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园》——萨迪爱情篇
先简单介绍一下萨迪: 萨迪十三世纪初出生于波斯——今伊朗,青年时代在巴格达求学,受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双重熏陶。不久,蒙古人入侵中亚,萨迪被迫背井离乡,开始长达30多年的托钵僧生活。他跋山涉水,沿街化缘,聚众布道,足迹遍布亚非大陆,西至埃及、马格里布、埃塞俄比亚,东达巴尔赫、印度和中国的喀什噶尔等地,一直与底层人民接触。他曾被十字军俘虏,服过苦役,因而对人民的困苦有切身的体会。
《蔷薇园》一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再教导世人,要做善良之人。 全书用韵文写成,文中夹有许多短诗,读来满口生津,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贯穿全书的依旧是仁爱,深深感染了心。无丝毫做作感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劝导,从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很深。 爱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爱是一个宽广的字,内涵丰富。 美好源于爱,无价值可以衡量,只要是真心真情。
爱情是爱之一种吧,“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相当喜欢这句话。那是一种凄美,百转千回。 爱也请宽容吧,若一直在意那些纷纷扰扰,你不会平静,更无法快乐。 爱也要信守承诺,如果你曾经用心许下过诺言,请尽量遵守。想想他或她就是你三千弱水中所欲捧起的那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美,尽量爱惜曾经有过的缘份和甜蜜。 若相爱的人有了家庭,请好好经营。没有哪对夫妻会不吵架,默契依赖于深切的爱情,相互站在对方的立场下思考一下吧,伤害谁也不喜欢,更要将心比心。 最后也请给爱一个空间,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意倾诉的稳私或回忆,即使是夫妻,也让彼此保留那个心灵的角落,信任对方是那个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作者以大量的哲理故事,富有韵律的咏叹中,抒发了真诚的人道主义感情和劝人为善的主题。最后以美国著名诗人和哲学家爱默生的评价结束:“萨迪热爱的是整个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