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troller 于 2011-3-15 01:33 编辑
2011年3月13日 - 曼德勒娱乐集团(Mandalay Entertainment)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古伯(Peter Guber)写了一本新书《叙述致胜》(Tell To Win)。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伯曾经是索尼电影(Sony Pictures)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新书里,提到了与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一次会见,以及那场会见怎样变成了一堂戏剧课:
一旦找到了主角,怎样才能打动人?是什么能让我们沉迷其中、欲罢不能?迈克尔•杰克逊明确地告诉我,答案是戏剧性。
在1991年,杰克逊已经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了。在以创纪录的6500万美元与索尼续约后,他发行了第八张专辑《危险之旅》(Dangerous),里面的两首单曲《是黑是白》(Black or White)和《铭记那时刻》(Remember the Time)都一度垄断流行乐榜。作为索尼电影的首席执行官,我曾经坐在制作那张专辑的录音室里,被迈克尔旺盛的创造力和完美主义统治得喘不过气来。
他的野心没有止境。但当这位索尼最为重要的音乐资产邀请我去他在恩西诺的家中讨论投身影视的计划时,我还是吓了一跳。迈克尔已经证明他了解关于流行音乐的一切,但电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物。他想参与制作和表演。那就意味着要讲故事。他会吗?
还没等我问这个问题,迈克尔就说:“不管是在电影还是音乐领域,你都得知道戏剧性在哪里和怎样呈现。”他目光炯炯地长长看了我一眼,突然站起来,“让我给你看。”
他领我上楼到他卧室外面的走廊里,我们停在一个巨大的玻璃容器前面。“这——”他说,“就是肌肉(Muscles)。”
在里面,有条巨大的蛇盘在一根树枝上。它的头正在跟着容器的相反角落里的什么东西移动着。
迈克尔用手指着令肌肉全神贯注的目标,那是一只想要躲在一堆刨花后面的小白鼠。
我怀着希望问:“它们是朋友吧?”
“看着像吗?”
“不像。那只老鼠在发抖。”
迈克尔说:“我们得给肌肉喂活老鼠,否则它根本不吃。死了的东西引不起它的注意。”
“那它干嘛不直接过去吃掉老鼠?”
他说:“因为它享受这个游戏。一开始,它使用恐惧来吸引老鼠的注意,然后等待,积蓄张力。终于,老鼠被吓得一动也不能动时,肌肉出手了。”
蛇让老鼠不敢分神,老鼠让蛇全神贯注——而迈克尔•杰克逊也让我聚精会神。
“那就是戏剧。”他说。
“肯定是。”我说,“这个故事有着一切因素:利害关系、悬念、力量、死亡、善与恶、纯真与危险。我受不了了。但我不能不看下去!”
“没错。”他说,“接下来会怎样?即使你知道结果,你也不知道过程和时间。”
“也许那只老鼠会逃掉。”
迈克尔发出一声他那种又高又怪异的笑声,“也许。”
如果我曾经对杰克逊作为一名故事叙述者的掌控能力有任何怀疑,那一天都烟消云散了。他通过叙述征服人的方式清晰深刻地告诉我,没有什么比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的欲望能更迅速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了。
回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我请丹•西格尔(Dan Siegel)帮我从他作为神经科专家的角度来理解为何人们对戏剧如此心醉神迷。西格尔指出,情感并非自发产生的,也并不是像演员们以为的那样,可以召之即来。情感需要被唤起。“唤起到一定强度,”西格尔说,“直到当你意识到,我不确定那头美洲豹是否还在那里;我不知道宇宙飞船是否还会回来;我不确定他是否能赢得赛跑。你得要有张力充斥于期待和不确定性之间。情感张力驱使你去想,也许会这样,但也许又会那样?这就会让你揣测,接下来会怎样?
你越是想知道接下来的事,就越是聚精会神。越是聚精会神,听到的、注意到的、记住的就越多。我在看着迈克尔•杰克逊的老鼠和蛇的时候,之所以会如此无法抑止地痴迷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上演的是一幕原始的欲望与恐怖的故事。在我们DNA深处的某个地方,都潜伏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即使不是在我们的当下存在中,在我们进化的某个阶段,我们经历过这个故事。我们就曾经是那个在洞穴里瑟瑟发抖地躲避外面潜行的剑齿虎的猎物。
MJJCN.com独家翻译稿件,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谢谢合作
(翻译:stroller 来源:MJJCN.com / thewrap.com / peterguber.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