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42|回复: 51

《夜宴》:或许不是你想象的味道

[复制链接]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9-10 10: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个城市的巡回点映下来,冯小刚的《夜宴》早已陷入了“笑场”的是非之中。好事的媒体大作文章,纠缠的焦点正是片中半文半白的台词——从文言文到大白话,以及直接嫁接的莎翁长句,不一而足。编剧盛和煜对此很不理解,始终自认台词没有问题,而且是在“激情澎湃”的状态下创作而成,“怎么适合怎么写”。也许正应了片中的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会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 其实笑不笑场,都无伤《夜宴》的大雅,最多破坏了一些想要刻意营造的悲剧氛围。虽然号称商业大片,但《夜宴》更多地还是想往文艺片的路子上靠,色彩、音响、视效等等砸钱的东西,都是绚丽的装潢而已。 由《英雄》而起的中国大片时代,直到《夜宴》(或不久后就要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总算是走完了第一个探索阶段。形式上的精心营造,内容上的空泛无力,是这个时期大片们的典型特征。动辙就上亿的投入,却只在银幕上堆砌着导演的意淫和华丽的蜃楼,鲜能引发观者的共鸣。 然而遗憾的是,《夜宴》同样没有跳出这个迷局。 拜赐于《哈姆雷特》,该片有了个尚且不错的故事母本。历年以来,这部著名的王子复仇记已经被改编了无数次。和原著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这个中国版,背景设置在五代十国;角色重点不是王子,而是帝后;要探讨的话题,也由“生存还是死亡”变成了“毁灭一切的欲望”;自然,这也就导致了结局的完全变样,也颇让人玩味。 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这出深宫内发生的宏大悲剧,满溢着幽怨和杀气,非常的暗色调。《夜宴》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部有些诡异日本舞台剧,黑泽明的影响亦从造型化妆等细微之处得以体现,尽管创作者争辩说那些东西本是唐代传到日本的自家货。迟缓的情节,单薄的铺垫,符号化的人物,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让《夜宴》艰于打动人心。观众甚至很难感受到一点人性的温暖。唯一的光辉,恐怕就是各人心里残存的那份爱,——无论爱谁,无论为爱做了什么,并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 演员方面,葛优和章子怡是最大的亮点。前者很好的诠释出了阴险的厉帝,可是其一贯的喜剧形象却让这个人物有所失分;后者则大有进步,对神态和语调的拿捏都十分精准,也让婉后成为了片中最令人信服的角色。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谭盾的音乐和叶锦添的美术,漂亮得喧宾夺主:《越人歌》和张靓颖的啼声,仿若影片的灵魂,泼洒着悲情;布景和服装,不管在气氛还是配色上,都似油画而不落俗气。至于袁和平的动作设计,虽不十分卓越,但简短有力,有时竟若翩翩之舞。这些都是《夜宴》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可冯小刚最拿手的终究还是那些都市娱乐片。他的功力,尚不足以驾驭好《夜宴》这样的大片,更不用说能给作品注入多少深刻的内涵和人文的主题。冯的转型并不失败,但也谈不上成功,探索还得继续。因此,《夜宴》给人豪摆了一道道形色俱佳的菜肴,噱头十足,只是吃到嘴里,未必是你想象的味道。 (文/ Ke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48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Big Smoking barrel

Rank: 8Rank: 8

积分
30636
发表于 2006-9-10 1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期待公映。。。。。。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周黎明的评论: 文/周黎明 阅读媒体对《夜宴》的评价,大有《无极》再世的味道。但亲自看过,方感觉到,该片像张艺谋多于像陈凯歌,归根到底,都是黑泽明的徒弟,从服装的设计到眉毛的化装,散发出浓浓的日本古装味。 骨子里,《夜宴》是一部文艺片,依赖人物对白来推动剧情,动作场景乃辅助手段,属于锦上添花。当然,袁和平的动作设计保持了其一贯水准,没有太多惊喜但也绝不令人失望。服装和布景是最大的亮点,虽然不像老谋子那样铺陈大红大绿,但低调中渗透着质感,麻和竹的使用将日本黑白经典中那些韵味烘托出来。谭盾的音乐似乎比《卧虎藏龙》更胜一筹,风格亦古亦洋,但又惊人地统一,不像《荆柯刺秦王》那样一半东方一半西方各归各。张靓颖的片尾主题曲达到了百老汇歌手的戏剧表现力,跟《霸王别姬》的纯流行歌曲或《十面埋伏》的英文咏叹调相比,是一个非常高超的选择。 剧情方面,除了结局,大致顺着《哈姆雷特》走,但主角不再是王子,而是皇后和弑兄娶嫂的小叔子。章子怡和葛优塑造的这对男女主角,从人物刻画到表演,均比张陈两大导演的同类大片中的角色更加深刻,更具立体感,甚至比原剧的对应人物更有层次,尤其是影片增加了他们之间床上关系那一层,使之凸现心理复杂性。 葛优演厉帝应该说是合适的人选,虽然他背负着无数卖座喜剧的包袱,但这个角色身上那种阴险小人的气质,在葛优或他老爷子那里都是拿手好戏。如果他演得更阴一点,更像《荆柯刺秦王》中的秦王,可能会更出彩,但也可能会更引发笑场。 章子怡的角色被改得极为精彩,虽然身份从王子的亲生母亲改换为后妈(是《雷雨》的灵感吗?),但个性色调从原剧的同色调(跟王子一样优柔寡断),变成了一个典型的黑泽明女角,揉残忍、泼辣、柔肠寸断于一体。章子怡对人物的心理把握非常精准,许多大起大落的戏份拿捏得非常好。 与之相比,吴彦祖的王子无鸾、周迅的青女、黄晓明的将军兼青女哥哥殷隼、马精武的大臣兼青女老爸殷太常则黯然失色。尤其是大臣,原剧中的描写堪称精彩绝伦,若单独拿出来,让葛优来演绎一番,估计又是一部经典冯氏喜剧。 有趣的是,《夜宴》把皇后的年龄降到比王子小四岁,消除了原剧中乱伦性质的恋母色彩,但又故意增加了两处新的暗示——章子怡对周迅近乎亲吻的质问,以及周迅和黄晓明那种暧昧的兄妹关系,大概是冯导为了挑逗欧洲影展的评委们吧。 最明显的遗憾是台词的风格不统一,跟《无极》犯了同样的错误。全片整体上采用文绉绉的现代口语,但突然会冒出几个很古的字眼,有时又采用“艺术家”那样的纯现代词汇,甚至毫不避讳用滥了的当今俗语,而且片尾直接借用莎剧的西洋句式。这些都是引起笑场的地方。但总体上,冯小刚证明了,拍摄古装大戏不是一件全中国只有张陈两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果猪 冯小刚一直被公认是个很聪明的导演,可惜这回办了件傻事。 《夜宴》,堪称一部将商业和艺术做得比较平衡的电影,孰料点映期间便遭遇媒体记者和影评人的狂轰烂骂。这正应了冯小刚《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为何出现这种状况?个人以为,原因有二。 一,媒体和影评人目前有“逢大片必骂”的恶疾。或许客气点说,期望太高,难免苛求。 二,媒体精英们的观念太过保守,不能接受对于冯小刚和《夜宴》的一系列尝试。将“实验”当“退步”,一味做无谓的比较,在主观上打压《夜宴》的水准成就。 《夜宴》故事脱胎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最早的剧本作者却是来自香港的邱刚健。文隽先生前几天“掉书袋”以为内地观众不知此人。拜托,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什么看不到?别说《爱奴》,连《唐朝豪放女》和《阿婴》都被内地很多影迷奉为经典呢!在我看来,邱刚健编剧的电影,一向喜欢在结构,抑或台词方面,做得很文艺、另类、甚至西化、舞台化,拍成电影中等制作无可厚非,若做成惹人注目的大片,难免就会因不够商业而遭人诟病。冯小刚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除了大规模的宣传,《夜宴》在音乐、美术、动作、摄影的技术方面均做到国产电影的极致,既有艺术品味,又有娱乐趣味,尽量做到让人耳目一新。 看完《夜宴》,我的第一感觉是冯小刚这回胆也忒大了,居然敢将这么一部投资庞大的巨制拍成中世纪的歌剧风格。擅于叙事的他,甘愿舍弃节奏感,用完整的架构、悬念的情节、华丽的台词,搭出这么一台血染宫廷的大悲剧,实在是奋勇尝试之大手笔。有人或许以台词不中不西,情节铺陈太不合理、角色塑造太刻意,否定《夜宴》;但若把影片当作一部风格化的舞台歌剧来看,这些问题其实都能迎刃而解。反言之,如果非要将《夜宴》当作一部冯小刚的生活写实剧,追究细节的可能性,那么严格的观众肯定能抓住破绽。所以我说冯小刚胆子太大,敢于驾驭如此文艺风格的商业大片,比李少红的《大明宫词》走得更远,而且更有实验性。 关于《夜宴》,不得不提章子怡的表现。前两年她还被批评演技稚嫩难当大任,但最近通过《茉莉花开》和《夜宴》的传神表演,演技终于能与自身名气成正比了。《夜宴》中的“婉后”很像武则天,她曾经拥有爱情,但她更希望拥有权力,一次次“肮脏的交易”的达成,她的权欲无限膨胀……相对于吴彦祖、周迅执著于情的单纯,葛优、黄晓明遗憾错位的表演,章子怡不仅角色讨巧,而且演技精湛,既是《夜宴》一大亮点,又不失为她从影以来的最佳表现。 另外,如果各位看过《夜宴》,必定对影片的结局印象深刻。故事戛然而止,悬念长留此心,这是冯小刚睿智的表现,其实这种睿智在《夜宴》中有太多体现,但要一一发现,还须观众有心——《夜宴》固然商业,但绝非快餐。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湖边的鱼 杭州《夜宴》点映安排在省人民大会堂,老远走过去就看见黑暗中大会堂灯火通明,人影憧憧。近了,去媒体那边取票,居然找不到我的大名。本来天气还算凉爽的,这样一下差点惊出我一身汗来。好不容易才找到我的名字,获赠一个粉红色信封,打开是一张请柬,电影票贴在请柬折页里。《夜宴》宣传照的色彩以暗色调为主,视觉上比起张艺谋的大色块要悦目多啦。通过安检门必须先将口袋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小筐里,穿过门安检人员拿着电蚊拍似的仪器在身上来回晃动,媒体在一边不断地拍照,仿佛被当场拿下的架式。 走进大会堂,我是十五排12号,平时的电影院还算中间,但人民大会堂不一样,座位前面还一排放茶水的长桌,因此我位置就相对靠后了。据说前面是各地区的电影院老总,还有华东地区的媒体记者。找到位置坐下才还不到七点,电影要八点才放映,我看到某人挟了本书走地,心里直佩服他的明智。在我右边隔一个座位是一个男生,本来想找他聊一会,但估计了一下距离,说话也不方便就放弃了。不久来了一对情侣,想坐在一起,于是跟他商量,他很爽快地就答应换座位,坐到我左边的大约十个左右位置上去了。这时,我发现左边居然还有人在发短信,看来严谨科学的安检措施也会有百密一疏。 我坐着有些难耐,还好右边来一个女孩,她坐下后东张西望的,后来才知道她看到大学里的老师,在犹豫该不该上前打招呼。女孩坐一会大约也觉得无聊,见我跟她一样无聊,两个无聊的人便聊了起来。原来她是嘉兴报社的文学编辑,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跟她信马游缰地闲聊了一会电影、小说、戏剧之类的话题,那近一个小时如何打发。关于《夜宴》,我跟她的期待值正好相反,我比较低调,她则满怀期望。好在电影马上就上映,影片开始的确有些让人惊艳,黑白色彩对比格外醒目。白衣优伶的头颅被砍下时,周围一阵压抑的惊呼。随后影片就慢慢沉闷起来,如果没有葛优的台词不时引起观众们的哄笑声,我怀疑有些观众都要到苏州去啦。不得说,这些半文半白的台词实在是影片的败笔,特别是由葛优严肃认真地一字一句地念出来,不让人笑简直就是惨无人道。 影片沉郁的色调如我所意料是我喜欢的,可惜舞美创造的意境与整部电影并不搭。谭盾的音乐有喧宾夺主之嫌,整个130分钟感觉就好象一部直升机在耳边轰鸣。影片进行到一半,我就觉得有些坐不住,一会贴近椅背,一会伏在桌子,一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我观察周围的观众,发现我的感受决对不是个案。对了,忘了说我左边也坐一对情侣,好年轻的一对啊,两人似乎在之前闹了些别扭,黑暗中男的伸过手去,都被她推开,嘴里还说:请注意一下影响噢。不过,没多久两人就挨在一起,讨论那段戏中戏是否模仿韩片《王的男人》。今天的报刊也有类似的评论,难道现代人真的不再读莎士比亚了吗?如果稍微翻过几页的就不会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了。说到莎翁,冯小刚还有自知之明,早就宣布影片构思来自《哈姆莱特》。影片的人物可以与《哈》剧一一对应,从王子、国王、王后到奥菲莉娅、波洛涅斯、雷欧提斯,无一遗漏。冯小刚说影片主要讲了人的欲望,看完影片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简单,主要讲的还是人性,特别人性的不彻底导致的悲剧。影片除了反映情欲、权谋、嫉妒、犹豫等人性化主题外,还大胆涉及乱伦题材,不仅是叔嫂、母子之间,甚至还有兄妹,殷隼对青衣的感情可能是影片最暧昧的。章子仪的表演还是能放不能收,也可能是观众的思维定势,就好象葛优一脸严肃说话时,我们总是忍俊不禁。忍耐了近二个小时终于迎来影片的高潮戏——夜宴。这是影片最大亮点,即使我觉得在皇后向皇帝敬酒,皇帝邀群臣共饮时,青衣胆敢率众出来献艺,太子能够轻易混入皇宫有些牵强外,总体来说,这一段充满悬念与意外,看了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可惜影片这样的场景真是太少啦。 影片结束,周围响起一片掌声,没有媒体宣传的热烈,我估计是前面观众给制作方华谊公司老总王中磊的面子。让我感觉不满的是影片还在打字幕时,工作人员已经打开门,许多观众迫不及待鱼贯而出,等我坚持看完字幕来到大厅,周围全是采访的媒体,不少所谓的专家对着媒休侃侃而谈。我想,连电影字幕都来不及看完的人能真正热爱电影吗?最后再提一句,最近看了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学到一个词语:坎普(camp)。我现学现卖,觉得《夜宴》就具备了坎普的特质,即形式大于内容,狂热、夸张、做作又异常严肃。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云中   从各个角度看,夜宴都应该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娱乐大片。      但看完影片之后,我却对这一点困惑了。      像这类型的电影,肯定需要让人入戏,让你与剧中人物感同身受,一起紧张、欢笑、落泪……这是 商业电影取悦观众的一个基本要求。以个人艺术创作为主导的影片当然不需要这样,但至少好莱坞几十年来的商业电影都证明了,要征服观众赢得票房,入戏,是必不可少的绝招之一。      但《夜宴》,却让我相对“冷漠”地坐在影院里长达一个半小时,直到最后一个场景,最重头的“夜宴”展开时,我才开始有了入戏的快感。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电影的导演手法、剧本的叙述方式有很大关系。      影片一开始——甚至是还没开始(刚打上出品方字幕),就是一大段画外音,交待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一段交待得过细,甚至把一些戏肉如人物间的背叛关系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这不但加重了观众的记忆难度,增添观影的障碍,同时也把必要的情绪铺堑的过程给省略了。      于是,我们马上就看到了人物的大特写,美丽的色彩与造型独特的练舞场,还有不得不提的谭盾精心打造的音乐。那些戏子在面具下,一个个深沉、有韵味,而另一边,剪辑的是黑甲人骑马奔来,溅起了杀气浓重的水珠。这般的美丽却面对着一场屠杀——这一个段落的设计,透露出了导演、摄影、美术等部门的功力,是很有观赏性。可他们忘了一点,这只是刚刚开始,观众还没有进入剧中人物的情境,没有搞清谁是谁,没有代入感,这时候的美,是只停留在眼睛里的美,没有进一步的共鸣。      当然,对于电影的前十分钟,也不是所有创作者都需要马上换起观众的投入,他们可能只想先抓住你的眼睛,然后再慢慢抓住你的心。这无可厚非。      可惜,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在这关键的前三十页剧本中,我还是没找到切入故事的关键点,我还是觉得在看一幅幅美丽的摄影作品,像是欣赏着制作精良却略显冗长的MTV。      人物纷纷登场了,但他们大多数人都像是被编剧操纵的。我只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比如厉帝要登基,他要把大哥的老婆婉后搞到手,他帮婉后按摩,他阴阳怪气地要杀王子。在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我并没有触摸到这个人的实质,他倒底是怎么想的,他这样干究竟合不合理。还有婉后的反应,也是流于表面,似乎在故意塑造一个很有心计的类似武则天那样的女人。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缺乏合理的铺堑,缺乏剧情上的、手法上的、情绪上的铺堑。感觉是导演有很多手法、摄影有很多优美的角度,这些强度很大的动作,都打在了影片的外表上,却没有打在人物的内心与性格上。对于人物行为和动机,并没有给出有力地支撑,只顾着一个劲的渲染。像是没有前戏的高潮,自然让人HIGH得比较隔膜,难怪我会有进入困难的问题。      比如“九人组合”暗杀太子未遂,在回来的途上被厉帝的人马截住,要集体自杀谢罪。在这样段落处理上,导演剪了很多慢镜、大特写,悲壮的音乐,运用电影语言好好的煽了一把情。却看得我有些莫名其妙,我与这九个人完全建立不起情感的共鸣,他们的死对情节的推动又能有多大作用?他们的情,如此硬生生的能煽起来么?      其实他们的自杀,无非是想从另一个侧面渲染出厉帝的残暴,从而加强“反面势力”的一种能量,让观影过程显得更曲折紧张。如果用干脆利落的剪辑手法,或用冷静的基调来表现这一段落,反而会让人对厉帝的残暴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搞得如此情绪饱满,但却是与观众心灵无关,只与眼睛有关。花了大力气,却仍然得不到对剧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代入感,反而在无形中暗暗增加“审美疲劳”,这样同样影响接下来的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      视听上的高潮点应该放到该渲染的地方,而不是在一些边角情节上下猛料。而且好的煽情手法,应该是在足够多的情感积累基础上,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循序见进,有张有弛,事后回想自能余味无穷。      其实在《夜宴》的前半部分,像这样的段落还有不少,过长的打斗、没多大必要的场面渲染、过多过满的配乐,这一些都显得与真正的戏肉不太搭配。在剧本构造上,每个人的发展动机又是极不明显的,有时还是缺乏说服力的,比如厉帝要杀死王子,身边有大把的机会为何不动手?婉后这个角色倒底想干什么?那些大臣的冲突也是突然起来的,没有铺垫。      他们就那样演着,我就那样看着。导演和编剧的确是花了心力,很卖力在讲着这个故事,但对我来说,这个故事有点越讲越冷漠的趋势。我越来越出戏,就会对那些看不去并不合规矩的对白产生了笑意。其实很多时候,一两个合适的镜头和一两段交待,就可以弥补缺陷,可惜我并没有找到。      受到争议的对白,是另一个让我不投入原因。编剧写出的台词(半文半白半现代半莎氏的语言)实在让人很难以一种统一的情绪来观赏。而且,对白的确颇具文采,但并非都适合电影的表达。比如你喜欢一个人,其实观众不需要从你口中听到你说“我爱你”,往往你的一个眼神和小动作,或是一次合理的剪辑,就能传达出这一信息。相反,有时从嘴里说出的话,往往并不是心里真实的愿望。《夜宴》太依靠对白,说的太多、太过了,反而少了人物行为的真正动力。      比如厉帝与婉后的爱情,在我看来就缺乏说服力,至少一个对权力如此迷恋的厉帝,是不会为了爱情而宁愿自杀?这值得考虑。影片中的确有很多对白,在暗示出厉帝对婉后的眷恋之情,可言语太无力了,尤其在葛优的那种腔调念出来后,不免会对其诚恳度产生怀疑。对于电影演员,声音表演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表演。所以剧情发展到最后,我还是出戏了,不光为那一长段“莎氏告白”,也为人物的不合理行为。如果把厉帝喜欢给婉后按摩也当成行为动机的话,那也太苍白了,所有的好色男都可以证明,给美女按摩赤裸后背是多么自然的事,可以与爱情无关。      最后一场“夜宴”,因为多方势力都要在这一盛会上进行阴险的勾当(虽然我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非要在夜宴上搞搞震,但片名叫夜宴,自然必须得有场夜宴),每个人都有明确目的,但结局又是不确定的,这几条线交织起来,就可以调动观众的期待了。他会关心:婉后会不会得手,大臣能不能成功,王子会不会复仇,厉帝能不能被搞定?这些问题一旦在观众心中提出,那他才真正地入戏了,“夜宴”才正式步入佳境。可惜在最后关头,因为厉帝有些莫名的自杀,让我对整场戏的好感消失了不少。好在那个时候出戏也没多大关系,片子快OVER了,感觉好长。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证明《夜宴》有多么不好,其实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能以“能否入戏”来判断。而且夜宴制作上的优点,也还是摆在哪里的,比如美术比如录音等等。只是对一部明显以商业目的为考量的电影,在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方面做成这样的效果,似乎风险很大。关键是,这也与期待中的冯小刚电影有很大区别,它表面上似乎更“娱乐”了,但实际上是更生硬、冷冰的,哪怕它显得华丽、动人。      好莱坞的大片是“幼稚”,happy ending乱飞,情节不看就能推测出大概,但它的电影却总能制造出一个合理的情境让观众投入,你不用与导演较劲,你会轻松自在的做90分钟无脑美梦。《夜宴》不是这种类型,所以它很不像是一个受大众欢迎的娱乐电影。   可另一方面,《夜宴》打一开始,就有着浓重的商业考量,比如大量的明星,还有大量的宣传手段,这一点完全可以拿住国内的观众。同时面对海外市场,章子怡、袁和平,还有古装武侠的题材,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手段。《夜宴》不像以往的冯小刚电影,这在资本注入和班子搭建的时候,就已经是不能动摇的现实。其实我早该预到,在这样的一个制作阵容和投资方的市场预期下,《夜宴》不可能是别的样子,它只能是拥有华丽美术、大牌演员、精妙动作的大片,一个想兼顾东、西方市场的四不像。这个故事,并没有留下多么精彩的人物和细节,或是电影艺术上的造就。它的成功经验应该再一次属于于电影市场,而不是电影本身。      如果要用一种非娱乐的眼光来判断,《夜宴》在整体性和视觉设置上,能看出导演与创作人员们的艺术倾向,整体氛围感造得也相当出色。只不过,这一倾向,其实并不比《英雄》高明多少(《英雄》的色彩实验玩得还更夸张些),但《英雄》在几年前却几乎是遭到舆论“灭顶”的批评。      对我来说,这几年的国产大片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进入问题。看这些导演的早期作品,却一点也没有这种倾向。究竟,是什么样的灵魂附了他们的体呢?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顾小白 看完《夜宴》在广州的首场点映,于第一时间写出短评后,有哥们儿姐们儿接连问我:你怎么又骂啊?你都成“骂大片专业户”了。有个记者姐姐还问我,你老狠叨叨地指责这些大片,事后就没受到过什么压力吗?这个嘛,我想想?……还好吧,我哪儿有那么大能量啊?曾有一次某公司说要“封杀”,可能怎么封怎么杀啊?动真格儿的吗?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倒是很欣赏华谊这次组织影评人提前看片、不怕负面报道和评论的做法,王中磊也跟我说是想通过这次的冒险形式把影评人的导向作用切实地引入国产电影创作和市场的应有环节,而且他也很明白——国内所谓的“影评人言论”,对电影票房的实质影响几近于零。 闲话少说,眼看都要夜半三点了,那就言归正传,再说《夜宴》。 先说最大的败笔:编剧。 懦弱的无鸾和纯情的青女的人性悲剧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吴彦祖和周迅的形象也没问题,但恐怕都交待的过于表象了,无鸾只在听闻父亲死讯和面对奸诈的叔父时才倍显痛苦,而他内心那极其隐秘复杂无比的情感挣扎,却很难被观众体验到,青女更是莫名痴恋、令人费解,她要死要活的背后到底出于什么?她内心的巨大痛苦又体现在哪儿?这些真情实感表现不到位,观众便感动不起来,所以青女最后说什么“我心中有爱”,就只能令人忍俊不禁了,无鸾(或编导)最后煞费苦心地在厉帝(和观众)面前上演的“面具背后的谋杀剧”也失去了应有的情感压力,颇为突兀怪异。但这俩角色还算合格,起码没有跑偏,无鸾那忧伤的诗意和青女那断肠的绝唱都打到了点子上,谭盾谱的《越人歌》功不可没。 至于青女的父亲尹太常和哥哥尹隼的戏,大可删减过半。单去表现这父子俩的阳奉阴违就足以映衬厉帝和婉后那更高强的黑色手腕了,实在是不明白尹隼(黄晓明)和青女之间那近乎乱伦的搂搂抱抱的暧昧情感到底指向何处?我发现咱中国的大师们好像都很迷恋封建大家族里那肮脏变态的所谓秘史啊。 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厉帝(葛优)和婉后(章子怡)——被编者用很大篇幅来记录他俩那暗藏机锋的房中术,一个老是腆着脸说着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的不文不俗的对白,一个老是把满腹机心都写在了欲拒还迎的脸上,于是前者那“爱江山更爱美人”却怎么都得不到的动人而伤感的情怀全被满脸猥琐给粉碎了,更何况他的这种矛盾情感完全没有得以切实展现,单说几句类似“在你之前,我不困惑,但在你之后,我困惑了”、“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半夜还蹬被子,受凉了吧”、“那我就把你的火吞下去,暖心”这样令人头皮发麻的下三滥沟女词汇,只能把观众引向更抓狂的邪路,婉后不崩溃,观众就先崩溃了。所以最后厉帝宁肯喝下毒酒、死在爱人面前这原本令人动心惊心的大戏却成了滑稽剧,看得观众如坠云雾面面相觑。婉后对厉帝和无鸾的复杂爱恨也都表现的单一外化经不起推敲,她此后内心权利欲望的膨胀变异及由其引发的“我杀、我杀、我杀杀杀”的情感泯灭,也都突如其来、急转直下,同样把观众给看傻了——她这是咋了?她这是要弄啥啊? 这么着说吧——《夜宴》的开篇还是把我抓住了,无论是美术、音乐、动作还是动画,都沉郁幽暗,都指向了令人绝望的盛大悲剧,可看着看着,却一步步不靠谱起来,把我这么喜欢残酷悲情片儿的人都看累了,就像巫启贤的老歌里唱得那样:我想哭,哭不出来,我想笑,笑也无奈……情节和角色不感人,我凭啥哭啊?可我也不能笑啊,这可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啊。 行了行了我就不再这儿极尽调侃之能事眼高手低故作聪明地埋汰一部肯定没想拍坏了的大片了,其实《夜宴》的美术、音乐和动作都不赖,叶锦添把暗如深渊冷如死海的禁宫搭造得极富层次与质感,太子无鸾的遁世雅舍也极其浪漫内敛,总算跟冯小刚宣称的“寂寞气质”有所合衬,但相比于薄弱的故事,叶锦添的美术就显得过于突出而刻意了,甚至被滥用了,搞得观众只顾看皇宫里都是怎么装修的了,怎么跟个后现代私人会所似的?视觉上一味的阴郁压抑也令观众头昏脑胀身心俱疲,大家看不到明亮的光,又怎能对比体验到黑暗的暗?谭盾嘛,牛!弦乐磅礴、钢琴凄婉,《越人歌》动人至极,可实在不想再听他那屡试不爽的人声合音了。袁八爷……也牛!起码现在还没有另一个动作指导能超越他那要形有形要意有意的全才水准,他在《夜宴》里也是交足功课,起头一场“谋刺太子大战”跟影片想要的凄绝惨烈气质十分合拍,说明还是八爷最能领会影片意旨啊。可是……可是……八爷还能像曾经在《铁猴子》、《黄飞鸿》乃至《黑客帝国》中那般再为咱们奉上令人激越不已兴奋莫名的酣畅淋漓的绝世神功吗?他还能更上层楼再创新招吗? 写到这儿,我满心的期盼和与其共生的悲观心绪竟把自己搞的不困了,可烟就剩下一根了,我看还是留着在黎明前的黑暗的床上抽吧,就此打住,天亮说晚安,我以后再不白活《夜宴》了,我只想吃一顿正常的地道的丰盛的早饭。就这么着吧。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顾小白 冯小刚此前一直说“拍大片”对他而言是更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他必须对这样的不惭大言有所检讨,“为中国文化拨乱反正”这样的宣言听上就更是令人一额汗了。 《夜宴》最大的失败在于叙事的拖沓苍白和对白的不伦不类,根植于《哈姆雷特》那复杂幽深的人性故事被对表层情调的无节制的反复渲染抹杀殆尽,只剩下了形式上的所谓“黑暗”、“阴郁”,这种单一雷同元素的重重叠加令观众倍觉疲累,于是很难将个体情感带入影片情绪。葛优扮演的厉帝最终被证明仍是不可信服、令人发笑的,这不全是演员的错,更多源于剧本对人物的浅薄塑造,他与“皇后”之间的情感纠葛毫无化学反应,看得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于是导致两大主角应有的悲剧气质全被荒唐的经不起推敲的猥琐劲儿取代了。剩下的演员不提也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夜宴》和《无极》一样,犯下的大错在于:原本旺盛的情感被引向了刻意而为的歧路,跑偏了的创作者憋足了劲儿想去感动观众,却不知道马屁都拍在了马腿上。 在皇族贵气、君臣礼仪等形式化渲染上,冯小刚也逃不掉极尽刻意之能事、不伦不类、令人倍觉造作的“宏大陷阱”,真是掩耳障目、当局者迷,又有谁能不去盲目迷恋这些被架空了的花活? 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开篇十分钟左右的冷洌幽清,“九人暗杀团”刺杀太子一场戏气氛十足,富含着惊心的诗意,尔后毒蝎撕裂字幕、婉后的背影穿越黑色禁宫,背景音乐宏大而绝望,可谓情绪饱满、张力十足,一出看似盛大的悲剧行将上演……可此后的电影便止步于此了,重复、重复、重复……若不是影院里冷气太冷,我便真要睡着了。

29

主题

1226

帖子

4万

积分

至尊天神

★★★★★★★★★★★★

Rank: 8Rank: 8

积分
42132
发表于 2006-9-10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有部《无极》在先,现在一有大片,只要比《无极》好点,就不会被骂的太惨,在这点上,各大导演真要谢谢陈凯歌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影评 失衡的《夜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德雷克·埃里】   大举进攻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夜宴》,虽然引来轰动,但北美权威电影杂志《综艺》却称,冯小刚在套用莎士比亚戏剧时,缺乏原创,变化不足;影片中扮演失恋皇后的章子怡也大失水准   在中国的宫廷影片中,美术指导的角色似乎总是比主要演员重要,《夜宴》更是如此。虽然该片的演员表上并没有哪位是诗人,但在戏剧风格上,《哈姆雷特》甚至还有《麦克白》这样的痕迹却非常明显。这部电影是导演冯小刚继十年的讽刺喜剧电影生涯之后的一大转变,剧情庄严阴森,堪称视觉上的盛宴。但尽管挂了章子怡的名头,即使在亚洲,某些专场之外恐怕也很难卖座叫好——超过两个小时的放映长度也于事无补。   不想让莎士比亚受到玷污的观众无需担心,因为该片剧本只用了《哈姆雷特》最粗略的故事梗概,甚至还删减了主人翁的戏份。同样,它在借鉴《麦克白》的时候,也让皇后葛茱蒂和皇帝克劳蒂斯一样,成为主要角色,还让她变得狠毒。   对冯小刚来说,这部电影是一场豪赌,对北京的制片商华谊兄弟和中国的电影工业来说也是如此。在今天的中国,电影也已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巨额的拍片预算。另一部浓墨重彩的电影——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将会很快上映。据报道称,《夜宴》耗资约为1.5亿人民币(约1800万美元),按照中国的标准已经是大片,但尚不及《黄金甲》经费的一半。   参与《夜宴》拍摄的人员中有几个是在国际上炙手可热的天才,包括动作导演袁和平(他是奥斯卡《卧虎藏龙》的动作指导),美术指导叶锦添(同上)和作曲谭盾(同上,还有《英雄》)。叶锦添设计的拱形场景非常宏大,使用的颜色——深黑色,大红到浅红,还有金色——感觉如葬礼般凝重;而谭盾的音乐也是强劲而狂野,充满了铺张的戏剧感。所有这些都在短时间内让人印象深刻。但在长达129分钟的电影中,戏剧对比和故事变化均不够深入,其中虽偶尔有袁和平转瞬即逝的动作场景,但整体上仍缺乏原创性。   首先,《夜宴》是悲剧,不是动作片,这一点十分重要。背景是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到960年),其时北方政局动荡,南方征战不休。   厉帝(冯小刚常用的演员葛优饰,相当于莎剧中的“克劳蒂斯”)生活在一个不知名的王国,他谋害了自己的兄长,成为君主。厉帝对他嫂子婉后(章子怡饰,相当于莎剧中的“葛茱蒂”)垂涎已久,委身为厉帝的婉后,却偷偷喜欢上了她的继子无鸾(吴彦祖饰,类似于“哈姆雷特”)。   无鸾被原来的皇帝流放到南方,厉帝派遣士兵到那儿去杀他。在一幕混杂了动作场面和荒诞剧的难忘场景中,无鸾打败了前来刺杀他的人,到北方向厉帝复仇。   电影从一场低沉而奢华的夜宴开始,突出了婉后的国色天香和厉帝的残暴。婉后最终同意和厉帝完婚,成为皇后,但在册封庆典上,无鸾和他的戏班演了一出戏,戏中有个皇帝因为被人在耳朵中下毒而丧命。   厉帝大怒,流放了无鸾,深爱无鸾并为婉后所妒忌的青女因之伤心欲绝。   厉帝决定为诸位大臣举办宴会,这时无鸾回来了,而婉后也计划要谋杀厉帝。青女的父亲也有他自己的计划。   当然,随着故事的收尾和一场大屠杀的上演,最后半个小时的宴会情节很紧凑。然而,由于主要演员的对白慢吞吞的,表演缺乏冯小刚电影中常见的火花,表情也是一贯的如丧考妣,就算到了这个时候,电影也只有零星的出彩之处。即使场景移到室外,冯小刚和摄影师张黎依然使用色调沉重的明暗对比手法,奢华中略显空洞。   周迅饰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随着剧情的推进,戏份越来越重,不过她说话的声音很自然,和其他主要演员装腔作势的语调混在一起很奇怪。葛优演活了老奸巨猾的厉帝,香港演员吴彦祖也足以扮演角色稍微受到扭曲的无鸾。   主要问题是章子怡,她竭力扮演权欲熏心的失恋皇后,但却没能演出一个邪恶女皇所必需的个人魅力。单纯从技术的层面看,她的表演尚可接受,但这个角色应该找一个年纪更大的、更有经验的女演员来充当。(李继宏译)

71

主题

1645

帖子

4万

积分

至尊天神

Rank: 8Rank: 8

积分
47172
发表于 2006-9-10 14: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什么的都有,还得自己看

36

主题

648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7714
发表于 2006-9-10 18: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kGenie 于 2006-9-10 11:25 发表 归根到底,都是黑泽明的徒弟
nod nod~
原帖由 MkGenie 于 2006-9-10 11:25 发表 章子怡对周迅近乎亲吻的质问.
:clap:clap:clap 给我无限的YY空间啊~~~

7

主题

62

帖子

46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41
QQ
发表于 2006-9-10 2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只看了个片花....
blog.sina.com.cn/skyzht
kik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9-10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6在演采访了

11

主题

860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Rank: 8Rank: 8

积分
35045
QQ
发表于 2006-9-11 08: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再说,这么多影评,看着也挺精彩的
痛苦是人与生俱来的,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快乐要自己去寻找,所以有个词叫"寻欢作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11-26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