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自从1983年它发表之后就已经是完备的作品。MV,你看还是不看,它就在那,不变不化;而现场表演,经过从摩城25周年庆典开始历经无数舞台,不断丰富,不断加入MJ的新的感悟与编排,恰恰是最需要认真解读的部分,其中的奥妙相信大家各自都有体会。
个人认为前期的BJ表演主要是摩城首秀的延续与发扬,围绕太空步与脚尖悬停的独特舞步,加以炉火纯青的发挥,给观众以视觉听觉的享受,并没有太多我所谓的“魔幻”色彩,中期逐渐加入,其伴随的现象就是MJ只在BJ的时候才单手带白手套(而不是前期不表演时也戴着去出席各种场合),意在强调凸显手套对于BJ的独特作用,到后期历史巡演,BJ的表演从各个方面都已完全成熟,舞台、灯光、情感、道具面面俱到,此时的“魔幻色彩”真正的凸显了出来,在更后来的30周年纪念上得到继承。恕我愚钝,下面只就我最感兴趣的魔幻色彩进行浅述。
历史巡演(哥本哈根等场次有比较完整的表现,有些场次则略简约,如德国场等,删减了许多很值得玩味的小细节)中的Billie Jean表演中,他以卓别林式的经典的流浪汉造型亮相,提着箱子,收敛着气场,用哑剧的舞台表演方式塑造了一个“局外人”的形象,怯怯的仰望着那束光,呆呆的坐在箱子上,很满足的样子(注意与后面对比),不时含着手指好奇的打量周围,不安的张望四周确定没有打扰后,从箱子里缓缓拿出他魔力的“私藏珍宝”,依次穿上,每穿上一件,他肢体表达的变化都不一样,层层递进,例如他穿上外套后会微微舞动,而后表现出觉得少了点什么,恍然大悟般的再回到箱子里拿出其他的接着穿戴,直到把箱子中的“魔法圣器”穿戴完毕,这时候他表现出一种与上台时截然不同的气质,自如而神气,都是在传达“圣器”带给他的力量,增添魔幻色彩,观众的情绪已经被他缓缓酝酿的编排挑动到了顶点。踱着步子走到那一小束光线前,看起来他一并不满足于这一点点光(与前面形成对比);借助手套中的力量,响指轻叩,他唤出了更加巨型的纯白光柱,满意的在周围踱着,仿佛是受到感召,倾入其中,扣上礼帽,节奏砰然响起,忘我舞动。此时MJ陷入了纯粹的自我艺术境界,作为艺术而存在着,他既是表演者又是表演本身,既是舞者又是舞蹈本身,既是驾驭节奏的主人又是被节奏驱动的奴隶......曲终时分,从新招回扔出帽子,细心拍拭尘土,像对待神明般邀与共舞(个人觉得含有像前辈那些“礼帽舞者”的敬意,如弗雷德·阿斯泰尔等等),戴上帽子的一刻巨大的纯白光柱再次出现,在魔幻层面上再一次强调帽子的非凡魔力(【凡戴帽子的时候都是出现巨大光柱,丢掉帽子则消失】),这时伴着纯粹的鼓点,纯粹的光影,纯粹的舞蹈肆意挥洒,往往艺术家的终极表达就是这种繁华过后最纯粹本真的创作。最后曲终,MJ扔出帽子,舞台随即熄灭,一切仿佛华丽的梦,MJ就这样带着亿万观众进行了一次魔幻般的冒险。(有些语句首发在个人的优酷视频评论中,与原创性不矛盾。有些细节是各个现场表演的汇总,新迈迷可多参照不同版本观看)
由此看来,Billie Jean这支现场表演完全将舞台灯光和乐曲演奏完全糅合在了表演者所掌控的表演进程中,无论是所演绎的歌曲本身的分量,情节内容的编排,舞台灯光的配合均是后人难以超越的,甚至达到其中一点足以引以为豪,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魔法?
欢迎大家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