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与环境变化可能起到更大作用 对于北美大型动物的灭绝,一项新研究为人类脱罪。图片来源:Bettman/Corbis
直到约11000年前,猛犸象、巨型海狸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依然在北美洲漫步。许多研究人员将这些大型动物的灭绝归咎于史前印第安人的到来——作为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正是由于他们的猎杀导致了前者的消亡。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一发现或许将对动物保护策略产生影响,包括颇受争议的将“野化”的狮子和大象引入北美洲的建议。
关于人类消灭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理论被称为“赶尽杀绝假说”。地球科学家Paul Martin于40年前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当时他受到了放射性碳测年研究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第一批人类到达北美洲的时间与大型哺乳动物消亡的时间存在一定的重合。然而多年来,许多考古学家相继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例如,研究人员指出在36种灭绝的动物中,只有2种——猛犸象和乳齿象——具有明显的遭到人类捕杀的迹象,如用石器在骨骼上留下的切口。
为了对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美国密苏里大学的考古学家Matthew Boulanger和R. Lee Lyman决定对之前未被充分研究的一个地区进行调查,这便是北美地区的东北部,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Boulanger表示:“这是一个几乎缺席大型动物灭绝讨论的区域。”科学家通常只关注大平原和美国西南部地区。“然而这里依然保存了数量惊人的”史前动物遗迹。例如,仅在纽约州便至少发现了140头乳齿象和18头猛犸象的骨骼化石。
Boulanger和Lyman编辑了在东北部史前印第安人遗址和大型动物中采集的放射性碳数据库,同时摒弃了一些可靠性遭到质疑的年代数据。研究人员最终得到了来自47个不同遗址的57种大型动物的年代数据,以及来自22处遗址的25个史前印第安人的年代数据。当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很明显,大多数大型动物在人类出现之前便已经消失了,从而说明人类对于它们的灭绝作用很小。
这些放射性碳测年数据同时表明,东北部的大型动物在最终灭绝之前曾经历了两次主要的衰退。其中一次发生在14100年前——当时还没有任何人类到达这一地区,但动物的数量在之后500年中得到了恢复;第二次也是最后的种群衰落始于12700年前,而根据考古学记录,史前印第安人此时刚刚到达该地区。
此外,研究人员在2月1日出版的《第四纪科学评论》上报告说,尽管在大型动物灭绝之前,人类与其共存了约1000年,但这些动物其实早已走上了灭绝之路:在人类到达东北部之前,这里有75%到90%的大型动物已经消失。即便是在人类与大型动物共存的这1000年里,研究人员认为,也没有明显狩猎的证据:在东北部的大型动物和史前印第安人遗址中都罕见被屠宰或加工的动物骨骼遗迹。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的研究结果能够直接适用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但并不适用于其他地区,例如大平原和西南部地区。然而考虑到东北部生存的大量大型动物,以及缺乏因人类捕杀导致其灭绝的证据,他们认为,赶尽杀绝并非是北美大陆动物灭绝的唯一或主要因素,而气候和环境压力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指出,12700年前发生大型动物第二次大衰亡时,恰好是一个持续1300年的名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开始,随后便是气候变暖的过程(被称为全新世),人类今天仍然生活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