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odol 于 2011-2-15 13:33 编辑
演唱会的一些自拍图,效果不行,看个意思就是了:)
更新:Janet的演唱会超级精彩:
1. 气氛超HIGH,基本所有人都是站着HIGH完全场;
2. 我吼完一半时间我就吼不动了,看演唱会好累人(不过我还是坚持吼完全场了滴);
3. 舞蹈高水准,非常给力;
4. 唱功很好耶,我以为现场的声音会打些折扣,结果超棒的,Janet和哥哥一样很会利用话筒,不管是情歌的喃喃自语、高音的激情四射、快歌的利落节奏,Janet都会用合适的呼吸和演唱方式来取得最佳的现场声音效果,有些地方还做了修改,很棒很棒!而且应该是真唱全场哦,太值了!
5. 时间太短,算上串场时间才1个小时40分钟,离开时依依不舍;
6. 整场演出有两个地方提到哥哥,一是Scream,冠军单曲嘛,不过没有表演全曲,可能迈迷觉得有点短了哈;二是最后结尾的时候放了和哥哥的合照,全场致敬和欢呼。不过并不是很悲伤的气氛,而是比较温馨的。
7. Janet的笑容好美,有着跟迈一样的感染力。她笑的时候,你会忍不住笑。整场演唱会很欢快,很热烈。后悔没买更好的座位,很多时间还是看的大屏幕。。。(老外们都好高呀)
8. 再说点题外话。演唱会什么样的才好看?是表演者要跟观众建立connection.当然建立connection不一定是打招呼互动,比如王菲就不怎么说话。关键是要让观众感受到和表演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由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观众对歌手的歌、表演习惯、甚至这个人是否熟悉;观众的位置、观众的性格是喜欢静静的一个人欣赏还是大家群HIGH;现场的整体气氛;当然歌手的和乐队的表演就不用说了。虽然总结出这么写条条款款,但实际上让人亲近和跟别人建立connection的能力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迈和Janet无疑是佼佼者之一。有位迈迷(宝宝啦~~)说过“看到MICHAEL就有种今夕不知是何年的虚幻感”.我理解的这句话的其中一个含义是说当你看着Michael,你整个人都不同外界周遭的事物联系了,只与眼前的这个人相关联。你的眼睛离不开他,想法离不开他,心情离不开他。。。you are purely connected with and occupied by Michael Jackson. 所以这也是很多看过迈的现场的人说他的演出充满魔力的原因。昨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样的联系和占有,所以我真的真的很喜欢这场演出。Anyway, live show is basically a personal experience. 希望还有机会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
9. 再说题外话。之前看过一些露天摇滚音乐会、工体体育场的个人演唱会、鸟巢的四重奏和芭蕾舞剧,都不及这次的精彩。鸟巢的弦乐四重奏让人昏昏欲睡,比较精致而单调;鸟巢的芭蕾舞剧很精彩华丽;露天摇滚音乐会也很热烈但属于自HIGH型;工体体育场的演唱会最差,场地太大,效果很差,完全感受不到和舞台的联系。
10. 其实做演唱会的道理在其他方面也是类似的,如何建立和别人的connection,让他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只在乎你,是技巧也是天赋。 Janet是个善良、美丽、成熟、理智的人。没有迈那么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祝愿她和Jackson Family幸福、快乐,也希望Jackson Family的个别人更加靠谱。
EOF - 演唱会感想完
后记:在看完Janet Jackson演唱会的那个夜晚,我躺在床上哭了
整场演唱会是欢乐的、热烈的、高兴的、兴奋的。即时在有Michael的环节,大家也是欢呼雀跃,并不是寂静的哀伤。所以看完演唱会,走在香港安静又热闹的街市上,我的心情是愉悦的,还哼着Janet的歌。
说起来,Janet算是我听的次数最多的歌手第二。中学时的同桌既喜欢迈也喜欢Janet,所以我们的CD包里他们的CD重来没有被替换出去,别的人的CD倒是来了又走了。所以这次能看到Janet的演唱会,我是很高兴的(再次遗憾,应该买最贵的票!!!唉~~~)
回到酒店整理照片到深夜,当周围万籁俱寂,当我准备睡去时,想念迈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滋生开来。
是的,我还是经常经常地想念他。有时候,因为想念他的好而笑;有时候,因为想念他太厉害而哭。
这次,就哭了。带着泪水,还是睡着了。可惜,迈没有来梦里看我。
早上醒来,又想起迈,想起Janet的演唱会,还是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泪水不经意间滑落下来。。。
写到这里,眼眶也有些湿润。
大家都说,思念,时间是最好的敌人。只恐怕,迈是一个例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