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2-27 16: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茶花女与林黛玉 谁更幸福些?
一个的代表是娇艳美丽的茶花,一个的化身是纤弱灵知的绛珠草。产生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两位美丽聪明的姑娘,被作家赋予了同样的深情与悲愤。
都是被病痛折磨着艰难地生存,都是在失去爱人之后选择放纵病情而慢性自杀。都有着自己的美丽与骄傲,却都在世俗的冷漠中悲惨的凋谢。资本主义门第观念罩在玛格丽特头上的阴影与封建时代礼教给林黛玉的束缚,是同样的。
《茶花女》产生的年代和《红楼梦》大致相同,而两位作家在勾勒出两个命运如此相似的人物时,给读者的心理震撼却有着极大的不同。
玛格丽特出身卑微贫寒,无知无识,用玛格丽特自己的话说“六年以前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林黛玉好歹生在官宦之家,文采风流压倒群芳,“重建桃花社”“魁夺菊花诗”出足了风头。玛格丽特在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她,朱丽·迪普拉在最后的信中说,给她送葬的人惟有N伯爵与老公爵;林黛玉还有老太太的疼爱,还有姐姐妹妹们的眼泪与叹息。她们谁更不幸?
然而玛格丽特是要比林黛玉幸福的。因为在她身上自始至终洋溢着一股坚强美好的力量,一种对别人的宽容。正如玛格丽特在信中写道:“别为这种欢乐的殉难精神惊异吧,阿尔芒,对你的爱已让我的心迎着崇高的激情开放。”而林黛玉,似乎始终都只在自己的爱情里转圈,她想得最多的,始终是自己。“潇湘馆痴魂惊噩梦”也罢,“焚稿断痴情”也罢,她都只顾虑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临死前也只是恨恨地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没来得及说出口罢了!因此可以说,玛格丽特是带着爱离开的,林黛玉是带着恨离开的。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差异,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作者的不同影响。在同一时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人道精神已渗入了小仲马,渗入了茶花女,并成为他们抗拒冷漠现实的武器;而在东方,惟有用同样的冷漠的死或出世来逃避现实的黛玉,却显得如此软弱、狭隘。比较中外古典作品,无一例外地发现:西方作品中的主人公始终有着昂扬的精神,如简·爱、凯瑟琳、郝思嘉;而东方则渗入了太多的虚无玄幻,如《源氏物语》、《镜花缘》里的人物。
茶花女与林黛玉是根植在不同文化沃土上的奇葩,而她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应不仅是在文学上,还应在民族精神与社会意识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