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ongrong7739 于 2011-8-10 09:18 编辑
西藏,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当我终于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竟然有些不相信,这是在做梦吗?深呼吸,新鲜的空气瞬间充满每个毛孔,心都醉了。天,如水洗般明净,蓝的有些不真实,一团团棉花糖般的云朵,厚厚的,低低的,悠闲的飘在空中,仿佛伸手就可以触及。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自由的气息。
庆幸自己没有任何的高原反应,可以肆无忌惮的充分感受蓝天白云,当然,还有那雄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距今有1340年的历史,完全的土木结构。主体三种颜色,中间的红色代表权力,两边的黄色代表贵族,其余的白色代表纯洁。最让我吃惊的是,这样的白色不是什么颜料,而是用牦牛奶、糖、酥油混合涂抹而成,这也是这座神奇宫殿的独一无二之处吧。
在布达拉宫周围转经筒的时候,身边经过很多磕长头的朝拜者。他们三步一磕头,匍匐,起身,再匍匐,再起身,满眼虔诚,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大地,让人不能不震撼于信仰的力量。
拉萨最著名的步行街,八廓街,熙熙攘攘却又井然有序。说它井然有序,是因为在西藏,人们转经或转街的方向都是顺时针一个方向,不可以逆时针。
著名的大昭寺就在这街的中心,每天都聚集了不同的从四面八方一路磕长头的人。匍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仿佛一切的纷扰都与他们无关。
其中有个女人,没有像其他很多人那样在膝盖处绑上垫子,手里也没有防磨的木板,赤手赤脚。因为没有防护,裤子的膝盖处被磨出两个很大的破洞,神情肃穆,我震惊于她的坚韧和执着。
转经筒的老人
我用手机录下的藏民劳作时唱的歌
晚上去了拉萨最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吧。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如今当我真实的坐在这里,想起那句经典的“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恍惚间,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餐吧的扎西都很汉化了,穿着不是传统的藏装,很随意休闲,发型也很哈韩哈日,染的深浅不一的黄色,看起来就是比汉族男孩黑些,头发长些。我一边翻着仓央嘉措的诗集,一边听着藏歌,一边品尝着地道的藏餐,真是种美妙的享受。不过说实话,藏餐真的吃不惯,酥油茶,青稞酒,糌粑酸奶丸子,都有种膻气,闻一闻就够了,当然,有人可能爱吃。
离开的时候,翻看了几本曾经过客的留言,自己也来了兴致,写了一页,感觉真好。后来在“矮房子”酒吧也看到了满墙的留言,让人很温暖,很感动。每段留言,可能都是段故事。
纳木错,西藏第一大圣湖,海拔5192米。从拉萨出发,驱车4个小时,只为一睹她的芳容。“纳木”汉语的意思是“天”,“措”的汉语意思是“湖”,“纳木措”即为“天湖”。来到神圣的天湖面前,真的觉得有些忐忑,为自己的心灵不够清澈,澄净。
临走时,带走几颗湖里的小石子留作纪念,呵呵。
在西藏,每两段公路之间就会限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早到,就说明你超速了。而旅游车的司机们通常开车都很猛,盘山路的速度都能飚到8、90迈,会车也不减速,我们都跟坐过山车一样惊恐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司机师傅们为了不提前到达路段测速点,中途会停车休息几分钟,时间计算的精确的很。从纳木措回拉萨市的路上路边休息时,偶遇一个放牦牛的藏族女孩,正是我一直想遇到的那种正宗的藏族女孩。淳朴、善良、美丽,笑容尤其打动我。送她一支笔,她很羞涩的接过说“谢谢”。“巴娜卓玛”,我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名字和她清澈的眼神,她是那天旅途的亮点。
如果说纳木措让我流连忘返,那么羊卓雍措就让我有种想死在那里的冲动!此行西藏就是为了她——西藏第二大圣湖,羊卓雍措。从山上向下望去,就见一汪碧水掩映在群山之中,优美如画。湖水在阳光下粼光潋滟。藏人说羊卓雍措是女人,那样温柔起伏在大山的怀抱里,慵懒舒展。
见过很多江河湖泊,从没看到羊卓雍措这样美的摄人心魄,壮观无比,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这是在做梦吗?我真的来看你了,美丽的羊卓雍措。随着我往山下跑,湖水的颜色也随着远近变幻着,面对如此诱惑的湖水,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跳下去,融入湖水中,让这女神湖洗去我一身的俗世尘埃。这么想着,就落下泪来,这么美的人间仙境,恨自己却只能做个匆匆过客,什么都带不走,也什么都留不下。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如果在相遇的时候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那你一定是爱上了这个地方或这个人,羊卓雍措,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美得让人窒息,让人遗憾自己不能长留,却又庆幸自己有生之年能与之相遇。
如果没有过去和未来,永远都只有现在,多好。
去日喀则的路上,经过了“红河谷”的拍摄地,这让我瞬间想起了宁静在“红河谷”里唱的那段一直让我念念不忘的“次仁拉索”
雪山
几位藏族妇女
给她们照相是要收费的,每人五元。在藏区,会有很多藏民跟游客要钱,不给的话甚至会抱住你的腿不让走。给他们照相也要收费,这让我觉得“淳朴”二字有些变了味儿。相机一举起,她们灿然一笑;相机一落下,笑容马上收起,如此“职业”的笑容让人深感失望。没办法,有多少人能禁得住金钱的诱惑呢?即使是在西藏,这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当然也有例外,在日喀则遇到两个很可爱的小孩,忍不住端起相机给这姐弟俩照相的时候,立刻有一群小孩子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说:“我也照,我也照!”我高兴的给他们合影,他们笑的好灿烂。照完了还指着相机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边看自己的照片边笑,我也好开心,要是能立刻把照片冲洗出来给他们该多好。我拿出一些文具送给他们,真的好喜欢在他们脸上看到那种久违的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纯真淳朴。
车子经过江孜县的一个小学,看到学校主楼上的标语是“今天,你笑了吗?”,见惯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类的校训,今天能在西藏的一个小县城看到如此人性化充满温暖的校园标语,实在让人感动。是的,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了。
日喀则是著名的日光之城,晚上九点了太阳还没有落山。而日喀则最有名的是扎巴寺。西藏,除了至美的风景,吸引人的而还有她的神秘。比如扎巴寺里供奉的十世班禅真身,遗体填进200多种藏药,每隔三年会将遗体请出修剪指甲和头发,因为这些都还会继续生长!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最后只能归于神学。于是应了那句话“当科学爬到最后的山路时,发现宗教早已站在山顶。”
驱车行驶在西藏的公路上,几乎不忍心眨眼,因为处处是美景,一步一景,眨眼的功夫可能就会错过绝美。道路两旁的高山上,藏民家的屋顶上,经常会挂着五色的经幡。蓝白红绿黄,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湖水,黄色代表大地,相应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经幡上有佛经,插在风大的地方,风每吹动一次,就代表着向天上传递一遍佛经,为家人祈福一次。我也买了这样一个经幡,写上全家人的名字,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看那藏人将经幡为我高高挂起的时候,我冲他招手,他也笑着冲我招手,淳朴憨厚的笑容让我感动,遗憾没有举起相机记录下那个动人的瞬间。
在藏区,家畜都是放养。常常会看到牛啊羊啊马啊猪啊悠闲的在草原在路边闲逛。汽车经常会急刹车,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马路中间会突然冒出一头牛或猪在悠闲的散步。即便车都开到跟前,它们还是不紧不慢该干啥干啥,直到你摁喇叭,它们才懒懒的看你一眼,然后才慢吞吞的让出个道儿来,如此气定神闲,如此之淡定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相比起来,内地的猪猪们该是多么的悲哀啊!一辈子都体会不到自由的感觉。
林芝,被誉为西藏的天然氧吧,中国的瑞士,全年平均氧气含量80%。这里有个被誉为西藏九寨沟的“南伊沟”,风景宜人,如世外桃源。
导游是个可爱的珞巴族女孩。热情开朗,黑黑的,很爱笑,藏族名字没记住,她让我们叫她“阿牛”,因为她的外号就是“牦牛”,还说来这里的很多游客对她一见钟情,追她的小伙子不计其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呵呵,可爱的珞巴少女。
路两旁的格桑花
观景的时候,竟然听到了MJ的“BEAT IT”,以为自己听错了,循着熟悉的歌声找去,原来是景区游览车的司机在放。我兴奋极了,能在这恍如隔世的世外桃源听到MJ的歌,太穿越了!我问那藏族小伙:“是迈迷吗?”他笑说不是。我给他看我的包包,指着上面的MJ说:“我可是正宗的迈迷哦。”他笑。我问他喜欢MJ的歌吗?他说最喜欢的是YANA,说着便放了起来,当熟悉的旋律在这寂静的山谷响起,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625,他走了两年了。今天,在遥远的西藏,我祭奠他,想念他。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当年亲手种植的大桑树,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情比石坚,两块巨石缝隙中生存的桃树
南迦巴瓦峰,中国十大最美的名山之首,世界第15座最高峰。海拔7782米,是7000米级别的山峰中最高的,巨大的三角形山峰直插云霄,被称为“直插蓝天的战矛”。遗憾我去的那天下雨,厚厚的云雾遮住了南迦巴瓦峰,什么都看不见。正失望之际,云层突然散去了,南迦巴瓦峰奇迹般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冰山一隅,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分钟,但是已经让我欣喜若狂了,抓拍这里这瞬间的仙境一般的美丽。
经过江布贡达,居然看到有家酒吧叫“苏格兰情调”,穿越啊!
从林芝回拉萨,又是10个小时的车程,两边的青山郁郁葱葱,我的眼睛舍不得离开这片片的绿,明天就要踏上归途了,看一眼,少一眼,美丽的格桑花,仿佛在向我道别。不由得一阵伤感。不管我走多远,最终还是要回去,还是要回到现实。旅行,其实并不是一种能让人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方式。只要人在世上,就难以摆脱羁绊。这是心里的负累,不是走路可以忘却的,这是一种主观逃避。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我能做的,只有选择性的不去想让自己不快乐的事,快乐,不易也易。
离开拉萨的那天,雨下的很大。当地人说,拉萨一般都是晚上下雨,白天就停了。难道是舍不得我走?我将所有的心事化作这雨留在拉萨,不管我有没有找到答案,来了,我今生无憾!别了,西藏,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