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5 2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迈迷和文艺小青年的角度散评一下我对本文的联想:
1、庄子: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我们的MJ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智慧,所以才会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民族、肤色、性别和年龄的老百姓的喜爱~
2、管子: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
——这个是明显的艺术教条主义作风,不懂得春风化雨、循序渐进,也不懂祛陈出新、引人顿悟
3、周礼:以俗教安,则民不愉
——“愉”通“偷”,突然想起了一个新闻叫披头士红火的时候英国的青少年犯罪率近乎为零,MJ虽然没有这样的效果但那是和他们国家的利益集团和媒体太臭有关,真正的MJfans素质都是不差地吧,这个我深信
4、另外还想起了《财经郎眼》里面曾评论到的:MJ是通会大众心灵的天才,是能够抓住“集体人格”的大师,这个也给很多业内人士许多启示,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明星奉MJ为偶像呢~~
5、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估计那个南方周末的写手现在就是独昏昏吧~老子真是一语道破万古长青的真言,同时也体现了祖先是多么谦虚
6、墨子: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
——当流行歌普遍关注纸醉金迷的情爱时,MJ却看到了更广大的世界和更富于本性的艺术之声
7、钱钟书:“赅众理而约为一字,并行或歧出之分训得以同时合训焉,使不倍者交协、相反者互成,……语出以关,文蕴两意,乃诙谐之惯事,固辞章所优为,义理亦有之。”笔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通俗文化”。
“俗而有力”,就是伟大。
——好一个“并行或歧出之分训得以同时合训焉”,MJ的成功和他开放包容、正反相应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以唱功而自以为是,或者因为一己之安而选择回避媒体和工业的罪恶,那么大家就不会见证太空步和反地心引力,世界也会失去一个勇于担当的伟人!
虽是流行通俗,却毫不妨碍其“诙谐之惯事,辞章所优为,而义理亦有之”,所以,MJ的创作真可谓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通俗文化”!
8、与世俗沟通”强调的是创作精神,“浅显易懂”强调的是审美品位。两方面既相区别又相依存,“沟通”才能“易懂”,“易懂”才能“沟通”。人们的理解多偏重于某一面,才产生了许多误解。
——突然想起了雷锋的话“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中去才会有力量”,今天明白了原来指的就是一种与世俗、与大众、与众生沟通的精神。失去这种精神,艺术就往往束之高阁,要么曲高和寡、为人渐忘,要么入魔太深、自毁前程。这些在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士上都不乏其人,如某些艺术家和文艺青年最后疯掉和自杀,或许真的以此来好好反思一下。
——“沟通”才能“易懂”,“易懂”才能“沟通”,虽然MJ很害羞,但他毫不拒绝去认识和让世界认识他。就像《舞梦》里所说“天真,意味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政党啊、学者啊、宗教啊,他们自己经常容易犯的就是一些让老百姓听不懂的教条错误,而同时媒体工作者的素质或者说文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跟进,那么社会上下,大家的思想就恨不能“沟通”起来,好不容易出现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却又把人家当成“通俗之物”排斥掉,不好好引导,这个就要出大问题。就像一位楼主所说“好多搞文艺的官员,自家都还没明白文艺到底是啥,有啥建设性的作用”
9、故作高雅,反而恰恰是一种“恶俗”
——这个挺有颠覆性的,不过也很容易在生活中就发现。像一些所谓的纯爱片,还有宣传革命年代人看红宝书之类的。当我们轻易地接受一些看似“高雅、高调”东西的时候,他们和现实的过分脱节,和真实的过分背离,就会将舆论至于“始乱终弃”的地步,最后大家就“谈政色变”或者空求一气。
10、“媚雅”与“媚俗”
——当下有很多电影“媚雅”的过分,一些古装贺岁、神话新编,你说大家除了看个电脑特效其他的还看个毛啊~例:某蛇传说
再比如“媚俗”的什么蒲团,这些东西无不在剥夺着大人的青春朝气和儿童无忧无虑的成长时光
11、仿制品、劣质品和心理不健康的作品
——泛滥的网游、劣质漫画、重口味、色情网站,这些就是时代欲望和利益大网交织的无底深渊吧~
12、而相声、快板书、评弹、摇滚乐、乡村音乐这些“通俗”的类别中,却可以产生流芳百世的经典。
——“他的歌会被传唱数百年”我深信MJ会。
13、脱离生活、无病呻吟、整天咿咿呀呀爱得要死要活的“纺棉花”艺术
——上面说过,现在老多了,把大家都搞得软绵绵、暮沉沉,木有朝气~坐地铁、上电梯,哪里人都板着脸~呵呵
14、不具备起码的艺术鉴赏能力,却对艺术指手画脚的粗暴恶劣作风——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艺术不需要真善美具足,只要是发乎本性、流露真心,八成不会是差的。当然文艺工作者也当不断拓宽视野、用心感知观众和时代的审美需求,并赋予其作品一定的精神深度和批判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