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allas 于 2011-9-3 09:17 编辑
转载
艾煊
题目叫做《一声叹息》。那么长那么重的文章, 竟做于一个这么小这么轻的题目。出于好奇, 打并杂志首先读了这一篇。一读就丢不开手。
文章一开头, 就有一种挤压的力量, 压得人气喘, 心跳。要摆脱这种紧迫的挤压, 只有把它读下去。读到最后, 也许会轻舒一口气。也许更会胸闷。谁知道呢? 不读完,,是无法体察, 无法预料的。
读完, 胸口挤压得更厉害。难以摆脱这个法国女人无形的威迫。夜已深, 思绪萦回, 难以入眠。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叙事没头没尾, 抒情时断时续, 情绪忽去忽来, 哲理的思考时起时伏。文中并无惊天动地的事件, 但有惊天动地的情感。
重病, 手术, 死亡, 埋葬, 结婚, 旅行, 园艺, 海浴, 子女, 亲友。种种场景, 种种默契, 种种细微的感觉, 种种复杂的心理感受, 种种感情的波澜。悲枪, 欢乐, 期待, 绝望。
面对丈夫的死亡, 柔情与理智的较量。冷静, 豁达与无法自主, 自持。无法独活而又必须独活。
文章的波澜, 不是借助于故事的曲折, 情节的起伏跌宕。文章的波澜, 即是心灵的波澜。文涛, 即清绪、情感之涛。以感觉、感情为经络, 情事交叙, 情理交织。
心路历程, 感情历程的再现, 比紧张惊险曲折的故事, 更易渗入读者的灵魂深处, 成为一股看不见摸不着, 无型无态无影的挤压人的力量。
毋须逻辑演绎, 毋须理论阐释。
冷静下来, 想想, 唯有一个职业本能, 问 这是什么文章? 小说? 散文? 回忆录? 似乎都是, 又似乎都不是。只好独自腹议: 文章为杂交品种, 混血儿。在伦理家的眼里, 杂种, 乃不合规范之物事。在优生学家的眼中, 遗传, 变异, 乃世间万事万物前进, 向上,新生的必然过程。
小说乎, 散文乎, 回忆录乎? 有情则有文。胸中既郁结深情, 必欲宣泄, 无暇管它小说、散文、回亿录。随性随笔, 皆可成文, 何必穷究文体之归属。
面对这样的文章, 读者也只好发出一声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