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80页
(一) 论天才:
天才的真正本质就在于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思考比常人更加快捷和准确。天才所直观看到的是一个迥然有别于其他人所看到的世界。
与动物自身意欲无关的东西对于动物来说是不存在的。
常人的直观认识能力一旦没有受到意欲的推动而活跃起来,它就会变得疲倦、懈怠。他们的智力并没有足够能量可以自发地、在缺少目的…的情况下纯粹客观地认识这一世界。
所有的直观认识都与智力有关,而非只是与感官有关。
直观认识是一个生育的程序,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每一个不朽的思想,其产生都首先在这一程序中获得其生命的火花。一切原初和独创的思维都以形象的方式进行。相比之下,从概念只能产生略有才华的作品、纯粹理智的想法、对别人的模仿和一切旨在为现时需要和同时代发生的事件服务的东西。
天才的真正认识对象只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普遍性和总体。
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被打上平庸的印记,都有着俗不可耐的表情,
除了与意欲及其目的有关的事物以外,他们无法感知其他别的事情。
智力从为意欲的服务中解放出来,认知活动压倒了意欲活动。因为一切痛苦都来自意欲活动,而认知本身却是不带痛苦和愉快的,所以,这使天才人物高耸的额头和清澈、直观的眼神——因为它们没有屈从于意欲及其需要——带上了一种巨大的、好像脱离了尘世的喜悦气质。
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客观本质;因为意欲活动、目的打算使这种人的智力变得片面,他们只看到事物中与意欲和目的相关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消失不见,部分则被歪曲以后进入意识。
平常人沉浸在纷乱、骚动的生活里面;由于他们的意欲的缘故,他们隶属于这种生活;他们的头脑充满着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但却又一点都不曾意识到这些事物,甚至生活的客观含意。
常人只是察觉到这一世界的事物,而不是这一世界;他们只是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承受的痛苦,而不是自身。
生存意欲越是得到了智力的照明,它就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悲惨景况。
只有当智力脱离了意欲及其所有目的、打算的控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活动时,我们才具备了从事真正创作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关切。
问题归根到底在于一个人真正关切的是什么。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他们真正关切的确实只是局限于自身和家庭的安逸。所以,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实现这一目的,而不是别的,因为决心、人为和带目的的努力都无法赋予、补足,或者更精确地说,借给(垫付)他们一种真正的、诚挚的关切。
因此亦即在全体事物中都能认出自身的人就是伟大的;他们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活在微观宇宙里面,他们其实还活在宏观宇宙里面。
伟大就是表明这些人违反人的本性,并没有追逐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人而活着。
价值并不在于名声,而在于获取名声之物;没有实际用处就是天才作品的特征。
天才的头脑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这个世界——他的头脑为照亮这一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天才缺少平淡、冷静,因为平淡、冷静意味着我们在事物当中只看到属于这些事物的东西,尤其是在涉及我们可能的目标方面。
大众的高兴和快乐没有他的份,而他的高兴和快乐也不属于大众。大众只是道德方面的人,他们也只有个人方面的关系;而天才则在同时又是纯粹的认识力,而作为纯粹的认识力,他是属于全人类的。
别人从他以及他那压倒性的优势那里感受不到愉快,他从别人那里也同样感觉不到快乐。
尚福尔的话相当正确:“没有哪一样罪恶能像太过伟大的品质那样成功地阻挠一个人拥有朋友。”
天才出现在他的时代就像彗星闯进了行星的轨道——天才很难与他同时代的文化步伐协调一致。天才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超出其他人的能力所为,而且还超乎他们的理解。
歌德在一封教育信札里说道:“仿效别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我们并不容易找到要仿效的对象。优秀的东西甚少被发现,它们得到别人的赏识则更是少有的事情。”
培根:“下德得到民众的赞许,中德获得他们的钦佩,上德则不获理解。”
马基雅维里:“在这世上,除了庸俗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天才作品都很少被同时代人赏识;很少在仍然带有时代的新鲜色彩的时候被人们欣赏;
具有伟大头脑的人很少是身材高大的。一个麻木、冷漠的人成为天才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特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以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
《麦德温与拜伦勋爵的谈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