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adthriller 于 2014-7-6 16:34 编辑
地点:洛杉矶日落大道一家乐器出租中心的一间录音室。屋内挤满了人,大家坐在一排排的椅子上,面前是一个小舞台。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助理录音师布拉德•桑伯格(Brad Sundberg)是《与迈克尔•杰克逊在录音室》(In the Studio with Michael Jackson)研讨会的组织者,他和好朋友、录音室布莱恩•维伯茨(Brian Vibberts)坐在两张高脚凳上。迈克尔的长期音乐总监布拉德•巴克瑟(Brad Buxer)坐在一架键盘前。MJ后期的录音师迈克尔•普林斯(Michael Prince)正盯着MacBook的屏幕。一段满是音乐和故事的旅程,正式开始。
本场活动的所有嘉宾都有一肚子的故事可讲,但真正的明星却是键盘后的那个人。这场活动叫“Brad x2”,一切关于那个低调的家伙。布拉德•巴克瑟担任迈克尔的创意搭档、编曲师和音乐总监长达17年之久。大多数MJ歌迷印象中的巴克瑟还是90年代那个留着一头罗伯特•普朗特(Robert Plant)式金色长发的酷男。(MJ一口咬定巴克瑟原本想把头发染红的,不得已才改成了金色。)那段时光已成往事。今天的巴克瑟留着一头天然色短发,穿着黑裤和宽松衬衫,普通得让人想不到他曾是个摇滚乐手。他不怎么聊自己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合作。其实迈克尔去世后,巴克瑟只做过一次采访 —— 2009年接受法国歌迷杂志《黑与白》(Black & White)的采访。他现在是专业飞行员,创作音乐更多只是个爱好。他答应只和MJ歌迷见一次面,就在今晚,所以这是一次独家享受。
刚开始,巴克瑟有点害羞,说话轻声细语,但我们很快发现他是一个开朗的家伙。他不会像布拉德•桑伯格那样和歌迷说笑,他的玩笑更像是逗趣。MJ最早注意到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他是史蒂夫•旺德(Stevie Wonder)乐队的成员。MJ邀请他参与《危险》(Dangerous)专辑的制作,随后又邀请他参与“危险”巡演。他们后来合作了差不多20年 —— 在舞台上、录音室里、梦幻庄园(Neverland)、宾馆里。
巴克瑟记得他们住在纽约“四季”宾馆的豪华房间,第34层全被他们包下。他还记得在梦幻庄园度过的时光,观赏迈克尔动物园里的动物 —— 猴子、大象、美洲驼和鹿 —— 在电影院吃糖吃到饱,在迈克尔的游泳池边缘开摩托车(把迈克尔吓疯了)。说到梦幻庄园,巴克瑟说那里没有真正的录音室,他们得使用可移动设备。两人经常在梦幻庄园合作歌曲创意,然后再到专业录音室重录。
在瑞士蒙特勒把数字录音带上特迪•瑞利(Teddy Riley)的《血染舞池》(Blood On the Dance Floor)稍微加工后,巴克瑟转而加工他和迈克尔的合作曲目。迈克尔和布拉德合作的曲目都是迈克尔的歌曲,大多数都是迈克尔的艺术投入。
布拉德谈论的第一首歌是2004年发行在《终极收藏》(The Ultimate Collection)上的《背后》(In the Back)。这首歌的大多数歌词没有完成,迈克尔从头到尾都在即兴演唱。可是,巴克瑟把这当作迈克尔才华的证明。他解释了歌曲结构,开始数拍子:“1、2、3、4.”第一小节落在第一个贝斯的节奏上,一直数到桥段,我们注意到桥段也是从“1”开始。可是歌词却和音乐逆着来。巴克瑟把这称为“完全颠倒”的结构,还谈到了反拍和重拍。巴克瑟特地强调这首歌完全是由迈克尔创作的。他播放了一段迈克尔在电话里解释音乐效果应该如何的电话录音。迈克尔用自己的声音和口技解释了每一部分:鼓点、贝斯……他花了5分钟解释歌曲的开头应该是怎样,然后问“OK?”以确定编曲师能理解他的意思。巴克瑟说,迈克尔用这种“颠倒”结构创作了整首歌,证明他是个天才。除了他,没人能办到。
巴克瑟接下来谈《莫斯科游子》(Stranger in Moscow),这首歌是他贡献最大的歌曲,也对他意味良多。他阅读了乔•沃格尔(Joe Vogel)书里关于这首歌的全部文字。尽管巴克瑟的名字没有被记录在专辑内页,但他其实是歌曲的共同作者,也是和弦的编写者。巴克瑟说他和迈克尔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合作。迈克尔通常会在脑海里有一段旋律,而巴克瑟的工作就是在键盘上弹出迈克尔脑海中的旋律,然后编曲,像是《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背后》、《童年》(Childhood)、《漂亮姑娘》(Beautiful Girl)等。《莫斯科游子》不一样:迈克尔先让巴克瑟弹和弦,从中选出他喜欢的部分,于是歌曲中著名的和弦进行就是这么来的。巴克瑟说整首歌只用1.5 – 2个小时就写好了,他简直不敢相信。“我想说,‘哇,我们刚才一起写了首歌吗?’”巴克瑟说,“但我没有。”他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写进专辑并未心生怨恨。“错误总会发生。”他说,“迈克尔对我很大方。”这段经历显然比姓名记录在册更重要。
关于《莫斯科游子》,巴克瑟还提到鼓声其实是迈克尔的口技采样,把他原本的声音重新拼切压制而成。巴克瑟说他经常用口技采样做鼓声,因为听起来很赞。
下一首歌是《童年》。当天恰逢《童年》录制20周年,据布莱恩•维伯茨回忆,歌曲录制于1994年6月27日。《童年》是另一首完全由迈克尔创作的歌曲,巴克瑟说他花了好一阵子才找到合适的编曲。“歌曲很甜。”他说,“我写不出这么甜的歌。”但迈克尔对效果很认真,和巴克瑟一直工作到和弦到位为止。
短暂休息过后,话题转移到了巡演和现场演出。巴克瑟告诉我们,音乐总监通常如何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何向乐手发号施令。演出期间的歌曲通常都被加速和降调,确保乐器的声音能正常。他给迈克尔的吉他手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点了赞,因为他才华横溢,人也很好玩。巴克瑟还提及开销的话题,现场演出之所以亏钱是因为包了5架专机,而且宾馆开销也很大。
巴克瑟还记得演唱会上的一些搞笑时刻:像是他们如何在《黑或白》表演期间把Slash推上台,因为他不清楚该什么时候弹吉他;像是迈克尔在文莱皇家演唱会上喊布拉德的名字【 “布拉德,你要干嘛?(Brad, what you gonna do?)”】,因为布拉德播放《止不住的爱恋》(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的结尾时比平常放得时间长。他还讲了个故事,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原本想在2002年阿波罗剧院(Apollo)的《黑或白》现场演出期间吹奏萨克斯。巴克瑟甚至为他创作了萨克斯的部分,可由于效果不好最终放弃。
就像布拉德•桑伯格常说的,巴克瑟说迈克尔听歌时音量大得令人发指。在舞台上,两边扩音器的音量大得让人耳朵疼。尽管如此,巴克瑟发现迈克尔的听力似乎并未受损。迈克尔喜欢把自己的歌曲放得震耳欲聋,但是当巴克瑟在电话里小声播放编好的弦乐时,他同样能听到。
提问环节有人问到歌曲《吗啡》(Morphine),巴克瑟说迈克尔加入那些机器声和心跳声是为了营造出“身体躺在桌上”的效果。
还有人问到关于歌词的问题,但巴克瑟坦言不记得歌词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因为那通常是最后创作的,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音乐上。
就像迈克尔的其他合作者,巴克瑟也不喜欢重新混音。“迈克尔是设计师。”他说,“如果你想看一栋大楼是如何平地而起,你得问设计师。”他说《比莉•珍》(Billie Jean)里,迈克尔故意放了两段贝斯。如果别人为这首歌制作音乐,他们不会那么干。迈克尔会加工好几年,努力让歌曲尽量好。有时,迈克尔甚至批评其他艺人没有在自己的歌曲上发挥全部潜能。
巴克瑟不断强调,迈克尔和史蒂夫•旺德遵从的音乐核心原则是:“少即是多。”歌曲里不该加入过多的声音,除了那些能让歌曲听起来更棒的元素。巴克瑟播放了《今宵好莱坞》(Hollywood Tonight)的样带。“听,这多纯净。”此处有掌声。
巴克瑟对迈克尔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在宾馆里互相追逐,穿过大厅。他跑得很快……一起出去玩、创作、制作、聊天、大笑、狂欢。”
这些语言让你意识到迈克尔不是超级巨星,他是搭档和好友。谢谢你们,巴克瑟先生、普林斯先生、维伯茨先生,还有,布拉德•桑伯格先生!
MJJCN.com独家编译新闻,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编译:Badthriller 来源:MJJCN.com / michaeljackson.r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