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2|回复: 8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关闭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3109

帖子

16万

积分

圣族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2162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7-29 2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 http://www.cqzg.cn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 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 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 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7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36
发表于 2006-7-29 23: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影响最大的十首~ 我这么个没文化的人 也 每首都会背 ~
      每天又要早起
      吃完早饭
       然后为第2天的早饭该吃什么而忧愁
           
   

111

主题

738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93
QQ
发表于 2006-7-30 0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讨厌背这些了

17

主题

338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Pure Prince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69
QQ
发表于 2006-7-30 0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居然都见过

75

主题

674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9
发表于 2006-7-30 08: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代表性.

167

主题

3135

帖子

6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Rank: 8Rank: 8

积分
65340
发表于 2006-7-31 22: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都是小学 学的,那时记得很好. 我喜欢李白的诗.酒诗很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关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颂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465

主题

6644

帖子

2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妖道大变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09540

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1 10: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稀饭,我也都会背,还是小学的东西印象深,意境生远又朗朗上口,算是中文的第一次熏陶拉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36

主题

1812

帖子

4万

积分

至尊天神

Rank: 8Rank: 8

积分
48144
QQ
发表于 2006-8-4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我记得原诗是这样的 请高人出来点评
回去了,即使从未真正靠近你一步。
回去的路上,蓦然回首,是你消瘦的肩膀......

144

主题

4247

帖子

14万

积分

圣殿骑士

爱MJ爱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3515

特别贡献奖活动卓越奖

QQ
发表于 2006-8-7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伟大的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11-26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