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出演过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瑶山大剿匪》,还有《娘家的故事》的青年演员尚于博于10月25日,因患抑郁症,在北京跳楼自杀身亡,年仅28岁。尚于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8岁就自杀是真的令人扼腕叹息,而且还是在事业正在上升时期,心理学砖家研究得出,富二代中有30%-40%会患抑郁症,至少是全民平均水平三倍以上。根据尚于博“是家中独子,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庭条件非常好,在北京有三四处房产”,可以推断出他是个富二代,我觉得导致这个结果一方面是这些孩子从小就一帆风顺,没受过苦,经受不住挫折,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用给钱的方式代替对孩子的爱。但是尚于博目前事业还算顺风顺水,好象并没经历挫折,而且“他不像一般年轻演员特别想红,是那种有好剧本就接,没好戏可以等的人”,我认为他不是因为不够坚强才轻生。那为何促使他这样?难道是一时冲动?
首先,尚于博家庭条件很好,又是家中独子,戏剧学院毕业,长相很帅,按理说以他这样的条件多数不是成了纨绔子弟,就是成了花花公子,可他28岁就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从这些我们就可看出尚于博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容不得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己有一点瑕疵,所以说,作为父母从小就不要教孩子不能有失败、不能犯错,有了失败,或是犯了错非打即骂,要让他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同时也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一味地要求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否则就会患抑郁症。
其次,太把自己当回事,太把别人当回事,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孩子少宝贵,特别是独生子家庭,父母对待他们象对待“皇帝”和“公主”一样,从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让他们唯我独尊,不要象“公主”和“皇帝”一样对待,否则,一旦步入社会得不到同样的对待,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导致抑郁,甚至杀人或自杀。
第三,这个社会充满虚假和伪善,人与人之间多数时候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关系,为了避免伤害多数人不得不戴着面具生活,特别是在如今龌龊的娱乐圈,不论是尚于博戏剧学院的老师,还是他的圈内好友都说尚是一个纯真而善良的人,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受伤害,越会产生厌世的心里。余华说:人世间的可怕不只是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还有命运的无情冷酷,而命运不是上帝的安排,是人和人之间制造出来的。
第四,即使是最幸福的人,一生中也会有一百次轻生的念头和五十次掐死自己的想法,但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这样,不是亲戚朋友多,就是喜欢看书、阅读,亲戚朋友多能给他温暖、给他自信、给他安慰,给他力量,听他倾诉…..;看书、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增加见识面,就会变得豁达、宽广,我说过我们很多的痛、很多的苦,很多的烦恼,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愚昧无知、缺乏见识面、心胸狭隘造成的,然而如今的中国人就是不喜欢看书,就如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曾预言中国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该国人的头脑,而头脑则取决于读书多少。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这也是中国人容易患抑郁症的一个原因。同时,如今金钱至上,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看似亲密,却彼此很陌生,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一颗颗孤独的心,为了避免伤害,彼此间都戒备森严,心垒高耸,生怕“祸从口出”,而尚于博是家中独子,又没兄弟姐妹,父母经商也没时间陪他聊天,况且和父母还有代沟,遇到事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这些都是造成他抑郁症的原因,假如当初有一个人始终听他倾诉,或许今天又是一个结果。
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还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