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57
侠之大者
Brain Molko

- 经验
- 1964 5
- 金钱
- 1040 10
- 地位
- 0 100
- 人气
- 16 5
- 情感
- 0 5
侠之大者
Brain Molko

- 积分
- 5557

|
封面:
作品简介:
《国王的人马》是他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并被搬上银幕。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休伊·斯的生平为基础,描写主人公威利。斯塔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怀着改革政治,造福于民的美好愿望,一步步走上州长的位子。但此后却大搞独裁政治,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贪污腐败的泥坑里越陷越深,最后遭到一个医生莫名其妙的枪杀……尽管作者声称无意创作政治小说,但是因其对美国社会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无情揭露,对美国腐败政治的有力抨击。
译者前言:
罗伯特·佩恩·沃伦(1905—1989)是当代美国文学界的一大文豪。他不仅是蜚声文坛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而且还是颇有成就的编辑和大学教授。他自1929年发表传记《约翰·布朗:烈士的产生》一举成名以来,先后出版过十三部诗集、十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与文学评论等著作,不仅在诗歌方面多次获奖,而且还是美国唯一的既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又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作家。在他去世前,沃伦还曾数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86年,沃伦被美国国会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享受美国最高文学荣誉的诗人。
沃伦最初以诗歌成名。早期他坚持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和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传统,把典雅的修辞和通俗的口语,宛转柔和的音韵和尖厉不和谐的音律,富有诗意的意象和粗俗的形象对立统一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表现现代人的异化和两重性。《茶杯之后》和《午夜》在形式和主题上都模仿艾略特。但从1944年出版《1923—1943诗歌选》之后,沃伦不再写诗,而是对诗歌创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十年后,他重新写作时,诗风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理性的,结构严谨、形式讲究的客观诗歌变为从现实生活出发,以亲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朴素平实,叙述性强,并带有主观感情色彩。1966年,他甚至说,以艾略特、庞德和叶芝为创始人的现代主义诗歌的时代已经终结。他一生共发表十五部诗集,比较著名的诗集有《龙的兄弟》、《允诺:1954至1956年的诗歌》、《现在与过去:1976至1978年的诗歌》等。
沃伦是美国南方“重农学派”的成员,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大学求学期间就结识了重农学派的一些诗人、学者和评论家,并在该学派的文艺刊物《逃亡者》上发表诗歌。1930年他和其他十一位学者联名发表以《我要表明我的态度》为题的专题论文集,反对北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南方的侵蚀,留恋农业社会、往昔的田园生活、宗教思想和古老的传统美德。重农学派在思想上是保守的、甚至反动的,但他们关于实现“完整的人”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强调家庭、社会和厉史传统的重要性等主张,对美国的南方文学和文艺思潮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沃伦当时写了一篇主张种族平等但保持种族隔离的带有错误观点的文章《荆棘片片》。对此他一直深感内疚。在50年代的作品里,他检讨年轻时的错误,在《种族隔离:南方的内心冲突》(1956)中对当时南方仍然存在的种族偏见和歧视进行了深刻的抨击。1965年发表《谁为黑人讲话?》介绍马丁·路德·金等黑民权运动领袖以及他寻求解决南方问题,尤其是种族问题的希望与努力。 1935年,沃伦和布鲁克斯等人创办《南方评论》杂志,扶植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年作家,也吸引了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志士,形成现代美国最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评派,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是跟创作意图、创作过程和所反映的现实毫不相干的、独立的客观物体,文学有其特殊的语言,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通过严密的文字分析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新批评派的论和活动为现代派诗歌开辟了道路,是20世纪2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十分重要的、影响极大的流派。沃伦和布鲁克斯等人运用新批评派的理论原则合作编写的《文学入门》、《理解诗歌》等介绍文学各种类型、流派和风格的著作,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的经典教材,对文学课程的讲授起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沃伦曾说,“世界不断变迁,生活不断变化我们则不断寻求足以表现新生活的语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不断探索,不断寻求,捕捉美国社会的千变万化,表现各个时代的特性与变迁。即使在80年代,他已进入耄耋之年,还在不断地发表新的诗作,编纂新的文学选集,给读者以的启示,继续发挥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和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