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总是在是傻逼和承认自己是傻逼之间徘徊,任何时候突然间回头看看,都会发现那个时候自己走的路就像没有尺子画的直线,歪歪扭扭。
记得我第一次看《老男孩》的时候,是老男孩最火那阵的尾巴,是我压根不认识迈克尔·杰克逊的时候,校内网上那群被感动了的孩子疯了似地发布着一篇篇的观后感,似乎如果你那些日子没有被感动就虚度了青春似地。
我也被感动了,然而不是因为自己长大了,突然思考人生发现梦想真的如经典一样,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我经历过我明白你们演的我都懂那样的感动,而是纯粹看电影而感动,就是这样,他们演的很煽情。我记得我实在是不能理解那群孩子们为何一个个儿都跟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似地,嘲笑这现实,讽刺着世界,怀念着梦想,用一种绝望的眼神去眺望着未来的路,似乎那前面的路已经被堵死了,他们把自己当做被围在毫不透气的铜墙铁壁里面,在黑暗中苟延馋喘似地活着,为了生存而生存的行尸走肉一般。于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我看不下去了,我也发布了一篇日志,内容大致是stop,stop,不要再自我陶醉孤芳自赏了,你们根本没有努力,你们平时在干什么你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如果你们真的努力了不可能是现在这样的状态,那部电影的确很感人,不过是消费80后的集体怀旧意识,你们都还个个的伸着脑袋去中他们的圈套,看看现在你们哭的像gone的爹似地的时候,他们估计现在正大把大把数着钞票乐的冒鼻涕泡儿呢!
哈,看,我真是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三好青年,没有辜负祖国对我的期望。
那时我看到好多男生把头像都换成了迈克尔·杰克逊,在状态下交流着少年时期的追星经历,我还暗暗嘲笑这帮男生,出了个电影《老男孩》还真的就把自己当成老男孩了,贴标签贴得到是挺顺手,自己天天泡妞唱K看AV的堕落岁月压根连提都不提了,噫~~
现在想想,估计因为我是个女生,还有便是我从小到大并没有长在杰克逊的影响下。之后的时间里,我又多次看了《老男孩》,不过是一种发泄途径,我这人总有一段日子心里堵但是哭不出来,所以这个时候我都会找部非常感动人的电影,每次都与电影中的人同喜同悲,哭过了,就舒畅了。我依然按照我自己的步调生活着,我并没有突然的因为杰克逊去世了而去关注他,也没有因为《老男孩》演了去了解他,我就是自然而然的走到这个点了,就像坐长途汽车到站了那样自然,到了,我认识了杰克逊。不过那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事儿了。
时间过得真快,三年以后了,我认识了杰克逊,我的大学也过完了。如果我早认识他……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吧,可能吧。
疯狂且急切的,我泡在杰克逊的世界里,让他整个人侵染着我,在这个充满着咸湿的泪水和苦涩的欢笑的坛子里,我腌成了一棵杰克逊牌儿辣白菜,速制的,所以有点跑味儿。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儿的,何况我这样一棵嚼着有点皮的辣白菜。我让自己的极端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和杰克逊结合,催生出了一款山寨版双卡双待的思维,随时切换,要么紧追世俗,要么保持自我。
日子过的久了,有些事情总会变得,你看到了不公平,你明白了不平等,你发现自己很平庸,你感觉自己很高尚,你没法把平庸的你和高尚的你联系在一起。你出生的时候没有带外挂,上帝又没有给你任何天赋异能,于是你和大家相同的就只剩一颗人心了。这颗人心可得好好的培养,就算只是一颗人心,也要做一颗人心中的战斗心。
我又想看看《老男孩》,这回我又哭了。我知道了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怀念青春》或者别的什么,而偏偏叫《老男孩》,大千世界里的男孩们都变成了男人,只有一个人真真正正的是一个纯粹的老男孩,他一直没有变成大人,那就是杰克逊,他坚持着所有男孩们曾经坚持的,实现了电影里男孩们的梦想,他成为了经典。里面的音乐我也全部听出来是哪首歌,里面的舞蹈我也都知道是哪个舞了,最后一首歌我也能够听出来更多无奈了。这部电影又给了我全新的感受,然后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的发现又是弯曲的。Damn it!
我今天给我妈妈打电话说:妈,我以后一辈子就在家给你做饭好了,我想回家吃饭。
我妈笑起来,略带责怪的说:不让你回来,你不是说一辈子不想回家吗?你不是说以后出了家门就不回来了吗?现在想回来了,我不让你回来了。
我知道我妈妈肯定是在开玩笑。
这辈子一直在别人那里寻找安全感,但是找了一身伤痕,现在才发现,安全感一直在身边,只是你没发现。
然后再想小迈这辈子,在家里找不到安全感,在别人那里又找了一身伤痕,终于不忍再想下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