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eiweimm 于 2011-5-4 01:10 编辑
作者:苏木七 发表于2011-04-14 21:58:53
假唱门
去年11月,为了给即将推出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新专辑预热,索尼音乐提前发布了主打歌《爆炸新闻》(Breaking News)的试听。不料此曲一出,众议纷纷,许多人公开质疑该歌的真实性,就连杰克逊的妈妈和孩子也表示,那不是他的声音。
为了弄清这一“假唱门”的真相,杰克逊遗产公司和索尼音乐分别请来了两位法庭音乐鉴定家(Forensic Musicologist)对歌曲进行鉴定。通过波形分析,他们比较了《爆炸新闻》的清唱版和杰克逊以前作品的清唱版,结果显示,歌曲没有造假,里面的确有杰克逊的声音。而之所以人耳听起来不太像,是由于歌曲中掺入了太多的和声、配乐,以及另一位歌手的声音。
这首歌侵权了吗?
说起法庭音乐鉴定家,他们可能是听歌听得最仔细的一帮人了。除了上述的验明真声,他们最主要工作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分析一首歌曲是否抄袭了已有的创作,造成侵权。这也是声纹鉴定的应用之一。
正如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一样,人们的声音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乐器),他们的声音的强度、长度、频率、音色都不同,这四者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音四要素。
在实际分析中,鉴定家要对多种图谱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检测,包括波形图、振幅曲线、基频曲线、宽带和窄带谱、过零率曲线、功率谱等诸多谱图。即使有人故意尖声尖气或粗声粗气或嗲声嗲气或妖声妖气地说话或唱歌,也总有一些特征是自己改变不了的。鉴定家和声纹专家可以通过辨认这些每个人独有的特征,来鉴别声源,故声音分析也被形象地称为声纹鉴定。
现在音乐界抄袭案件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我们可以明显地听出来,比如花儿乐队的《喜刷刷》和日本组合Puffy的《K2G奔向你》惊人地相似;而另一些由于经过各种处理,人耳听起来比较晦涩模糊,此时就需要借助声纹鉴定了。
电话那端是谁?
现在电话犯罪层出不穷,罪犯以为在电话上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各种敲诈勒索辱骂猥亵。而运用声纹鉴定技术,不管在电话中装成什么样,也能揭露出声音的本质。在电话犯罪案件中,拿到语音录音资料后,可以收集嫌疑人的语音进行声纹鉴定,从而排除或确定罪犯。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将声纹鉴定作为辨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
除了辨认嫌疑人,声纹鉴定也广泛应用于鉴定录音材料的真伪。FBI对本•拉登就是采取这一套——每当有所谓的本•拉登发布的录像或录音时,FBI的声学实验室就会用他们的一套 “自动声纹识别系统”(forensic automatic speaker recognition,FASR)来检测片子中的声音,判断此本•拉登是否是彼本•拉登。
鸡尾酒效应及其它
不过和其他的法医鉴定手段一样,声纹鉴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嘈杂的人群中,我们可以和朋友们畅谈,而忽视掉其他的噪声,这就是所谓的“鸡尾酒效应”。但现在的声纹鉴定系统就没有这种声音选择能力,不会只展现我们感兴趣的声音,而是不管是信号还是噪声通通呈现。因此如果背景噪声太强,信噪比太低,就会大大干扰目标语音的分析。这也是为什么法庭音乐鉴定家在鉴定歌曲时通常会使用清唱版,以避免伴奏的干扰。
此外,进行声纹鉴定,一个前提假设就是:特定个体声音的变异小于不同个体声音的差别。可实际上,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年龄、生理状态、情绪等影响。所以,当特定个体声音的变异过大,超过不同个体声音的差别,声纹鉴定也就失效了。另外,声音在记录、压缩、传输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畸变和失真,有可能损失对鉴定工作至关重要的信息。
正因为如此,目前声纹并不能像真正的指纹那样作为辨识身份的唯一手段,而必须和其他证据综合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205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