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我相信很多爱上娱乐论坛的人,在没有网络之前,都爱看娱乐报刊杂志。记得在那个娱乐资讯极度匮乏的年代,就算是一份简简单单电视周报,都可以让人细细地读上一个小时。可是我真的记不起上一次看电视周报时什么时候了。自从有了网络,报刊杂志的时效性已经荡然无存,而大多数的读者,也都变成了网民。前些天整理书房,偶然翻出了以前搜集过的各种娱乐报刊。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阅览那些曾经让我激动和亢奋的纸张,倒真的有了恍如隔世之感。
怀旧篇:
1.彩虹桥
这是我人生当中看的第一份娱乐杂志,那年我才十一岁。彩虹桥是一本新加坡杂志,报道对像以新加坡和港台的娱乐圈为主,文风八卦,尖酸,刻薄,挖苦明星的功力可与今日的天涯相媲美,虽然言辞凶猛,但每每令人捧腹。也擅长于兴风作浪挑拨离间,曾经组织的“周慧敏杨采妮谁才是玉女”粉丝大掐架以及“黎明郭富城日本粉丝大战”就像今天的超女粉丝混战一样热闹非凡。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些东西的话,那整本杂志也未免太过于无聊,好在它还有许多不错的评论和珍贵的资料,这让整本杂质增添了许多质感。比如关于国际五大唱片公司及台湾滚石唱片的歌手和实力大比拼专题,便是一本用来了解港台乐坛的好教材,还有一些关于林忆莲和王菲的碟评在今天看来也都颇具收藏价值。影视方面的一号皇庭特辑,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特辑至今仍是我的最爱,而且此本杂志关于宣萱的新闻、专访和图片奇多,并且都以正面新闻为主,特别是关于天降奇缘的详尽介绍让我在没看这部剧之前就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红娘角色。看来也许编辑是资深萱迷也说不定。
2.歌迷大世界
这想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本杂志,我第一次被它吸引是一篇关于颁奖典礼造马的专题,该报道描述薛家燕与汪明荃在当年的TVB台庆中斗得你死我活的场景可谓惊心动魄,于是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当场掏出一个星期的早饭钱向书店老板买下此杂志,之后便一期不落地买了一年多,后来因为当代歌坛的出现,我便转投了大嘴鳄鱼的怀抱。歌迷大世界这本杂志在当时看来算是比较精美的,而且对国内原创音乐的支持也算不遗余力。
印像中第一次知道ASOS姐妹也是在这份杂志上,那篇稿子里她们被放在南方二重唱一起,当时的我只觉得这是两个昙花一现土得冒泡的偶像派小女孩,谁会想到如今的她们会如此走红。然而在今天看来,歌迷大世界的内容其实乏善可陈,版面设计得比较凌乱,可供收藏的珍贵资料和文章也不多,也算是为“文化快餐”这个词作了最好的注解。
3.星河影视
与歌迷大世界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同,星河影视是一本以图片为主的杂志,我对这本杂志可算得上是又爱又恨,因为它的内容跨度实在太大,前一页还在精彩地分析谁谁谁是林青霞的接班人,下一页马上变成董文华专访,照顾各个年龄层各种口味的读者是没有错,可是如此一来,害得我每次买这本杂志之前都要经历一次激烈的思想斗争.
印像最深的一次,看到封面上朱茵的美图让人不禁口水直流,可是朱茵脖子处一行醒目的标题“毛宁:晚秋的深情浪子”却实在是让人大倒胃口。后来怀着一种阴暗的报复心理,我把星河影视上所有自己喜欢的图片剪下来贴到一本本子上,然后把留下满目疮痍的杂志丢进了废纸收购站,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概就是如此。
经典篇:
1.当代歌坛
在我所有的娱乐杂志储存量中,当代歌坛排第二(看电影排第一)。犹记得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杂志时的惊喜感觉,本以为歌迷大世界已经是内容丰富花样百出,没想到这一本走得更远。特别是每期开头小编们对编辑部生活的描写,妙趣横生,又亲切朴实,很容易就让人投入到大嘴鳄鱼的世界中去。
刚开始的时候当代歌坛是每月一期,那时候我每周都会去学校外面的书店转转,一看到杂志出来了就立即抢购,发展到后来直接跟书店老板下定单,每月一本必需留给我。后来改为半月刊,这让我每周用于吃饭的钱直线下降,最惨一次买了本当代歌坛之后整个星期只用了五块钱,差点没去申报吉尼斯。再后来当代歌坛又增加月末版一本,山穷水尽之下,我只好放弃购买平时版,只买月末版。
当代歌坛的月末版在创办之初品质可以说是相当的出众,不仅纸张都用了全彩的铜版纸,内容也颇为经典,如“文艺片回潮”,“美丽港姐20年”,“TVB众星决战一姐宝座”等都是非常具有可看性和收藏价值的专题。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新鲜有趣值得探讨的话题都被说遍,月末版也渐渐进入了瓶颈,到了后来,似乎当代歌坛的编辑队伍也更新换代,月末版的定位就越来越低龄化。
2001年底,流星花园大红大紫,韩流盛行,香港电影和TVB剧开始走下坡路,当代歌坛月末版开始主打偶像剧和日韩偶像,那种创办之初的质感与深度渐渐被花花绿绿的偶像所取代,也许是我老了吧,如今在报摊和书店常常可以看到这份陪伴过我近7年的杂志,我却再也没有了当初“倾家荡产”去抢购的那份冲动。
2.看电影
可以这么说,在2001年之前,我虽然已看过许多国外的影片,但我能数的出来的名字就只有阿诺施瓦辛格,李奥纳多,肥温,靓汤那几个。出于男人的本性,我最初被电影杂志吸引是因为环球银幕上穿得巨少的妮可姐姐和乌玛姐姐,加上01年奥斯卡有卧虎藏龙的多项提名,所以自然要买杂志关注下.
因为不知哪种杂志更好,所以我就狠下心来同时购买环球银幕,电影世界和看电影,经过三个月的试用和PK,最终选择了与当代歌坛同为大嘴孩子的看电影.其实环球银幕也很不错,特别是它对好莱坞黄金年代老电影老明星的详尽介绍,这是另两本杂志所无法匹敌的。只是图多字少对于我这个爱看文字的人来说,还是不大适合.
看电影在初期不论是各个专题还是专栏都堪称先锋与大胆,创意十足,用一句用滥了的话来说叫”从头到尾高潮不断绝无冷场真的很好看”,到了中期,因为老编辑移师新电影,看电影的风格突变,开始走雍容华贵路线,不再撒野,不再先锋,幸而几个招牌专栏都还在,而那时也算是他们写作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在杂志的品质高于时效性的网络时代,正是这几个优秀的专栏撑起了看电影的半壁江山.
与当代歌坛一样,看电影在短短几年也经历了从月刊到半月刊再到月末版的过程,不同的是,看电影的月末版因为没有了兼具可看性与艺术性的专栏文字,看点也就少了大半,我在购买了两期后宣告放弃.也许有的时候,成功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复制形式.
琐碎篇:
大学时代,托图书馆的福,我可以每周免费读到各式各样的娱乐报刊杂志.大众电影是一本比较老牌的电影杂志,可惜定位比较尴尬,为了与时俱进,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它也会刊登一些港台欧美日韩电影以及明星的介绍,但是碍于自己老牌电影杂志的尊严,它又无法彻底放下身段来娱乐和恶搞.在高品质与大众化之间两头不到岸,可以说是它的致命伤.存在同样问题的是它的同胞大众电视,一样的雅俗共失.
然后便是电影画刊,中国银幕和电影评介.如果把看电影,电影世界和环球银幕比作超女全国三强的话,那么它们大概就相当于郑州三强的水平.比较特别是”DVD”这本杂志,这是一本专门介绍DVD的杂志,俗话说,甲之砒霜,乙之甘露.对于DVD发烧友,这是一本实用的手册,而对于一般读者,这是一叠印刷精美的废纸.
音乐和娱乐类的杂志就更多也更杂一些,比如Easy,日韩娱乐圈这部分是它的强项,关于日剧的内容尤其多,制作也精美,看上去比一般的娱乐杂志要更漂亮些.比较另类的是一本叫”校园歌曲”的东东,里面介绍的尽是蔡依林周杰伦陈冠稀等靓妹摔哥.,难怪蜗牛入选了爱国歌曲集,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终究还是水乳交融了.”轻音乐”针对的是音乐发烧友,我这类外行人来阅读,始终不太适合,曾经有一次,实在没杂志可看,于是强迫自己看”轻音乐”,美其名曰:”培养品味”,五分钟后自己跟自己开始求饶.而到最后,宁愿堕落到看”民间故事”和”健与美”的地步.
报纸篇;
报纸这东西不同于杂志,地域性太强,既然身为杭州人,那我所看报纸自然以杭州地区的为主,除了小学里很痴迷的电视周报外,中学里的我则沉迷于杭州本地的一份”都市快报”,那时没有BBS,快报便开辟了一版现在看来完全是BBS功能的版块,”双琪夺面”要骂,港姐巨丑要骂,”心太软”流行开来了要骂,”古惑仔”教坏小孩更要骂.总之骂得酣畅淋漓.而最近的杭州报纸则以E时代周报最为好看,将芙蓉姐姐,超女,网游,大长今,天涯社区等最IN的流行元素共冶一炉,其用心之毒,与王晶有得一拼.
全国范围内的娱乐报纸,比较能让人留下印像的就是明星BIGSTAR和娱乐周刊,后者最近似乎已经消失,而前者就将八卦精神发扬到极致,颇具港台八卦媒体风范,不过看时乐一乐,看完也就扔掉,就像一罐廉价的开心可乐,不求营养,只要爽快.
回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曾经买过和看过那么多的娱乐报刊杂志,难得的是,有了网络之后,我依然还在购买其中的一部分,报刊杂志终究拥有一些网络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东西,而这些,也正是报刊杂志能够在信息爆炸网络横行的今天依然得以生存的法宝,就像电视并没有取代电影那样,网络与纸媒,也必定能够繁荣地共存. 而记忆中的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报刊杂志,就像我少年时代成长的后花园那样,为我平凡无趣的童年,带来了如糖果般鲜亮的色彩, 而这色彩,也必将长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