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包括我在内)的心中可能一直有疑问,这么多人针锋相对,谁才要为这起风波真正负责?喧嚣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每个人的表现又该如何评价呢?
我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矛头同时指向一个人,此人大名缩写JM,但不是歌迷一直热议的Jason Malachi,而是他:
John McClain
JM初印象
没错,就是遗产管理委员会现任两位执行人之一的John McClain。此人是音乐界的大人物,Interscope唱片公司创始人之一,成功地把Janet Jackson从默默无闻的邻家女孩塑造成女版Michael Jackson,还与Jackson家族的一些成员是从小到大的朋友。
他工作勤奋,能力出众,只要你们合作愉快,他会让你感觉贴心、一流、值得信赖。但硬币总有正反两面,如果你惹毛了他,或者挡了他的钱途,那么你就会看到他的另一面:卑鄙、猜忌、脾气大、爱报复。
这是曾与John McClain共事过的人在2009年7月7日得知他担任杰克逊遗产管理委员会执行人时发表的评论。当时我才第一次听说John McClain这个名字,而他又够低调,关于他的采访和介绍少之又少,所以我不敢下结论说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对他的评论也仅供参考。
John McClain是白人吗?
对他印象加深是在2009年10月28日,万众期待的《This Is It》上映,同名歌曲《This Is It》就是John McClain制作的。撇去歌曲发行前小小的法律纠纷(Paul Anka指歌曲是MJ“偷”他的,John McClain最后分了一半版税给他)还有Sa-Fire曾经唱过,歌迷苦等这么多年,能再次听到MJ的声音一定激动万分。我到现在还会回头看《This Is It》的MV,真的很感人。可是听完这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歌曲也太80年代了吧。除去MJ年轻的声音,歌曲的制作手法非常老套。当时我还在QQ上说:“《This Is It》肯定不是近期写的,这歌完全就是一次大复古。”
歌曲《This Is It》在各大排行榜的最终表现,除了日本人民一直给力,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绩似乎平平。那时,我一度以为John McClain是上了年纪的白人,直到后来有人告诉我,他竟然是个自尊心很强的黑人,对属于黑人的东西非常着迷,所以才会买下被黑人视为骄傲的Marvin’s Room录音室。
他们在《Invincible》时期就出现了
细心的歌迷会发现,John McClain早在《Invincible》专辑时期就正式出现在Michael的音乐世界里了,那时他是Michael的经纪人之一,主管音乐部分,《Invincible》专辑里的《Break Of Dawn》、《Butterflies》就是他为Michael牵线搭桥找来的,而他参与创作的《You Are My Life》再次展示了其“白人”音乐品味。同时期出现在Michael音乐世界里的,还有这起风波的另外两个关键人物:Eddie Cascio和James Porte。
在《Invincible》专辑最后的感谢名单里,Michael感谢了卡西欧一家,并单独感谢了Eddie Cascio,感谢他的工作和奉献【Special thanks to Angel for you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I love you, Michael Jackson (Dr.Heat)。这里的Angel和Dr.Heat都是Eddie Cascio的化名,而不是之前传闻的德国歌迷论坛】。Frank Cascio在他的书中也提到Michael一直在音乐上指导着Eddie,很欣赏他的音乐才华。
James Porte与Luther Vandross、Ginuwine、Tamia、Boyz II Men、Nas合作过,据Joe Vogel在书中所写,他还是《Invincible》专辑的助理录音工程师。
那时,John McClain和Eddie Cascio、James Porte应该没有什么恩怨,一个只是刚成年的孩子,另一个也只是小角色而已,可是John McClain却和Frank Cascio有过正面接触。当时,Frank Cascio是Michael的私人助理,别人要联系Michael需要先通过他。据Frank所写,John McClain曾要求Michael在拍摄《You Rock My World》MV时,“用化妆品涂黑皮肤”和“用油灰填进鼻子”。为了更好地插手Michael的事业,McClain曾要求Michael把Brad Buxer(Michael演唱会的音乐总监、Hollywood Tonight的作者之一)和Karen Smith开除,换上McClain的人,但两次都被Frank阻止,于是McClain视他为敌,极力要求Michael开除Frank。可是Michael却反过来让Frank开除McClain,因为30周年演唱会时McClain什么都没做,最后却从收益中分了杯羹。McClain走后没多久又回来了,但他与Frank从此势不两立。
对于Michael而言,《Invincible》专辑在销量上遭遇了滑铁卢,这最终导致Michael和Tommy Mottola的积怨如火山般爆发,与Sony的关系一度跌至谷底。当时是谁建议Michael走上街头大打种族牌抵制Sony尚不得而知,但对于Michael而言,这么做使他“得远小于失”。
该选什么歌?
7年后,John McClain与Frank Cascio的恩怨最终延烧到了Eddie Cascio身上。自从知道卡西欧歌曲开始,John McClain就一直抵制。随着《Michael》专辑的逐渐成型,John McClain、John Branca和Sony对于该放什么歌曲意见分歧很大,John Branca、Frank Dileo、Sony希望可以收录几首卡西欧歌曲,但John McClain反对,他希望可以多收录些自己制作的歌曲,还有一些老歌。
请注意John McClain在这张专辑上的角色,他做的就是Michael生前出专辑时会做的事:确定专辑概念、与制作人协商沟通、跟唱片公司选歌。John McClain相当于执行制作人,“功不可没”,要是你对这张专辑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联系他。可是我如果告诉你,John McClain曾经坚持要收录我们早就听过的《Love Never Felt So Good》,他本人一度还挺欣赏卡西欧歌曲《All I Need》,你会作何感想?
啥叫坑爹?
如果一张“新”专辑里至少一半歌曲是歌迷听过,或者别人唱过,这张专辑坑爹不?
如果一张“新”专辑里随便找几个制作人把歌曲混音一下就发行,这张专辑坑爹不?
最初的《Michael》专辑就这么坑爹。最重要的是,专辑里很多歌曲是John McClain制作或者找人制作的。如此一张专辑发行,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他自己。Sony听过后,表示无法接受他的制作水平:不求超越时代,至少也要紧跟潮流吧,可你丫倒好,直接穿越回20年前。两边一合计,还是找Teddy Riley吧。一来,Teddy和Michael关系密切,是Michael最信任的制作人之一,制作水平有保障;二来,Teddy Riley曾与John McClain合作过,清楚他的脾气。Teddy Riley可不傻,他早听说一群人为制作这张专辑闹得不可开交,本来不想搀和,可是经不住电话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以Finisher的身份加入了进来,只希望Michael的作品不要被人破坏。Teddy Riley和John McClain的人拿了同样的歌各自制作,做完之后一比,Teddy Riley完胜,Sony决定收录Teddy Riley制作的版本。
抛出“假歌论”
被人批评制作风格过时,唱片公司要收录对手的歌,自己制作的歌曲还不受待见,这对于John McClain是沉重的打击,于是他不干了,抛出“假歌论”。唱片公司和遗产管理委员会分别作了声音鉴定,结果都显示歌曲为真。可是John McClain不肯接受,他的态度是“不放我的歌就别想收录卡西欧歌曲。你不让我痛快,我也不给你安稳。”并把有些J家人也拉进来。
3T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力量,因为他们的歌曲同样没有被收录。当初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Taryll得到机会在Hollywood Tonight上说一段。但经不住McClain的煽风点火和自己的嫉妒心作祟,3T在他们的微博上开了“义正言辞”的新闻发布会,Latoya、Randy也一起粉墨登场。
其实,3T和部分J家人并不完全是捧John McClain的臭脚,他们发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对遗产管理委员会不满。因为他们对这张专辑说不上话,而且管理遗产的不是他们,是外人(John McClain虽说和有的人关系不错,但有的人还是讨厌他),于是就利用领导选歌的分歧趁机造反。
咱不和他玩!
John McClain是“假歌论”的源头,部分J家人照他的意思把话传达出去,Sony大怒。愿赌就要服输,玩赖怎么行?参与到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和工作人员也都火冒三丈。细心的歌迷可以发现,所有人接受采访谈《Michael》这张专辑时都自动屏蔽了John McClain这个人,他也没有露面谈一谈这张专辑。按理说,John McClain可是核心人物哦,这张专辑毕竟还收录了2首他制作的歌:《Behind The Mask》和《Much Too Soon》(看!还是白人音乐品味)。一来是McClain个性低调,二来他还有脸大谈自己的“贡献”么?
有时候最难搞的不是常常被提到的人,而是提都不敢提起的那个。
第二单曲怎么发?
《You Are My Life》、《This Is It》、《Behind The Mask》、《Much Too Soon》、《All I Need》,老点慢点的歌,John McClain真心喜欢。平心而论,以John McClain的制作水平,《Behind The Mask》这首歌做得不错,但要作为第二单曲发行,欠点火候。Sony原计划是要猛发卡西欧歌曲,McClain的作品候补。John McClain抛出“假歌论”挤走劲敌后,他和Sony、John Branca对于第二单曲怎么发依然分歧不小,于是大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不同地区发不同单曲。在反卡西欧最盛的法国先发行John McClain制作的《Behind The Mask》;其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行《Hollywood Tonight》。
比较一下两首歌得到的不同待遇,就能知道Sony对于John McClain搏上位有多愤怒了:给《Hollywood Tonight》制作了好几支官方混音,还拍了一支不错的MV;《Behind The Mask》既没有混音,也不用已经拍好的MV(《This Is It》的伴舞有出演,参与拍摄人员已经拿到工钱),而是宁愿号召歌迷饭制了一个低成本的(并且拖了又拖,几乎就要被人遗忘还有这个项目)。
最后,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收场了。
看到这儿,你该明白了吧。
这起风波的根源无关所谓“声音真假”,而是John McClain为了分到更多版税,踩别人上位,一堆人只不过借着“假歌论”表达了各自的诉求。
所以,歌迷朋友们如果一直围绕“假歌论”做文章是看不明白每个人台前幕后的表现,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终。(背景音乐响,Michael唱:Why You Stab Me In The Back? )
说遗产管理委员会:
遗产管理委员会有两位执行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制约,不存在一人做出某个决定,另一人必须听他的;或者一人的行为造成“遗产管理重大疏失”,另一人不能抗议。只要有“假歌”存在,拿出证据,随时可以把相关责任人绳之以法。没有什么“可不可能”,只有你“行不行动”。遗产管理委员会、Sony和部分J家人完全可以赌上各自的信用,咱们就看最后是谁信用大破产。
说Sony:
Sony归根到底是一家发行唱片的公司,制作歌曲是制作人的事,而且发行唱片前需要获得遗产管理委员会的授权。要说Sony“造假”,真冤枉了它。Sony前总裁Tommy Mottola确实曾经跟Michael Jackson闹得不欢而散,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钱闹的。Tommy Mottola觉得你Michael Jackson花老子的钱打持久战,这么长时间不出唱片;Michael Jackson觉得你Tommy Mottola不肯给老子出钱宣传拍MV,净盯着我的披头士版权。从纯商业角度看,两边都没说错。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一个商海老江湖都深谐此道,Michael Jackson也不例外。
有人说Sony发行一张含有“假歌”的专辑是为了毁掉Michael的名声和遗产。请问Sony和Michael Jackson究竟前世结下了多大的血海深仇,可以在Tommy Mottola下台后依旧此恨绵绵无绝期,冒着被人告的风险大下血本来鞭尸(请原谅我用了这词)?宰了这只生金蛋的母鸡对Sony有什么好处呢?Sony确实邪恶,但每个邪恶举动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能赚到钱,而且不会被人抓住把柄。这就是为什么Sony能成长为今天这家“邪恶”的大公司,而我们至今还只是“善良”的小百姓。
说3T和部分J家人:
3T和部分J家人请好好反思,卡西欧一家和Teddy Riley是怎么对待你们的,你们对得起他们吗?别人至今没说一句刻薄话,总在讲“那几个人还是很好的”。为什么?这是看在Michael的面子上不想捅破窗户纸给他的亲戚难堪。3T和部分J家人,真的爱Michael,请采取行动,别没事拿Michael最宝贝的3个孩子当挡箭牌,他们需要好好学习和健康成长。真歌党有些人好歹在各种场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可J家人至今语焉不详,还没假歌党歌迷做的事情多,老是一句“他们作假,他们都懂”就不了了之。他们是谁?是谁造了假?怎么造的假?Taryll,你也进出录音室这么多次,既然连“他们造假”都敢说,为什么细节的东西倒不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是因为前者属于《言论自由法》保护范畴,后者说过界就涉嫌诽谤了吗?
Michael在《This Is It》里说:“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你们却不“从我做起”采取行动,丢下一句“我认为XXX”就撒手不管,留下歌迷闹个天翻地覆。先种下怀疑的种子,然后仍由它们生长。等谎言被戳穿,再用一句“这只是我的观点”就蒙混过关。
歌迷是无辜的,有人听了你们的鬼话至今信以为真,还在鼓动你们去告遗产管理委员会或者Sony。但是试过的朋友们,有用吗?那几个人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当没看见,宁可去告AEG,也不会去告遗产管理委员会或者Sony。因为对他们而言,这起风波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唯一的用处就是保持歌迷对他们的关注度。
Jackson家族只有少数几个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有的歌迷不用很傻很天真地去艾特Janet、Austin Brown,还有其他几兄弟,鼓动他们去告这告那。那几个有的不了解情况,有的不想淌这浑水,有的则知道背后的猫腻。最有资格发言的是Jackie Jackson,他是John McClain的朋友,也见证了全过程,所以他不是假歌党,还很支持这张专辑。
说“不完美”:
这张专辑的制作成本跟Michael在世制作专辑的成本自不可比,制作人本质上是在Remix。有人说歌曲没有经过Michael的100%经手是不完美的,发行违背了他的本意。我同意前半句。从2009年6月25日开始,自打《This Is It》以后的任何一首歌都没有100%经过Michael之手,Michael觉得不完美的作品也不见得真是一坨屎,反而有些含金量相当高,比很多歌手自我吹嘘的“经典”要经典得多。
那些认为制作人或发行商违背Michael本意的歌迷朋友们,谁能告诉我Michael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是他托梦告诉你,他希望歌曲怎么制作?或者该发行什么歌曲吗?请拥抱并感恩Michael的每一首遗作吧,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我鼓励每个人合理质疑,但请不要把无知当个性。
《Michael》专辑发行前和发行后,有制作人反对专辑发行,理由是不完美,或者这是圈钱。我尊重每个人的观点,但歌迷朋友们请注意,他们不是所谓的假歌党,一个都不是。
Cory Rooney只是来给老搭档Taryll壮胆闹事的,为了两人没有收录的歌曲(《Fall Again》就是其中之一,又是听过的吧)联袂登场。
Will.I.Am说自己不会发行和Michael合作的歌曲,我认为Will你应该这么说:不管Sony、John Branca、John McClain,还是Katherine Jackson来找我,我都绝不会发行MJ的歌曲,因为这些歌曲没有得到完美主义者Michael最后的祝福,发行是对他的不敬。这么讲才算把保护Michael未完成作品的决心表达到位,我更会敬你是条始终如一的汉子。
不管有没有出现在这张专辑上,除去借机闹事的捣蛋鬼,每个音乐人都做了自己该做的。向你们致敬!
小花絮:
Dave Grohl说自己打的鼓没有收录在Lenny Kravitz制作的《Another Day》中,他认为也许只是自己的Snare被采样了,可是Credit上却写了他的名字。有人说:你看,Sony瞒着他“造了假歌”吧,这就是证据。
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两个疑问:一、采样Dave Grohl的Snare,Credit再写上他的名字,那么Dave拿到版税了吗?拿到的话,他有什么好不满的?没拿到版税,那倒是该愤怒。二、Dave Grohl参与的《Another Day》不是有争议歌曲,而且他也没进录音室见证《Michael》专辑任何一首歌曲的录音和制作过程,如何能得出结论说Sony“隐瞒”了他什么?
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拍摄于Teddy Riley制作Monster期间,那时Taryll还没昏头,Teddy Riley也还没被“假歌论”搞得气不打一处来,两人仍保持着联系。按照前面的逻辑,Sony不是应该偷偷摸摸嘛,怎么制作“假歌”期间还允许别人拍视频呢?
看看Teddy Riley花了多大心血吧。
下一章:就说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