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巴顿在这本书中对自己二战时远征北非,荡平西西里、横扫欧洲进行了回顾,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些看法。 书名缘于巴顿将军的口头禅。他习惯于用“狗娘养的”来衷赞和呵斥。对于战争,他在热爱至极的同时又不忍面对它的惨烈,如此矛盾的用调方式和迥异的情感组合到一起,对视觉和心理的撞击力是不小的。中国的读者不会有何接受障碍,只能激发强烈的好奇,至于巴顿将军的在天之灵嘛,让他笑骂一句“狗娘养的”好了。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恺撒的性格——如果把如此神秘复杂的天性称做是一种性格的话——是难以捉摸的。”
大概每个人所说的关于巴顿的每件事都是真的,这个名字,因其主人的军事天才、桀骜不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取得的辉煌的胜利而被我们牢牢铭记。但他既不像战地记者常常描述的那样性格狂暴,刚愎自用;也不像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那样头脑简单,感情用事。事实
上他是一个复杂、矛盾的多面体。
他反复无常却又忠实可靠;他粗暴乖张却又细心敏感;他社交广泛却又孤独寂寞;他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却又常常感受到内心痛苦的煎熬。他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那种被称为自负和谦逊的奇异的综合体。
他自己就是传说中古罗马无畏的角斗士的现实写照。他被看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得以取胜的原因所在。他逐渐地见证着一种无情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摧毁希特勒所代表的邪恶势力时是必需的。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以自己的精神和才能深深地吸引着周围的人并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他把他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最优秀、作战最有力的队伍,是他给了他们战胜一切的决心。
艾森豪威尔在1945年5月给巴顿的信中说:“你使你的军队变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1948年巴顿被评价为“最能有力作战的杰出代表”。他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巴顿从一位年轻的士兵变成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他对于恐惧和战争的理解促成了这种转变。他说:“人如果想要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就得首先战胜自己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写到:“一个胆小鬼穿得和勇敢的人一样,那么也可能变成英雄。”因为胆小鬼至少可以装得和勇敢的人一样有勇气。
巴顿热切地渴望认可、赞许和成功。他想要的,就是掌声。对他而言,掌声就意味着胜利。他相信“如果不是命中注定,那就是命运”。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追求完美,从不会对自己的表现满意。他总是担心自己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缺少那种能使他梦想成真的能力。
在他20多岁时,在军校期间曾在日记上这样写到:“乔治·巴顿。你已经看到热情对于成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你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得到掌声和赞许,而这也是你应得的,尽管在和平年代这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这却是生命中惟一值得追求的一件事了。为了追求最高荣誉,生命与世俗的欢乐只是小小的牺牲。你曾尽了最大的努力,失败了;现在你要尽最大的努力获取成功,这正是你活着的目的所在。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成就一番事业,一直不停地追求吧,直到你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或是进了坟墓。”
一般人都会认为巴顿粗暴怪僻,张扬自吹,而这种印象事实上掩盖了他的军事天才。巴顿对于科技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准确地预测新型武器运用于作战的作用。他兴趣广泛,对于现实和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历史也有着敏感的洞察力。他喜欢把观察到的问题和他所熟知的远古时期的战争知识融合在一起。他曾经写到:“一幅没有背景的图画既无趣又会误导人的思想。为了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现代画卷,我们必须把历史背景加进去。”
他从不回避战争中的流血死亡。他曾写到:“不幸的是,战争意味着拼命,拼命意味着死亡。”而军事训练的真正目的就是使士兵学会“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作战,并且要比敌人更有效地作战”。他曾以一种冷酷的幽默写到:“自从人类怀着值得称赞的杀人欲望,闹哄哄地挤在一起,战争就变成了一种肮脏的勾当。”“但是战争也是一场角逐”,是“一场为了赢得可能获得的最高的赌局的斗争”——对于国家,对于军人来说就是“生命和甜美的成功”。
他从他的偶像约翰·潘兴那儿受益匪浅,他细致入微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并据此来塑造自己,通过观察,他懂得了完美与介入对于细枝末节的注意是息息相关的。他像潘兴那样对办事不力的下属毫不留情,同时要求下属们绝对服从。正是由于潘兴和他周围的军官福克斯克纳、德洛姆、萨姆沃等,在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巴顿非凡的军事才能,是他们帮助巴顿熟练地掌握了复杂奇妙的战争艺术。
巴顿是一个行动者,同时他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阅历丰富,聪明过人,他能够发现自己最出众的天才即是行动。巴顿,被证明是美国最杰出的军人之一,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巴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激励着他走向成功,他有着怎样的思想和信仰,这些都在他的记录中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这些记录,尤其是他早年打基础的记录,揭示了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洞察力的感性人格,我们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贬低和怀疑,看到了他在投入工作时的欢乐,看到了他对自己外表的苛求,看到了他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在他的宇宙里,他是中心和全部。
透过巴顿的缺点、失望、希冀和成功,透过他复杂多变的性格,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通人。
有人说:“凡人和勇士巴顿的故事是一个传奇故事。”可通过这本书,我们却发现传奇人物巴顿的故事是一个勇士、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与我有着相同血缘的人……都曾经激励过我……假如我成为失败者,我会令我的祖先蒙羞。”
1913年7月11日,乔治·S·巴顿的日记
这是有关我的一些事实、数字和事件。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够充实而辉煌。但我担心能否
实现我的梦想。
姓名:乔治·史密斯·小巴顿。
1885年11月11日,我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圣加布利埃尔的家中,我出生在妈妈出生的那个屋子。
这所房子是我的外祖父本杰明·戴维斯·威尔逊在大约1830年建的。这儿曾经有他的牧场。当他的牧群沿着河谷顺着高山来到丘陵从雷得兰、洛杉矶向下延伸时,他就住在这儿,不像后来的许多人通过政府授予的形式得到牧场那样,我的外祖父买下了这片牧场。
现在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那城的城址就占据了他的牧场的一部分,后来他把这片土地无偿地赠给了一家俄亥俄公司,以便使人们能够到西部定居。威尔逊先生是从肯塔基来的,他是第二批穿过圣菲小道的人。
我的母亲露丝·威尔逊是外祖父最小的女儿。他有一个儿子,但年纪轻轻就死了,没留下子嗣,一个女儿舍伯太太,她有一大家子人,但没有一个孩子成材,还有一个女儿一直没有结婚,她是我的姨妈安妮·威尔逊。
我的外祖母叫做玛格利特·海尔福特·威尔逊。
她是第一批穿过平原来到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女性之一。她的第一个丈夫是他的表兄海尔福特博士,他非常有钱,曾住在密苏里州的圣露易斯,来到加利福尼亚后他于1850年至1858年间死于洛杉矶。
早在我出生前,我的外祖父就去世了,我12岁时我的外祖母也去世了。
我父亲乔治·史密斯·巴顿是苏姗·索罗顿·格拉希尔的大儿子,他出生在弗吉尼亚的查尔斯顿。
在祖父去世后的几天,尽管当时联盟军队已经撤离了里士满,联盟军队授予了他准将军衔。在对华盛顿进行的瓦尔利指挥的空袭中,他所统帅的部队是惟一一支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城界内驻扎过的南方军队。
在内战期间我的父亲和祖母带着他两个未成年的弟妹,颠沛流离于弗吉尼亚,在内战结束后他的母亲去了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并开始在那里生活。
后来父亲回到了在弗吉尼亚的叔叔约翰·巴顿那儿。并从那儿进了弗吉尼亚军校。他的父亲1852年在那儿毕业,我的父亲1877年也在那儿毕业。
巴顿的祖父出生于1833年,1852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内战期间曾是弗吉尼亚第22集团军的上校。在1864年9月的温切斯特战役中,他受了伤,后来死于此。
60多年后,1927年,他的孙子乔治·S·小巴顿写道:
“曾经在战争期间追随他的祖父的黑人贴身侍卫冒着生命的危险越过双方的火线把祖父的马鞍和军刀辗转送到祖母手中,爸爸一直供养着这个贴身侍卫直到他死去。
在进攻华盛顿时,老巴顿上校指挥的先头部队事实上已进驻了哥伦比亚城,他们当时驻扎的地点离现在的军营不远,1919年我在那儿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太太,她告诉我,1864年时她家里住过巴顿上校的两名伤兵。”
巴顿上校的遗孀苏姗·多罗特·格拉西尔·巴顿带着四个孩子,最大的叫乔治·威廉·巴顿?巴顿将军的父亲?一起生活。1927年巴顿回忆:
内战期间祖母和四个孩子还有祖母的一个兄弟一起生活,这个兄弟叫威廉·格拉西尔,曾是联盟海军的一位上尉,内战结束一年之后,她的另一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叫做安德鲁·格拉西尔的哥哥给了祖母600美元的路费,让她陪着她瞎了眼的老父亲和4个孩子取道巴拿马去加利福尼亚,他们在旧金山登陆后又换乘另一艘船到圣保罗,到洛杉矶后父亲一家人和他的安德鲁舅舅住了一段时间。祖母就找到了一所土坯房子并在一家女校教书以谋生。爸爸那时只有10岁也可能是11岁,也帮着支撑家庭。工作的同时他去一所学校打扫卫生,周日又去教堂打扫卫生,也是在这段时间,爸爸的心中开始滋生了一种对贫困的厌恶……
通过苏姗·多罗特·格拉西尔·巴顿,巴顿家族和威廉多罗特家族拉上了亲戚关系,而后者又是乔治·华盛顿的直系亲属。此外,有一些家系和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法王菲利浦二世的女儿有关系。再由此追溯到16位曾签订《大宪章》的男爵,在巴顿家族看来所有这些人都和他们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20世纪巴氏家族的后人们都以这些尊贵的祖先为荣,他们有着先天的勇气和骑士风度,自然也高人一等。巴氏后代们认为他们的血液中有着天生领导权和一种与生俱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偶像的形象来塑造自己,不仅在举止风度上效仿,在事业上也以他们为榜样。
乔治·史密斯·巴顿的遗孀在1870年同他前夫的表兄弟也是弗吉尼亚军校的同学乔治·休·史密斯结婚。他的先辈中有许多显赫的教士和律师。他对4个继子视如己出,最大的孩子乔治·威廉·巴顿为了纪念生父和继父,按照合法的程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乔治·史密斯·大巴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