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9 10: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于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57001&extra=page%3D1。
作者,lionliu。
闲话蔡明亮
闲话蔡明亮
看完《不散》,暂时就和蔡明亮说散了,因为暂时也看完了他所有的电影。虽然只有七部长片和一部短片,但观影跨度却很长。看蔡明亮的电影,很容易陷进去,甚至时不时会以为自己就是小康。
大约一年多以前,看了蔡明亮的第一部电影《青少年哪吒》,那时一切都很年轻。因为看的是VCD版本,所以看的效果也差,总觉得每个人的脸都模模糊糊的,看挖就只有一种感觉,没看懂。其实看电影之前,就已经听一个朋友介绍过剧情,看了评论说是同性恋电影,我楞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其实也难怪,当时观影水平尚浅,电影中许多情感还不能体会,后来回味起来,才觉得小康是爱陈昭荣的,为了吸引他的注意而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而最终也用口香糖堵塞住了摩托车的锁孔,代表了同性恋的认知。但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孤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在台北体味着孤独,偶尔相互取暖,也会相互伤害,但这种孤独却强烈的无以复加,并在以后的电影中更加强烈。现在想想,《青少年哪吒》的对白是蔡明亮电影中最多的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看见学校的网上有了蔡明亮的不少电影,便看完了《爱情万岁》和《河流》,也就是“水三部曲”。《爱情万岁》看的相当认真,因为之前有了不少心理准备,知道台词甚少,毫无音乐,也看不懂,但看完的确蛮累的,看着杨贵媚走在公园里哭,我也想哭了。这回小康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同性恋的认知,并表现出了其对陈昭荣的爱,但也毫无归属感,并了解陈昭荣并非同类,所以也只有在其与杨贵媚激战后,才能趁其熟睡时轻吻他一下,那种无奈和酸楚又有几个人能体会。所有人还是孤独的,杨贵媚寻求性伙伴,一夜情后又一夜情后,不能自已的哭泣,渐渐平息,也许她是看开或是屈服了;小康更不用说了,而陈昭荣呢,地毯老板,整日游荡,不是孤独有是什么?电影结束时,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是孤独的,简直不愿意去想周遭的人和事,越想越欲罢不能的孤独。过上一段日子,被蔡明亮伤害的心才能渐渐平服。
在看《河流》之前,还看了短片《天桥不见了》,反正看完是没懂,因为没有看过《你那边几点》,不过小康去应征A片演员的台词倒是一下子就背下来了,还背给朋友听当做是笑料,想来真是对蔡明亮的不尊重啊!但是从《天桥不见了》,便了解到蔡明亮对老歌偏爱有加,先有《南屏晚钟》,再有《留恋》,后来在《洞》和《天边一朵云》中简直成了老歌大联唱了。
记得看《河流》是跟一哥们儿一起看的,因为太沉闷,他一会买瓜子吃,一会又冲果珍喝,真是忙坏了他。我晓得他是有苦说不出的,尤其是看到小康和他老爸那段,大家都看不下去了。看完电影觉得特别绝望,莫名的绝望。我那哥们儿问我看懂了没,我也说不出个道道来。有时候觉得把观影感受用语言来阐述真是不简单,但能深深地体会作者的用心也算是幸运吧!记得看过蔡明亮参加某大学的演讲,他说别人拍电影要拍美好的,他觉得一切都是生活,上厕所,性等等。后来才知道,让小康去演死尸的是许鞍华,难怪李康生可以去演许导的《千言万语》呢!关于《河流》,我想还是对同性恋的一种特殊情感,小康和旧情人做爱后,得了歪脖子病,但与其父亲做完后,病就好了,是在肯定同性恋的自我心理认同吗?可能吧!《河流》的确超越了观众的承受能力,也被台湾禁映了,为此蔡明亮一度离开台湾影坛。
“水三部曲”总的来说是关注同性恋的心理成长过程,不过期间也交织各种各样的情感,孤独感便是最重要的一种。不仅电影里面的人大多是孤独的,连看电影的也是孤独的。那天看《不散》的时候,老妈没有看,但一直在听,结束了问我怎么没有人说话,我回答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一个人呆着的,总不能自言自语吧!
大约过了一年,《天边一朵云》参加了柏林电影节,蔡明亮成了风头很劲的人物。身边许多都不看什么艺术电影的人都吵着想看《天边一朵云》,一来是附庸风雅,二来是听说里面的场景很夸张,近似A片。后来电影挂在学校的网上,短短两天点击率高达三千次,我在机房看的时候,旁边的那人一直以为我在看A片,眼睛老往我这边瞟,我按捺不住,便告诉他这是学校网上的电影,艺术片,他深谙此道的笑了笑,我也很无奈。不过,遗憾的是第三天,电影就被删除了,原因可想而知了。好多朋友看了都抱怨,这根本是A 片,还有什么玷污艺术之类的话,我尽管反驳,但甚是无力,真为蔡明亮鸣不平。其实,关于什么身体、政治,我完全弄不懂,就觉得《天边一朵云》抽去那些歌舞,依然说的是孤独。之前宣传说电影创下台词最少的纪录。只有八个字,但观影途中竟然没有感觉到,大约是歌舞的作用吧!其实,用歌舞来反应人物的内心早在《洞》里就有了,只不过这里更为华丽。当人和人陷入无穷的孤独中,只有通过身体来交流,西瓜甚至成了交流的载体。当小康在拍A 片高潮时将性器官塞进了陈湘琪的嘴里,那一刻是无法言语的震撼,感情全部爆发之后迅速的凝固。电影中还有悬案,就是那个箱子,从巴黎带回来的,却一直打不开,里面又蕴藏了什么样的秘密?也许蔡明亮下次会告诉我们的。
接着便看了《你那边几点》,该片是我最喜欢的蔡明亮的作品。一个朋友以前告诉过我电影的剧情,还透露叶童演的是同性恋。当然蔡明亮电影剧情似乎是不重要的,有时三两句就能概括,不过《你那边几点》很丰满。小康,湘琪,小康妈,三条线,每条线都有令人惊叹的故事,看似独立,却有深深的联系,而每个人又孤独的让人心寒。为了和在巴黎的湘琪活在同一个时空,小康竟改变时钟,其实时间空间的概念,我也搞不清楚,但却不得不为哲学化的情感而动心。而小康妈迷信小康爸还没死,装神弄鬼,又一番凄楚的孤独。身在异乡的湘琪更是孤独一人,那种异乡客的感觉又有谁不了解?记得最流畅而惊艳的便是三个人的同时性爱,异性、同性、自慰,但性却始终不是解决孤独的办法。后来陈湘琪回台北,有了《天桥不见了》,再之后《天边一朵云》。
我总觉得《洞》和《不散》是独立于小康故事之外的篇章,虽然是老班底,老格调。其实看《洞》的手,我有时会走神,可能是因为连续几天一直看蔡明亮电影,太累了。感觉电影昏昏沉沉的,还好杨贵媚载歌载舞的表演,所以看的还能懂。那首《我要你的爱》还挺好听的。电影依旧还是透露着那份孤独,而且每个人都享受这份孤独,楼上楼下不来往,通过一个洞来交流微妙的感情。尤其是小康将腿伸进洞里时,性暗示不言而喻。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写的并不好,主要是因为没写出太深入的东西,好似都浮于表面。而写到这里,也只剩下一部《不散》。好吧!那只有继续发扬深挖本文的主题:孤独。《不散》中的孤独是触目惊心的,甚至沾上了历史过去的味道。蔡明亮拍本片是为了告别美好的年代,也就是那个电影的黄金时代,特指台湾电影。也的确,台湾电影不景气,数量少,票房也少,不过《天边一朵云》倒有两千万,是欣慰,还是别样的忧愁?《不散》是英文名是《再见,龙门客栈》,告别的想法和意图的显而易见,不过最让人辛酸的莫过于《龙门客栈》中的石隽和苗天也来到福和戏院看电影,看的就是《龙门客栈》。电影院,曾经是公众聚会的场合,而 现在则成了社会边缘人取暖的场所,同性俩,孤独的女人,甚至鬼魂。提到鬼,其实蔡明亮最早拍《不散》的想法是让小康死去的父亲回戏院看电影,也就是鬼,不过今年苗天也去世了,以后再也看不到这个父亲了,表示深深的哀悼。当电影结束,陈湘琪撑着伞,吃力地走在台北大雨滂沱的而冷清的街头,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些许伤痛吧!
雨,一想到雨,便想到了冷清的街道,蔡明亮电影中雨是不会停的。据他本人说,他因为深受水的侵扰,在台北租的房子里经常漏水,外出也经常受此而干扰,所以在自己的电影中也深有表现。当然,水的深意应该不仅如此,我觉得水表现了烦闷,但始终是无法缺少的,甚至会表现出人类的一些心理危机;还有是人类的互相沟通的困难,当他们想沟通,便通过喝水来解决。无论是《河流》中家遭水灾,还是《天边一朵云》中拍A片缺少,都让人感到了寒冷和危机,但蔡明亮还不是绝望到库布里克的程度,《河流》最后小康病好了,阳光也照射进了房间;《洞》最后小康从那个洞里救起了病危的杨贵媚;《爱情万岁》最后杨贵媚也停止了哭泣;《你那边几点》最后死去的父亲又出现在了巴黎。这让我觉得,是孤独的,但一切并非终极孤独,人与人之间毕竟还有沟通还有情感。
蔡明亮,也许是同性恋,也许是最伟大的厕所导演,也许是最另类的导演,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蔡明亮的电影。享受孤独,聆听水声,反思人生。
[ Last edited by there on 2005-12-9 at 10:55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