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1 15: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说“熊顿”这个名字,是在迈吧看了一个迈亲贴的她画的迈克尔•杰克逊的系列小漫画,当时就觉得这货太有才了,把偶像的照片加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幽默感太强了。后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慢慢地了解到,这是一个多么特别又多么普通的大姐姐。
这次听说熊顿的自传式漫画作品《滚蛋吧!肿瘤君》被改编成电影,我就一直期待着能找机会去电影院看看她,昨天机会终于来了。白百何的熊顿除了身材比熊本人瘦了些外,其它方面都完全符合我想象中的熊:神经大条,爱看电视剧,特别是重口味美剧,爱花痴帅哥,更爱幻想自己变成电视剧女主角与男神在一起,成天乐呵呵的没心没肺,跟死党们打打闹闹。可以说,多数80后和90后都能或多或少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丢工作,被渣男劈腿,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得了癌症住院,一个人还能再倒霉点儿吗?一般的影视作品演到这里,主人公估计都得为自己的悲惨命运哭的死去活来。然而熊顿在知道自己得了肿瘤之后,就用一句“肿瘤嘛,切掉啦”轻松带过,这反而让担心她担心得要死的死党艾米、老正和小夏不知所措。爱看行尸走肉的她生病了还托老正给她带碟片,晕倒不省人事之后都不忘在梦里大战丧尸(个人认为这里如果把她cos成刀女米琼恩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熊生前做梦都想cos刀女),而吴彦祖扮演的梁医生到了她的想象里则和她“搭档”成了韩剧的男女主人公,在她昏迷心脏停搏时更成了行尸走肉里的弩男达里尔,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在这里我要大赞一下电影把癌症比作丧尸的这个设定,喜剧效果十足,把熊顿发病时的紧张气氛冲的一干二净。
说实话,电影前后反差还是挺大的,前半部分着重讲了熊顿发病住院之前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无非就是一个二货女青年和一帮死党打打闹闹的无厘头生活。生病后的熊顿依然二,依然爱折腾,为了追梁医生而换上一身红裙子,闹出了不少笑话,但这时候的她慢慢地多了一些对生命的思考。父母得知女儿得癌症之后伤心欲绝,但仍在熊顿面前强颜欢笑,直到去超市给女儿买好吃的时才忍不住痛哭流涕。小病友“毛豆”的出现是整部片子的气氛逐渐变得严肃起来的分水岭。这个患有白血病的调皮小男孩一出现就把熟睡中的熊顿画成了大猫脸,接着又不断找机会欺负她,弄得她哭笑不得。有一天,他们突然聊到“死”的问题,熊顿问他:“你知道死是什么吗?”天真的毛豆说,奶奶告诉他死就是要睡好久好久,他不怕,因为总要醒过来的。片子放到这里,电影院里一反影片前半段的笑声不断,开始变得鸦雀无声。面对这样的小孩,就连平时大大咧咧的熊顿也语塞了。后来,毛豆造血干细胞配型失败,孩子父亲无奈之下选择放弃治疗。他逗孩子说爸爸会魔法,一定会治好病。然而当孩子兴奋地跑出病房之后,这个坚强的汉子再也忍不住背过身去泪如雨下……毛豆临走前,熊顿把自己为毛豆画的小漫画送给他,希望能更多地给他一份美好的回忆。
熊顿生病后,她不断地用自己身上的阳光照亮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连之前将所有人拒之门外的高冷病友夏梦那颗冰封的心也不可避免地被她融化了。住院后,她的死党们并没有离开她,而是时不时地来看她,在熊顿掉光头发之后他们也把自己剃成了电灯泡,和同样掉光头发的夏梦一起戏称“五颗卤蛋”,到处折腾,组成复仇者联盟向熊顿的前男友展开复仇,一起放开狂飙,纵情欢乐。慢慢地,熊顿认识到,朋友就像健康,只有当你快要失去的时候你才会格外珍惜,就像熊顿在最后给艾米发的那条微信里说的“我宁愿失恋十次也不愿失去你一次”。这里,导演刻意放大了熊顿病房生活中快乐的部分,我想熊顿也一定希望把自己最阳光的一面留给世人吧。
电影放到后面,最悲伤的结局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熊顿出院后不久,病就复发了。抢救回来之后,泪点接踵而来。这时的熊顿已经明白自己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摸着妈妈的嘴唇,回忆着小时候和妈妈的一点一滴,告诉妈妈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就是妈妈生日,说着说着,母女俩哭成一团,再看看周围,观众们几乎都哭成了泪人儿……影片最后是熊顿的葬礼,制作方特地安排让熊顿自己录视频主持自己的葬礼(事实上并没有这件事)。屏幕上的熊顿一如既往地以一种嘻嘻哈哈的姿态跟大家讲话,却也难掩她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满满的不舍……
熊顿离开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欢笑。影片最后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她哭着说“对不起,妈妈,下辈子咱们还做一家人”,最后的主题曲名字也是叫“对不起”,在这里我想说,你走了,请不要说对不起,因为你从未离开,直到永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