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德•桑伯格(Brad Sundberg)6月23 – 26日在洛杉矶举办的一系列《与迈克尔•杰克逊在录音室》(In the Studio with Michael Jackson)研讨会堪称独家。不仅因为举办地是在迈克尔录制《飙》(Bad)专辑的西湖D录音室(Westlake Studio D),而且因为布拉德请来了一些特别嘉宾。
我们参加了6月26日的研讨会。常规节目过后,所有的VIP品尝了当年为MJ及其团队在录音期间准备食物的“灌篮姐妹”(Slam-Dunk sisters)烹饪的美食。其中包括色拉、烤宽面条、香蕉布丁(里面真的有香蕉,所以迈克尔会喜欢!),太美味了。
美餐过后,歌曲作者、音乐人史蒂夫•波尔卡罗(Steve Porcaro)加入了我们。波尔卡罗及其摇滚乐队Toto是迈克尔•杰克逊从《疯狂》(Off The Wall)到《历史》(HIStory)专辑期间的录音室合作乐手。迈克尔•杰克逊录制了3首史蒂夫•波尔卡罗创作的歌曲,其中两首就是《人性》(Human Nature)和《永远》(For All Time),都是杰克逊歌迷耳熟能详的歌曲。第三首歌(你也许猜到歌名了)至今仍未发行。
现在想象你正身处灯光微弱的录音室中,面前是一个为迈克尔搭建的舞台,他会在上面练舞。我们的背后是一间控制室,摆满了高端Hi-End音响设备。迈克尔•杰克逊的休息室(又名“猴室”)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方,他在录歌间隙会进来休息,“泡泡”( Bubbles)在录歌期间被关在里面。今天站在舞台上的是布拉德•桑伯格和史蒂夫•波尔卡罗。
在介绍来宾前,布拉德•桑伯格告诉我们,才华并不是迈克尔选择合作对象的唯一考量标准,人品同样重要。在录音室里,团队成员需要密切配合,相安无事,所以迈克尔希望合作对象可以真诚、专业并且有趣。而史蒂夫满足了所有条件:让人开心、富有魅力、十分幽默,而且还有好歌能听。
史蒂夫和Toto乐队是通过昆西•琼斯(Quincy Jones)跟迈克尔合作上的。迈克尔没有自己的乐队,所以常常找Toto的乐手来录音室。波尔卡罗还记得迈克尔•杰克逊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录制《这女孩是我的》(The Girl Is Mine)期间的情景。保罗的一大堆随从 —— 他的老婆、经纪人和助理 —— 乌泱泱地走哪儿跟哪儿。保罗有时候会趁着快回家的时候赶紧溜出来几分钟,钻回录音室和音乐人玩一会儿。
身为作曲人,波尔卡罗被问了许多关于灵感和创作过程的问题。他被问到是否创作歌曲的方式和迈克尔相同,后者常常说歌曲从天而降。史蒂夫说有时候是这样的,一首歌会一下子全部诞生。更多的时候,歌曲是以其中的一小部分开始,像是一段副歌、一段旋律,然后从此展开。对他而言,创作在过去更像是灵感激发的微妙过程,要让歌曲诞生,“每颗星星都要对成直线”。如今,他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创作变得规矩了很多。真把你逼到最后一秒,也能写出歌来。
大家都很好奇波尔卡罗为迈克尔创作的歌曲是如何诞生的,于是我们先讨论《人性》。史蒂夫向我们分享了歌曲的创作过程,其实这是关于他女儿的。他的小女儿有一次放学回家哭着说有个男孩欺负她。“他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她无法理解。波尔卡罗试着向她解释,那肯定是男孩表达对她感兴趣的方式,大人有时候就这样。不久后,旋律就出来了。原本的歌词是:
“我会告诉她这是人性,(I’ll tell her that it’s human nature)
如果她问,‘为什么,为什么(When she asks, “Why, why)
他要那样做?’”(Does he do it that way?)
歌曲的其他部分也是这么创作的,他把样带录在了磁带上,把歌曲拿给Toto乐队,但乐队不太感兴趣。“我们需要更多的摇滚歌曲,能在体育场放的那种。”他们对史蒂夫说。【讽刺的是,在后来的“胜利”巡演(Victory Tour)上,迈克尔大放《人性》,全美所有电视频道播放歌曲时都转播了现场观众歇斯底里的狂喜镜头。】
那么这首歌又是怎么到了迈克尔•杰克逊那儿呢?据史蒂夫说,纯属巧合。昆西•琼斯喜欢让录音室里的所有人各司其职。如果你是录音师,就别弹乐器;如果你是乐手,就别创作。史蒂夫•波尔卡罗在昆西看来是乐手,所以就没被叫来为迈克尔创作歌曲。Toto乐队的创作人是大卫•佩吉(David Page),他收到邀请,被要求提交些作品给迈克尔•杰克逊。大卫写了一些,可是等到收歌的时候,他手头没有空余的磁带。于是他就拿了录有波尔卡罗样带的磁带,把自己的歌曲录在了A面,寄给了昆西。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昆西碰巧放的是磁带的另一面,听到《人性》,一下就爱上了。史蒂夫说他喜欢用特殊的氛围创作歌曲,而正是《人性》的氛围吸引了昆西。
昆西当时没研究歌词,他让作词人约翰•贝蒂斯(John Bettis)重新创作,波尔卡罗承认效果很赞。然后迈克尔就录了。据波尔卡罗说,他们从头到尾录了几遍就搞定。史蒂夫告诉迈克尔该怎么演绎,迈克尔跟着他唱。
这首歌从样带到完成,是不是做了很多改变?波尔卡罗说并没有。昆西喜欢歌曲原本的样子,布鲁斯•斯韦迪恩(Bruce Swedien)甚至把史蒂夫叫到录音室来,问他怎样才能把“Why, Why”唱到位,因为他们想让效果和样带里的一样。波尔卡罗记得他们加入了一段节奏吉他,他起初并不喜欢。“很讨厌,我觉得那并不适合歌曲。当然,销量过了4000万后,我开始喜欢了。”他开玩笑,“现在我觉得那是自己创作过最精彩的吉他部分。”
波尔卡罗还指出了歌曲里一个有趣的细节 —— 在专辑版3:05 – 3:08处,你能模模糊糊地听到背景和声里有人在唱什么“Around”。他说迈克尔唱的歌词是“她让他形影不离,想要留住他。(She’s keeping him by keeping him around)”原本的样带里就是这么唱的。
我们接下来开始聊《永远》,另一首有味道的美妙歌曲。史蒂夫打破了歌曲录制于“颤栗”(Thriller)时期的谣传:歌曲创作于“危险”(Dangerous)时期,迈克尔只录了一次。史蒂夫说副歌灵感来源于有一天窗外一辆驶过的汽车里播放的门基乐队(The Monkees)的《白日梦信徒》(Daydream Believer)的几个音符。有时候,一首好歌无意中就诞生了。《永远》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另一首歌曲。副歌部分“For All Time”三个单词不是迈克尔一次唱完的,而是三个单词单独采样后拼起来的,史蒂夫希望歌曲听起来就是这样。
那么歌曲为什么会收录在《颤栗25》(Thriller 25)纪念辑上呢?波尔卡罗不知道原因。“他们打电话给我,‘我们想把你的歌收录进《颤栗纪念辑》。’”他回忆道,“我说,‘《人性》当然应该放在上面,那是专辑的一部分。’他们说,‘不,是你的另一首歌《永远》。’”他至今不知道是谁做的决定,是迈克尔决定的还是唱片公司决定的。
研讨会快结束时,史蒂夫分享了一份礼物。在研讨会开始时,我们问他为迈克尔创作了多少歌曲,迈克尔录了几首。史蒂夫说提交了好几首,迈克尔“可能录了3首”。我很好奇第三首是什么,想不到史蒂夫最后主动讲起了相关的故事。
《颤栗》专辑发行后,“胜利”巡演期间(或者在此之前),波尔卡罗交了一些歌曲给迈克尔。迈克尔后来打电话给史蒂夫,说他想制作其中一首。他去图书馆,读到上世纪3、40年代芝加哥的故事,有了创意。他和波尔卡罗碰头,整整录了9遍,这首歌就是《芝加哥1945》(Chicago 1945)。
尽管很难描述这首歌给人的感受,但有5点信息你可以了解一下:
1、这首歌从音乐到声音都已录制完成,完全可以发行。
2、这首歌和《阿尔•卡彭》(Al Capone)或《犯罪高手》(Smooth Criminal)没有关系,完全不同。
3、歌词讲述的是(3个?)女孩夜半出行,随后失踪的故事。
4、歌曲很吸引人,虽然达不到《比莉•珍》(Billie Jean)、《避开》(Beat It)的高度,但很夯。副歌“再也寻不见……再也寻不见(Never to be found again… never to be found again)”结束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5、要是和另一首MJ歌曲作比较,最接近的要数《面具背后》(Behind the Mask)。同样的速度,就连部分旋律都有相似之处。迈克尔在《芝加哥1945》里的声音更低沉,不似《面具背后》里那么洪亮。
《逃脱》(Xscape)专辑筹备期间,有人联系波尔卡罗,希望征得他的允许使用这首歌。“现在的歌曲似乎难逃被重新混音的命运。”他说。虽然想听,但我尊重他的决定。“少即是多”是MJ和昆西遵守的信条。《芝加哥1945》不需要被“现代化”,应该以原样被听到。
波尔卡罗无法自行发行歌曲,需要征得迈克尔•杰克逊遗产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才行,但愿僵局能早日得到解决。
感谢那个动人的夜晚,感谢波尔卡罗先生!
MJJCN.com独家编译新闻,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编译:Badthriller 来源:MJJCN.com / michaeljackson.r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