,如《不平静的巴那斯山》选段精美哀婉,充满了优雅感人的气氛而《塞米拉米德原形毕露》中冷嘲式的短咏叹调又显得灵巧而利落。总之,这张唱片集中了芭托利所有的优秀品质,代表了当今次女高音的最高水平……这是一张格鲁克音乐爱好者、芭托利崇拜者和高雅艺术追求者不可或缺的唱片。”
《留声机》于2001年授予芭托利珍贵的“年度艺术家奖”时对她有非常恰当的评价:“切奇莉亚·芭托利或许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最杰出的歌唱家。近十年中,几乎每一年她都有可能获得这项奖。她是唯一饰演过《女人心》中菲奥迪莉吉、多拉贝拉和德丝皮娜三个角色的歌唱家。过去1 2个月中她的唱片录音可谓成就斐然:罗西尼的康塔塔《泰蒂与佩列奥的姻缘》,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海顿的歌剧《阿尔米达》,格鲁克的《意大利咏叹调》,以及《女人心》中的菲奥迪莉吉(DVD)。她所创造的角色甚至比她的嗓音更具魅力,她不管唱什么都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她的演唱决不仅仅是一种效果,而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精粹的体现。”
——本文摘自杂志《歌剧》2009第112期
啥叫次女高音?
次女高音与女高音相比略逊一筹,她们拥有较暗沉的音色,在歌剧中多半担任坏女人或是老妈妈的角色,当然也有一些作曲家特别偏爱次女高音,便赋予她们重要的担纲机会,需要次女高音来展现她们的花腔声乐技巧。
啥叫花腔?
花腔是中西皆有的一种发声唱法,但西方应用更为广泛,需有优秀的演唱技巧,换气技巧,气量和耐力。
视频节选:安东尼奥·维瓦尔蒂作品音乐会
如同被大海淹没
风雨飘摇
水仙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