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说到病理学,老百姓了解得不多。在国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医生的医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医院里每一个科的医生回答问题。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我们都有一台显微镜,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体里的细胞变成什么样子了,可以从本质上来认识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顺其自然
我认为,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现在大家都吃保健品,可是保健品毫无作用。男人喜欢补肾,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补肾。男性的强壮和性能力,是由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决定的,不是用什么药物、吃什么食物能够补充的。
化妆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肤干燥,抹一点润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妆品变得年轻,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当了,致于还能变美白,更是胡扯。
皮肤的黑和白,决定于皮肤里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国的时候专门考察过,黑人、白人皮肤里的黑色素细胞都差不多,差就差在细胞产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为抹了药,就能让细胞产生的色素多一点或少一点,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妆品抹上去之后确实有效果,但它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于刷浆,你的黑色素细胞是永远不变的。
每个人的皮肤都有七层细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三层,就像原来穿着厚衣服,看不到里面的血管,现在磨薄了,血管的红色就明显,看上去就红润了,像透光一样。所以你做美容以后,会又红润又光亮,显得年轻了。不过,人的细胞替补是有次数的,假如能替补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补就没有了。
还有运动。我们可以运动,但是不能透支。任何运动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频度和幅度,好比说心跳,正常人1分钟跳70下,你不能让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运动限度。运动的时候,不能超过身体里细胞所能够承受的限度。许多运动员都不长寿,因为他的运动强度超过了应该承受的频度和幅度。就像蜡烛,燃烧得特别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结束了。
我们说,平时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过成年累月都是这种状态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个礼拜有一次或两次,让心跳达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过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动,等于给房间来了一次大清扫。一个礼拜左右彻底清理一两次,把每个角落里的废物都透过血液循环带走,有助于你身体的代谢。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超音波、CT、化验全做完了,但误诊率是30%。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因为大医生、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这是规律。中国的误诊和国外比起来,还低一点。美国的误诊率是40%左右,英国的误诊率是50%左右。
我们应该正常看待误诊。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复杂,一时说不清,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得了什么病,你一定要寻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有一些不是误诊的问题。比如说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书上,都不会专门有这个词,这全是B超(超音波)惹的祸。有了超声(超音)这个仪器,把探头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这个词就叫出来了。
我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我在解剖之前,先给超声(超音波)科打电话,让他们推一个超声机(超音波机)到解剖室,在打开腹部之前看一下有没有脂肪肝,然后打开来验证。有时候他们说:没有,打开一看:这不是黄的脂肪吗?有的正相反。所以,超声(超音波)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
身体里脂肪多,你的肝脏里脂肪一定多,问题是脂肪多了,给你带来什么疾病没有?我们做了很多解剖,没有发现一个肝脏的硬化、肝脏的损伤,是由于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说你现在是轻度脂肪肝、过两年变重度脂肪肝,然后就变肝硬化,最后是肝癌,说这样话的人没有任何证据。
还有酒精肝,都以喝酒对肝损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脏,在那里分解,像剪刀一样,把两个碳的分子剪断,最终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脏里都是这样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干什么?关键不是对肝的损伤,肝细胞死了可以再生,关键是对神经细胞的伤害。人体里只有神经细胞是生下来多少个,一辈子都不会再增加一个,只会减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会牺牲一批神经细胞。
癌细胞是杀不死的
我对癌症的兴趣,从70年代上学时候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开始的时候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激情。我认为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来研究癌症,总能研究出名堂来吧。一九八七年第一届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着癌症去了。结果搞了半天,发现原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每个新方法一出来,我就去研究一阵子,最后一个个都破灭了。
我感觉最悲惨的就是:送进来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全身转移、扩散了,他还不明白,还想回去上学。我去查房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就问:爷爷,我什么时候能够上学啊?我怎么回答?我如实告诉他,面对这幼小的一个生命,我怎么能说得出来?我如果隐瞒,等这个孩子到了最后阶段,就会知道我是在说假话,我再去看他,他还能信任我吗?中晚期的时候,你去治疗癌细胞,想把癌细胞杀死,这个思路是错的。癌细胞是杀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透过医学的办法,来解决你的癌症问题。那么要用什么办法呢?我打个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冒芽不冒芽,长大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绝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这是现在研究的课题。我们提倡健康体检。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简单,问题是怎能发现。傅彪最后也到我那里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数都经历了乙肝、丙肝,然后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细胞变成癌要5到10年!肝脏受到攻击,1个变2个、2个变4个,像小芽冒出来一样,然后一点一点长大。你每过半年查一次的话,它绝不会长成两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两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这样的案例,如果提前诊治,不是老说工作忙,是完全有办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没办法控制了。他的肝脏切下来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时别人还骂我说:人家手术以后不是好好的嘛!你怎说人家活不长?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长。他的癌细胞像散芝麻一样,在肝脏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怎能活得长?有人说换肝就可以了。癌细胞很聪明,肝癌细胞最适合生长的环境是肝脏,肝脏里面长满了,它就跑别的地方去了,等你换了一个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细胞都回来了!没有用的!
我们有责任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如果是晚期,我建议针对生存质量去努力,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针对晚期癌症的治疗不需要做,因为没有用。
做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做医生这么多年,我有一种感慨: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90%的病自己会好的
虽然说法很另类,但我相信「90%的病自己会好」这是真的。不过,有很多医生根本就希望你经常回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固醇过高、肥胖、痛风、便秘、胃溃疡、头痛、腰痛、过敏、失眠、自律神经失调……这些占门诊90%的病,实际上不必吃药就会好,你能想象吗?
自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们常说,生命无价!
我们在如今的大环境、小环境中居住、工作、呼吸、饮食、休息、行动、睡眠的每时每刻无不受到外在、内在、自然、人为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侵袭与浸染,因此病痛也就不可避免,只是多少、轻重、缓急、强弱而已。
一旦有了病就会在极不情愿的心情下硬着头皮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俗话说「有病乱求医」,的确不假。
我就遇到一位孝顺的女儿为了减轻父亲胃癌开刀的痛苦而求到一个喝「能量水」治癌者,喝了半年水,病情越来越重,再去开刀已难以切除癌肿。这位女儿送走了父亲,悲痛中说出了刻骨铭心的话:「我犯的错误就是用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去冒了险。」
人体在这个星球上亿万年进化到如今,还能够生存,就足以说明其已经具备抵御周围环境和自身内部调节的多种「自稳」能力,而且,人体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远比我们目前认识到的知识深奥的多。人自己在疾病消除中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千万不能忽略,而需要尽力去发掘的。
社会迈进到今天,导致一种普遍的现状出现:无病说成有病,小病当成大病,诊断治疗过渡。那么,普通百姓怎么办?
其实,病分三等,医分三类,何病求何医是一条基本求医原则。
所谓病分三等是指:
1.不治也能好的病;
2.治后才能好的病;
3.治也治不好的病。
比如感冒、溃疡病等,从病理机制上来说有它自己的规律,到一定时候便会自然恢复,故属不治也能好的病。而肺炎、肠梗阻等则属于医治后才能好的病,应该实时求医。对于动脉硬化、癌症等,目前还没有办法靠医疗方式治愈,因而属于治也治不好的病。
如果有的病自己就能好,当然不需要看医生了。
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久久流传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道出了三种为医的境界。
如今,医学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些病消失了,有些病减少了,有些病可以医治了,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疾病和新的研究课题。因此,今天医生的座右铭应该是:「1/3不治也能好,1/3治后才能好,1/3治也治不好。」
可是,大众毕竟不是经过医学训练过的专业人士,面对病痛、医生、医院都是「茫然」少知甚至无知的。怎么办?当务之急应是先了解一下,哪些病是可以自愈的,是不需要担心恐惧的,是可以免除花钱的,以及如何才能好得更快、更彻底的。
也就是说,最简单的第一步是要起码知道一些常识:那些听起来挺吓人的「病」,其实不是病,知道了后就不致于盲目、恐惧、慌乱出错,而是正确对待,有条不紊,自然自得了也。
从我懵懂中跨进医界算起40多年过去了,在接触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慢慢感悟到健康长寿中有关不药自愈的点点滴滴「贝壳」,不经意收集起来,不时告知朋友们并写成短文刊见于报刊杂志。没想到,几年前在网络上看到有心人把我的这些「贝壳」串了起来互相在网友间转贴着,而且还冠以题目:「专家吐真言」,这样一来,「逼迫」我不能偷懒而将一些零星的「贝壳」编排一下,至少能编成个书,便于朋友们查阅。
美丽的台湾至今我还没有光顾,只是觉得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的地方有温暖的气候、富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善良的民众。当人类进入「现代」阶段时,由于生活方式的变更,「现代病」也会在台湾人群中越来越多起来,所以,对于健康长寿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应该受到青睐。如果现代人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广阔视野、透彻见解、浓缩知识的同时还兼具着健康的体魄,做到自然终老没有遗憾快活一生,岂不美哉!
但愿这本书能在朋友们的健康行程中解一点渴,添一份力,吾愿足矣!
(本文作者:纪小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癌症康复》杂志副主编、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本文摘自《那些病不是病》,台湾乐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12年9月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