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7|回复: 6

[转贴]丘成桐:学霸压制年轻人才

 关闭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1090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下.载.区.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45
发表于 2006-9-12 18: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成桐:学霸压制年轻人才 陈景润成功是媒体误导(1) 2006年09月12日 14时39分?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人物周刊:您在研究卡拉比猜想的时候非常年轻,才27岁,评上教授时也非常年轻。 您能想象以您这样的年纪在中国大陆能评上教授吗? 丘成桐:假如是像现在这样几个学霸在管事情,我觉得评不上。 人物周刊:要打破对年轻人才的束缚,有什么好办法? 丘成桐:中国的事情,我没有办法讲。我只能提供意见,领导接不接受,教育部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情。我身为一个海外来的学者,我只能谈我的看法。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学霸、学阀是怎么形成的? 丘成桐:既得利益者互相包庇形成的。 人物周刊:但同样是在中国,为什么过去比如西南联大时期没有现在这种现象? 丘成桐:学霸是第二、三流的学者。西南联大是第一流的学者。 人物周刊:第一流的学者中就不会出现学霸吗? 丘成桐:也不是,但第一流学者的人数多了就不会这样。我讲的第一流的学者,是还在学术前沿工作的第一流,很多一流的学者,不在前线工作了,不晓得最前沿的工作是什么东西了,二三十年之后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西南联大时期,很多年轻的学者,包括华罗庚先生、陈省身先生等,本身都是第一流的,又都在最前线工作,你是第一流的学者,你在热情做学问的时候,你不会想搞第三流的学问,你不会允许写第三流文章的人在你面前胡扯八道。一个人可能制止不住,人多了就可以制止得住。 人物周刊:在中国,从官员变为院士的现象很常见。 丘成桐:坦白地说,我不在乎官员能不能做院士,我觉得既然做官就不要做院士,因为权力会影响他做院士。可我宁愿有学问的官员去做院士,好过不学无术的人去做院士。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我坦白地讲,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你去贿赂。让选你的院士得到好处,好处多了以后,他会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这个事,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这个事。 人物周刊:那美国呢? 丘成桐:美国你想做也做不了。 人物周刊:为什么?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虽然有两三个不见得那么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学问。中国,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有些学霸在很多的评奖委员会中做主席。他给你一个奖,说让你去选其他的人做院士。谁把持了经费,谁把持了评奖的能力,他就有这个影响力。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怎么去打破这种局面? 丘成桐:在我看来,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这是周光召讲的,不是我讲的。王选是两院院士,他也写过文章这么讲。一个群体,假定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一个群体,结果60%都名不副实,这个团体存在有什么意义? 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团体。基本上90%以上都是有能力的好教授,他能替整个社会、政府、学术界做很多事情,是真的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团体。现在我国的院士,你去找一个在学术最前沿做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对院士的观感? 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 人物周刊: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要比美国的强。 您觉得呢? 丘成桐:这是他的看法,不是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从我的经验中来的,在国内国外、我教过的本科生、研究生给我的感觉。杨先生他可能有比我更丰富的经验,我不清楚。 人物周刊:杨先生还提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中国的科学不能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易》的影响。他还有一个推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您认为中国的文化能不能催生出伟大的科学家? 丘成桐:杨先生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杨先生是本科时候才出去的,他也念过《易经》,念过很多中国不同的古典文学,他为什么觉得中国的年轻人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觉得不合理。 人物周刊:那您的观点呢? 丘成桐:杨振宁、陈省身、我,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氛围中长大的,都很享受这种文化,学问都做得不错。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把做官赚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求名求利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杨先生也好,陈先生也好,当年出国的时候都抱着一种热情,就是想做学问,所以做成功了。我们年轻人如果能做到这点,我担保他们能做出第一流的工作。 人物周刊:中国现在一些教授、院士的时间会用在搞项目、拉关系上,学校支持他们拿钱来评院士,同时也鼓动他们再拿院士的头衔拉项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丘成桐:教育部要评大学好不好,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院士,没有院士就好像天塌下来一样。而不问学问做得有多好,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还是教育部,省跟市里也用这个方法来评议。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 中国不愿意改变这个评审制度,批评制度的人自己都不想改变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改变了会打击他本人的好处。当你讲这个制度要拿去给全世界最好的学者来评审时,你本人参与的只不过其中一小份,你就怕自己不能操纵整个学术界跟着你走。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理想的评审制度是什么样的? 丘成桐:公平。评审制度要是能建成功,什么学术问题都能够解决。 人物周刊:怎么做? 丘成桐:很简单。找一批第一流的学者,最前沿的,成立一个委员会,共同来讨论,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结果。哈佛是这么做的,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 假如我讲错人任何一句话,我公开道歉 人物周刊:2005年,您对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有尖锐批评,对于北大的辩解,您称他们是“文革”作风,难道您不允许他们辩解吗? 丘成桐:你去找全世界一流的大学,会不会有一个大型的conference(会议),讨论的是某个人的私人事情?(学校)可以公开讨论学术问题,比如卡拉比猜想的证明有错,或说丘成桐的学问有错误,我可以跟他辩论,他们是造谣生事!但问题不在造谣生事上,问题在——大学可不可以开大会来声讨某人的个人品德?!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您和北大数学系的争论是书生意气,您怎么认为? 丘成桐: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讲。 我讲的是整个学术界的毛病,我也不认为我讲的这些话不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攻击。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是学霸,我从没期望他们不攻击我,所以我不在乎。 人物周刊:丘先生,这么多年来您为中国数学学科做了许多事情,您觉得您的付出值得吗? 丘成桐:我从来没在乎过付出值不值得,我做我良心上应为、值得做的事情!可能卡拉比猜想我做一辈子也做不出来,我不在乎,我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包括这次和北大的争论么? 丘成桐:我坦白讲,北大(数学系)的教授们也好,XX也好,他们的数学水平是第三流的,顶多是第二流的,跟我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我为什么要批评他(们)?希望要替中国普罗大众里的年轻学者,让他们有出头的机会。 北大、XX都不值得我去批评。我是为了保护年轻有为的学者,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做些事。假如不是看到几十年来青年学者每况愈下,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而不能良好成长,我就不会讲这个事。我愿意替他们说几句话。 人物周刊: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造诣,而且您经常回国,对国内的情况也很了解,可为什么您会用这么直接、不中国的方式来讲话? 丘成桐:我批评过北大,过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不改变,实在是让很多年轻人受了打击,受了苦。至于XX,我警告过他。我亲手写信,写至少十次信给他劝他不要这么做。我亲眼看到很多青年学者受到他的打击,我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没有用,你让我怎么办?我写信给他,这是五年前、七年前的事。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这是我亲自教导的学生,他的成长、成名都是我一手带起来的。 人物周刊 :那您不该为他的现在负责? 丘成桐:当年我不该这么提拔他,看到他现在做得这么糟糕,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所以我警告他,我亲自警告过他很多次了。但他还是一意孤行。 媒体没有资格来批评学者的成就 人物周刊:在中国数学家里面最有名的是华罗庚和陈景润,尤其是陈景润,人们都觉得他只会数学。您的业余生活呢?最大乐趣是什么? 丘成桐:什么我都有兴趣,看书看史。三教九流的东西我都看。运动方面,我游泳。 人物周刊:如果您一直留在香港,会有这样的成就吗? 丘成桐:当然不可能。 人物周刊:为什么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现实的人往往是香港学者、海外学者? 丘成桐:这不是香港学者或海外教授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事实,大陆不愿意接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我不晓得怎么解释。从真正的科学成就来讲话,在数学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能不能找出真正有成就的学问?我找不出。所以中国的科技要进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我在美国科学院一个很重要的委员会里,讨论要在亚洲找海外院士,尤其要在中国找,花了五年工夫,只找到一个。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也是整个委员会,包括很多美国海外院士的意见。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想是中国的学术水平实在比不上人家,可是你坚持要说能比得上,那我实在没办法。 人物周刊:前几年中国搞大学合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怎么看? 丘成桐:只重量而不重质,无论合并大学也好,招收研究生数也好,产生的论文数量也好,绝对不是培植第一流学问、学者的方法。这种机制没有,中国学问永远做不出去。 人物周刊:如果您没有攻克卡拉比猜想,您觉得您现在有底气说这些话吗? 丘成桐:我当然有这个资格。除了卡拉比猜想,我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是第一流的。国内认为陈景润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学者,事实上他不是,我们很看得起陈景润,可是你讲他伟大,绝对不是伟大,是媒体报道成功的。 人物周刊:您认为媒体和学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丘成桐:媒体没有资格来批评学者的成就,坦白说就是这样。因为它不懂。一个好的学者会很慎重,我有的学问做得好,有的学问做得不好,我不用人家来批评我,我也不用人家来吹捧我。我不在乎(我自己知道)。 譬如陈景润,造成整个数学界学数学的时候,以为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问题,事实上不是,在美国没有人在乎歌德巴赫猜想,你问做数论的人。是媒体误导成功的。所以我坦白讲,媒体没有资格来评论一个大学问家的成就。我们同行晓得谁有资格来批评,有些教授有资格批评我,我也很虚心,我认为对的我都接受,我一个很好的学生、懂我的学问的来批评我,我也愿意接受。他不懂得我的学问来批评我,我不接受。美国的媒体就不是这样的。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1090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下.载.区.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丘成桐再批大陆学界:权术重于学术

丘成桐再批大陆学界:权术重于学术 2006-08-27 国际顶尖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客座教授丘成桐的数学成就在华人学界颇负盛名。而同样广为人知的是,丘成桐一贯率直发言的作风,和他数次对中国大陆学界不良风气的批评。 台北《中国时报》25日报道,丘成桐说,目前中国大陆学术界抄袭之风甚盛,很多人不搞学术而搞权术,院士把持学术霸权,扼杀后辈人才,影响学术发展甚剧。 炮轰权术重于学术 丘成桐表示,大陆学术界最大问题在于“不是做学术,是玩权术”,所有资源都在几个院士手里,他们控制了科研经费的发放、奖项评审、新院士提拔,“这些院士一句话,就可决定一个学者的命运”。 丘成桐指出,大陆学界的院士势力很大,大学和博士生也要得到他们的肯定,才能获得研究资金或学位。有不少人为拿取博士学位,愿付出100万元人民币。 他举2002年国际数学联会在北京举行的例子说,当年在北京开年会,负责中国安排的数学家在会上发表演讲。国际数学年会的演讲人是对学术成就的很高肯定,但结果,8个演讲人中7个来自北京,其他成就远高于演讲者的数学家都没有机会发言。 点名批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丘成桐说,现在的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学术成就并不突出,在大陆只能排在很多数学家后面,但他是北大一个院士的妻子的弟弟,然后就平步青云,不但评上院士,还做了数学会的会长,这事情很多内行人都知道,但没有人敢说。 教授抄袭、学生跟着抄袭 在谈到中国学术界抄袭风气时,丘成桐指出,不仅教授抄袭、学生也跟着抄袭。他们还把抄别人的成果发表在外国的期刊上,影响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

328

主题

3109

帖子

16万

积分

圣族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2162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9-12 18: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在别处看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转过来~~~:) 国内的学术腐败是够严重的~~前几天和国内的同学聊了聊~更有体会~

211

主题

1090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下.载.区.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成桐再批大陆学界:权术重于学术

笔者:您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北大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学府,你想到过双方会发生这样的正面冲突吗? 丘成桐:我没觉得这是一个冲突。北京大学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很多学生、研究生都这么认为。我只是把我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清楚表现出来,我想从北大开始是比较适当的。因为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教育体制的问题,许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北大既然是全国最有名的大学,就应该心平气和地来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 笔者:那为什么你就选择了北大? 丘成桐:北大里面出现的问题最大,拿的经费最多,引进的所谓人才也最多。 笔者:北大驳斥了你所说的:“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你怎么看? 丘成桐:北大的所谓驳斥,是指这句“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我从来没讲过这句话。我是这样讲的:国内引进的全职的海外人才,在国外不应该也是全职的,不然就违反了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长江特聘教授,是每年必须要在当地工作9个月的,你在(北大)数学系里,就可以找到四五个这样的,但他们在国外也是全职教授。这是不合适的。 笔者:你有充足的证据? 丘成桐:你可以上互联网查一查,马上就可以找到,北京大学在发完声明后,已在自己网站上作了修改,有的东西甚至删除了。但教育部网站上还保留了这 些材料,跟北大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北大作了修改。你自己上教育部网站查一查就知道。我自己从不上网,是我的朋友帮我上网看到的。 笔者:你似乎也很关注这些反应? 丘成桐:也谈不上很关注。我正在参加数学会议时,有人对我讲北大在报上对我的批评,我也感到很惊讶。坦白地讲,我对北大数学系的批评,也不是从今天才开始,北大数学系的做法严重伤害到年轻数学家的发展前景和成绩,影响可延伸到全中国。 我很担心,否则我也不会这么做。坦白跟你讲,我在国外呆得很好,我也有我的声望,我不需要跟北大发生冲突,我历来一个最重要的愿望就是给中国年轻人做点事,让他们能成长起来。 我教了很多北大的学生,也教了很多国内其它大学的学生,我看到现在从国内出来的人才,比以前学生的基本教育差了许多。尤其是北京大学,这几年派出来的学生比以前出来的学生差了许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担心的问题。现在经济环境比以前好得多,国家对北大的投资也增加了很多倍,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水平比以前差了许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 很不幸的,北京大学也好,其它许多人也好,我看到他们认为我跟北大的问题是私人恩怨的问题。这不存在私人恩怨问题。坦白跟你讲,我帮过北京大学很多忙。我很痛心看到好好的年轻人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培养。浪费了国家许多有才干的年轻人,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笔者:这种冲突结果,有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结果,你后悔吗? 丘成桐:我不后悔。我跟你讲,我做这样的事全是为了国家,如果有人把这个当作个人恩怨问题,这很不幸,不是事实。我觉得我没有做错事。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资格去批评政府的机构,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这个机构有严重错误的时候。 笔者: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声望的学者,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和你观点不一样,你怎么看?你这样做有没有个性的因素? 丘成桐:当然有个性的因素。有些人没有像我这样认为年轻人对中国前途最重要。有些有声望的人不这样看,可能是他们没有这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只看到其它高深的学问或者更有其它的打算。 我在美国习惯了,如果有什么不同看法,就直接发表。我没有说任何谎话,我只是觉得要尽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笔者:那从国家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防范你所说的这种不良情况? 丘成桐:这种问题触目皆是。有些是我的学生,这些学生,我花了二三十年来培养他们,他们最后竟然做这种事,我觉得是很痛心的。这不存在任何恩怨,我培养他们是希望他们为国家做事,但他们却做相反的事,我感到痛心。 假如我是国家的部门,我会成立一个很有权威、很公正的评审制度,来评审所有教授的职务。这种教授,如果在国外担任全职,很容易就能找出来。不必是专家,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某某教授在北大是不是全职,在国外是不是全职。不用五分钟就能在网上找到。 如果还不确定,也可以打电话去这个某某大学询问。他们会回答你的。 你可以查一下,普林斯顿大学也好,麻省理工也好,这些教授是不是在那里教书,他们是不是同时也挂个名在北大教书。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问题,只不过北京大学宁愿装作不知道。 笔者:我想问一下,同时在两个大学当全职教授,这在美国是不会发生的? 丘成桐:如果有证据的话,他们将会被炒鱿鱼,被Fire掉。 笔者:怎么看目前的学术气氛和国内学者表现? ? 丘成桐:我做事从自己良心出发,我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年轻人则是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依据良心去做事,我花了很多功夫,我也说服我很多朋友去做这些事。至于一些朋友持不同的看法,我不想管。 我发现在国内的一些学者,受了一小撮人欺负,胆子小得不敢讲话。我在国内问谈,只要说了一些批评北大的言论,这些人马上眼望别处,不再言语了。我们在吃饭桌上,一些人敢骂高官,却不敢听批评北大的话,这大概说明了一些问题。 笔者:可以看出,你对中国学术状况很忧虑? 丘成桐:我很忧虑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年轻人能不能培养上来。在哈佛,我过去培养了好多学生和访问学者。可是,在国内,很多重要的领域,受到一些学风的影响,他们回国后没有办法做事。比如,中山大学朱熹平,做出了很好的学问,却面临有权势的数学家的打击,这还不算其它还没有做出最好学问的年轻人。 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地成长,是我最忧虑的事情。 笔者:你不担心这样做法,会对你以后的学术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吗? 丘成桐:(笑)对我个人来讲,金钱,名利,我不在乎,也不需要,至于指导中国学术方面却遇到困难。我近几十年来,尽量希望在学术上替中国做事服务,却遇到了极大麻烦。假如这种学风继续的话,学术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种种好处,中国的教育学术是不会取得多少进展的。 笔者:有人对你提出批评,也有人把你当成是说皇帝没穿新衣的孩子,真这样吗? 丘成桐:差不多就是这样!很多受聘的访问学者也是不错的学者,但他们在国外已经是全职,一些学校把他们在国外的成绩也当成自己学校的成绩,国家教育部听了会很高兴,国家领导人听了可能也会很高兴。但事实是他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国外做的。 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没穿衣服就是没穿衣服。全靠海外人才会让这些年青人认为做学问只能到海外去做,不能在国内做。事实上,我们也有能力在国内做杰出的学问。朱熹平就在国内做第一流的学问,我们还有相当一批很好的年轻人能做杰出学问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请海外的人来挂个名领最高的工资呢? 笔者:你认为没必要一定从海外聘请人才? 丘成桐:也不是。能够聘请到全职为中国服务的人才很有帮助。我们最近在晨兴数学所引进两个杰出的年青人。但是本国好的人才绝对要重视。比如讲,我就觉得朱熹平的工作比北大最出名的特聘教授田刚好。朱熹平也培养了几个很好的年轻人。这表示中国也有能力培养一流的人才。 笔者:北大认为你这样讲话影响了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 丘成桐:照我的看法,北大没有真正引进很多优秀的人才。就从数学方面来说,从北大网站上面看,它引进人才很多都是海外有全职的。人才假如是通过这种手法引进的,只能说是辅导性的人才。 要真正的引进,就要像清华大学引进的姚期智一样,他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前年他辞去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所有职务,在杨振宁先生下面的研究所当教授。现在姚先生正带领一大批年轻人在做研究。我本人对他很佩服,清华大学在这一点也做得很漂亮。 中国有能力引进真正的人才。但有些人想走快捷方式,用不正当的方法来做,这是不应该的。 笔者:你个人认为这种作假方法根源在哪? 丘成桐:很简单,北大会拿到很多资金,如果表明引进了人才,就可以从国家拿到一大笔钱。 笔者:作为当事一方,你觉得当前北大最要紧的应该做什么? 丘成桐:我刚才讲了,评审制度是最重要的,这跟整个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不相信北京大学会有什么重大改变,因为既得利益者不可能退出。 我一向都讲我最熟悉的领域,就北大数学系来讲,一些年纪过大同时权力过大的教授,应该强迫他们退出这些权力中心。他们应多花些时间在学问上和在年轻人身上。十年前,哈佛大学收到的北大学生,水平很好,但这几年水平不行。这表明他们所谓的“大教授”根本没花时间在本科生的教学上。 笔者:你怎么评价自己所说的一切? 丘成桐:我从来做事坦坦荡荡,不讲假话。我只想为中国做一些事,并不希望中国对我提供什么好处,我也不认为他们的指责对我有什么影响。因为我讲的都是真话。 笔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丘成桐:我想加一句话,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中国年轻人。他们现在是没权没势,没有名望,也没有能力抵抗受到的那些不正当影响和危害。我们培养他们,希望他们以后对中国的现代化有好处,首先就要保护这些年轻人健康成长。 来源:刘洪的博客http://blog.daqi.com/article/34779.html

211

主题

1090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下.载.区.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北大为啥不拿出学者清单驳丘成桐

王贵宏   对于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事件,教育部首次给予正面回应。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严格来讲,北大引进的人才是按照程序做的。(《新京报》8月17日)   自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断言引起社会反响以来,我一直都很关注北大的态度。   北大先是保持沉默,随后是新闻发言人准备了充分的辩解材料,回应“引进海外人才造假说”,痛批丘成桐歪曲事实,严重侵害北京大学的声誉。虽然经过了几次反复的回应,但始终没有消解人们对“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说”的质疑,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了。现在北大又搬出教育部这张“王牌”,料想势必将公众的质疑硬压下去。   事实上,北大要证明其清白十分简单,只要将具体引进的海外人才名单、报酬、费用,在校工作时间及科研成果公之于众就清者自清了,何须大费周章?而北大不仅不公布相关数据,反而对丘成桐等人的质疑大批特批。不是针对“海外人才造假”做出回应,而是从侧面向公众展示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质量是何等之高。而恰恰广大公众需要北大答复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是兼职的。就是说,北大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没有真正“引”进来,非全职的引进被虚化作全职引进,有骗取国家资金的嫌疑。   高校存在“海外人才引进造假”,教育部难辞其咎。“北大曾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学校各院系每年把从海内外招聘的人选推荐到学校,学校组织学术评审委员会进行反复审核,确定申报人员,再向教育部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材料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然后,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各校的推荐人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核。”应该说,海外人才的引进,最后把关的还是教育部。且“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事件发生后,教育部不仅没有亲自审查,而且还只是要求北大就丘成桐所说的“从海外引进假人才”的情况做出解释。   因此,北大要想使自己的形象不受侵害,恢复百年名校的声誉,就应该拿出真真切切的数据,实实在在地让广大公众知道北大引进海外人才未造假。而不是抛出教育部这张“王牌”。 来源:【燕赵都市报】

211

主题

1090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下.载.区.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田刚与丘成桐人格之鲜明对照

将熊熊一窝——“教育部官员”不打自招   黎阳   2006.8.18.   北大发言人跑出来官腔官调地反驳丘成桐关于“北大引进人才造假”的指责, 客观效果是越掏越臭,越描越黑。“北大官员”说话不灵,便跑出来个“教育部 官员”拍胸脯:   “据中新网8月16日电:教育部官员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北大 ‘假引进’一事做出回应,称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的,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 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教育部官员表示,从北京大学的报告来看,北京大学 在聘教授的时候很慎重。根据北京大学反应的情况来看,他们感觉到可能邱成桐 不是特别了解情况。”“不知道此类现象在其他高校有没有,有可能有些地方也 会有,教育部将会继续关注此事。”   鲁迅说:“‘皇太后鞋店’的顾客,我看见也并不比‘皇后鞋店’里的多。” “教育部官员”的水平看来也并不比“北大官员”的更高明。亮出“北大官员” 的牌子不管用,亮出“教育部官员”的牌子就管用了吗?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育部官员”的“回应”不但一 点也不比“北大发言人”高明,而且不打自招充分表演出自己“熊”到了何等地 步:   ——“从北京大学的报告来看,北京大学在聘教授的时候很慎重”:报告上 看不出问题,就证明没问题了吗?难道有问题没问题全看报告怎么写?有了争议 不调查事实只看报告,这就是“教育部官员”的水平?   ——“根据北京大学反应的情况来看,他们感觉到可能邱成桐不是特别了解 情况”:邱成桐指责的是什么?是“引进人才造假”。有假无假一查便知——如 果实事求是的话。防止引进人才造假、防患于未然本来就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有 没有问题自己不清楚已经是失察,要等别人来揭露才知道问题更是失职;而“教 育部官员”面对邱成桐的公开指责连查都不查,只会“根据北京大学反应的情况 来看”就更荒唐。是“邱成桐不是特别了解情况”,还是“教育部官员”偏听偏 信,甚至故意纵容包庇?   ——“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的”:问题的要害是什么?是“引进人才造 假”,而不是是否“按照程序在做”。为什么要立程序?为了防止造假。如果防 止不了造假,那要程序何用?不问有假与否,只问合乎程序与否,就如同只问是 否按药方吃药,不问是否对症下药,是否治得了病,完全是本末倒置。如果严格 按程序办就能防止造假,为什么会出现造假问题?如果按程序办并不能防止造假, 那这套程序该不该重新审核?教育部官员的职责是解决问题,还是推卸责任?   ——“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认真不认真,嘴上说了 不算,一面之词不算。当真认真,那发现了造假问题岂能轻易放过?邱成桐言之 凿凿,北大不但充耳不闻,而且有组织地“内部批判”邱成桐,大搞人身攻击不 算,还动员形形色色的下三滥在网上无孔不入造谣中伤邱成桐。就这么个“认真 办学”法?   ——“不知道此类现象在其他高校有没有,有可能有些地方也会有,教育部 将会继续关注此事”:这句话最精彩,堪称画龙点睛。所谓“此类现象”是什么? 是指邱成桐跟人掐架吗?邱成桐总共点了几家的名?可见这个“此类现象”指的 是“引进人才造假”。这足以证明“教育部官员”言不由衷自己也承认了“造假” 问题“有可能有些地方也会有”。就凭这个“也会有”的“也”字,实际就默认 了造假不但有,而且不止一个地方。这句话本身就把这位“教育部官员”前面的 一切冠冕堂皇一扫而光。什么“按照程序在做的”,什么“办学是很认真的”, 什么“很慎重”,什么“不是特别了解情况”,全是瞪着眼说瞎话。这位“教育 部官员”自己心知肚明“引进人才造假”不但北大有,而且“有可能有些地方也 会有”。但面对这种犯罪,这位“教育部官员”是个什么立场?“教育部将会继 续关注此事”。看清楚人家的用词没有?不是制止,不是杜绝,不是反对,而仅 仅是“关注”。国家花纳税人那么多钱设了个教育部难道就是为了让一群官老爷 眼睁睁看着内外骗子假借“引进人才”之名贪污盗窃无动于衷,别人追问起来就 只会来个不疼不痒的“关注”?就凭这位“教育部官员”这副“熊”样,难怪 “教育产业化”会把中国教育界闹得如此乌烟瘴气,难怪“引进人才”这项国策 在他们手里会完全变了味。   “教育部官员”不是打包票“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吗? 那就以田刚为例,看看北大是如何“认真”的。   田刚一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全职教授,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就是说,田刚不 可能在北大当全职教授,这就不符合教育部“特聘教授”的资格规定。但北大向 国家要钱要项目在北大建立“国际数学中心”,最核心的“根据”就是田刚当了 北大的“特聘教授”。明明是“临时工”,却以“正式工”的身份要钱,这算不 算造假?田刚明明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全职教授,根本没资格在北大当“特聘教 授”,而北大的网站却明明白白将田刚列为“特聘教授”,而当田刚“临时工” 的真实身份被揭穿后,北大又慌慌张张赶忙涂改网页,删去了田刚“特聘教授” 的身份,这难道不是不折不扣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可惜北大慌不择路,漏洞 百出,删了北大的网页,却忘了买通教育部的人,把教育部的网页也同步删掉, 结果人们照样能从教育部的网页查到北大把田刚列为“特聘教授”的证据。还不 止于此呢。北大只删了“特聘教授”网页有关田刚的证据,却忘了删得彻底一点, 结果别处照样漏了马脚。比如“北大招生网”里有这么一页:“北京大学的中国 第一与中国之最”(“中国一流”的口气真不小) (http://www.gotopku.cn/data/detail.php?id=4046),其中“近五年北大教 师获得重要国际荣誉一览”一栏中列了这么一条:“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田刚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American Academy ofArts and Sciences)院 士”。这显然是把田刚列为北大的“全职教授”了。否则怎么可能说得出“北京 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田刚”,而且列入“近五年北大教师获得重要国际荣誉一 览”?如果“临时工”的成就也能算在自己帐下,那就等于可以把来华短期旅游 的诺贝尔获奖者也算成“中国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成果”。如此一来创 “世界一流大学”也太容易了,开个旅游公司专门招待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 来中国免费旅游休假就行了。难道北大就是如此“认真办学”的?   丘成桐跟田刚,一个是先生,是个是学生;一个实实在在获得了世界数学界 最高奖——菲尔兹奖;一个到处自吹自擂是“离菲尔兹奖最近的中国人”;一个 治学严谨,从未听说过任何学术丑闻,一个被多人指控学术剽窃、论文经常出错; 一个年年来中国讲学研究,分文不取,连差旅费都自己掏腰包,一个一年只来不 到三个月却恬着脸要巨额年薪外加专车私宅;一个通过民间募捐,又为中国创办 数学研究所,又赠送图书,又设立奖学金,总之不但不要中国人一分钱,而且想 方设法往中国送钱,一个贪得无厌,跟国内骗子合伙骗取国家上亿资金;一个重 诚信,讲良知,珍惜民族传统,对造假疾恶如仇,“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 强大起来”,一个忘恩负义,欺师灭祖,拉帮结派,造谣中伤,不择手段在网上 恶毒漫骂暗箭伤害自己的恩师丘成桐……然而如此鲜明对照的两种人在中国的遭 遇是什么?想方设法从中国人身上骗钱的被当成了宝贝给捧上了天,而对不要中 国一文钱、拼命往中国送钱的丘成桐呢?且看下面的这些话:   ——“丘成桐,不要用美国的大棒棒杀中国的高等教育”   ——“丘成桐作为‘美籍华裔数学家’,他有一个彻底的坐在美国的屁股, 站在美国人的立场而出言棒杀中国的高等教育,棒杀回国效力的爱国知识分子, 棒杀中国的前途。此外,再无别的可能的解释。”   ——“丘成桐领导的浙大数学中心涉嫌严重人才引进造假”   ——“丘成桐教授的批评毫无根据,甚至有毁谤之嫌”   ——“邱先生攻击北大,实质上给他自己带来了利益”   ——“邱先生把北大攻击的越惨,越有利于扬其浙大数学之名声。这就是我 怀疑他一而再,再而三专门攻击北大的目的了”   ——“请丘成桐先生在美国本地‘打假’”。   ——“哈佛学子谈星宿老仙丘成桐的嘴脸”   ——“丘夸大哈佛,(它在那里执教),夸大香港中文(他在那里上过本 科),就他在过的学校好!中国人的第一个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本应有 田刚获得,国际上都通过了,确被他一票否定!!!怕影响他在中国的地位 吧???他只是个华人,而田刚是我们真正的中国人(国籍中国)。可以说中国 人的第一个菲尔兹奖被他一手扼杀了!!!和田刚有了矛盾,田刚在北大,他就 和北大有了矛盾”   ——“丘成桐先生应当自律!”   ——“实际上丘先生反的是不被自己意志左右的人,而对自己周围真正有剽 窃行为的人却视而不见,却极为捧之.不知道丘先生是进入了误区,还是成了别人 的口舌”   ——“老丘挟一己之私,利用公器,诱导民众,小丑行径!”   ——“北大成立国际数学中心是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是中央科教兴 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方针的具体措施之一。在美国人——丘成桐看来,则是他妄图 称霸中国数学界的最大障碍。了解这个真相,就不难道理解为什么他要以各种方 式攻击北大。”   ——“经鉴定:丘成桐重度精神分裂,严重程度相当于狂犬病发作!”   ——“(丘成桐)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 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   什么叫“不知好歹”?什么叫“颠倒黑白”?什么叫“认贼作父”?这就是 最典型的例子。从中国骗钱的受吹捧,给中国送钱的遭辱骂;坑中国的成了宝贝, 帮中国的成了垃圾。有些中国人怎么就那么贱?   丘成桐说:“要真正的引进,就要像清华大学引进的姚期智一样,他是普林 斯顿大学教授,研究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前年他辞去了在普林 斯顿大学的所有职务,在杨振宁先生下面的研究所当教授。现在姚先生正带领一 大批年轻人在做研究。我本人对他很佩服,清华大学这一点也做得很漂亮。”   注意丘成桐的这句话:“在杨振宁先生下面的研究所当教授”。这说明了什 么?至少说明杨振宁不招人反感,否则人家会愿意“在杨振宁先生下面的研究所 当教授”吗?换句话说,这说明杨振宁回归对中国引进人才有积极影响。可杨振 宁不也被某些中国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吗?一个杨振宁,一个丘成桐,都是举世公 认的人才。说要“尊重人才”,难道不该尊重他们吗?但某些中国人尊重他们吗? 连世界公认的人才都被他们百般辱骂,那中国自己的正在成长的人才命运又将如 何?   当“北大帮”用尽各种手段百般辱骂丘成桐时,北大当局放过半个屁吗?不 但不制止,而且专门组织内部报告会系统地对丘成桐搞人身攻击。等现在事情捅 了出来,大家都对北大引进人才造假议论纷纷,“北大发言人”这会立刻急了: “这种话题说来说去,是伤害了海外人才的心”、“ 不要再炒作这个话题了”。 奇了怪了,诬蔑丘成桐那会多来劲哪,怎么那时就不怕“伤害了海外人才的心”? 而如今大家都关注引进人才造假反倒成了“炒作”,成了“伤害了海外人才的 心”?难道丘成桐算不得“海外人才”?不知北大眼里什么样的人才算“海外人 才”?难道只有能跟北大某些人里应外合坑中国人民的血汗钱的洋骗子才有资格 当这个北大的“海外人才”?   北大某些人为什么一定要把田刚列为“特聘教授”?田刚又不是他们的小舅 子,如此两肋插刀,是书呆子犯迂吗?当然不是。利用田刚从国家捞钱捞项目, 成立“国际数学中心”,名利双收,这是一。但这并不是全部。更要紧的是有了 这个“请了王命”、有了“尚方宝剑”的“数学中心”就有了资本,有了地位, 有了控制中国数学界的权力:你要发表论文吗?你要出席专业会议吗?你要在中 国数学界得到承认吗?那就得由我这个“中心”说了算。既然田刚只是“临时 工”,那就只是名义上的“第一”,实际大权都掌握在老子这几个“副手”中。 老子做不出学问不要紧,只要逼着有学问的人发表论文时添上老子的大名就行, 否则就处处给你穿小鞋,叫你没办法在老子控制的的中国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 得不到参加国际专业会议的机会,当不上院士,成不了才。这才是这帮“数学痞 子”的真正如意算盘。换句话说,人家专业数学不怎么样,但“权力数学”比谁 都溜,“学术不精权术精,专业不灵商业灵”。难怪他们面对丘成桐的指责、面 对如山铁证、面对几乎一边倒的社会公众舆论还无动于衷,一定要“王八垫桌脚 ——硬撑到底”:利益驱动嘛。   注意一下北大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就可以发现几个很有 意思的特点:一,自然科学领域基本都是华人。二,有不少是北大毕业生,如张 有学。三,很少见北大公开招聘“长江学者”的广告。四,搞自然科学的“长江 学者”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而搞经济的“长江学者”一下就来了三个“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且全是非华裔。看来北大请搞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得主 请不动,请搞经济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请就到。不知是西方搞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 得主架子大,还是西方搞经济的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格外青睐?也不 知人家是否早有算计,要形成“中国的经济改革听北大的,北大听西方‘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局面,再来一次改头换面的“休克疗法”?   北大发言人最近说:“北大还是‘国立大学’”。谢天谢地,北大官员居然 还知道自己是谁。然而碰到具体问题时北大还知道自己是“国立大学”吗?如果 知道,那就应该明白既然是“国立大学”,那用的就是中国纳税人的钱,基本职 责就是为中国人服务。那北大把小学生拒之门外时想到过这就是在拒绝中国人, 拒绝今日的小学生、明日的大学生吗?把中国人拒之门外,却花巨款跑到国外搞 假引进,这不叫吃里扒外又叫什么?   丘成桐说:“很多全职教授在中国带学生做的都是一些二流甚至三流的研究 工作,而他们在国外却是努力尝试着去做一流的工作。”“要在三个月这么短的 时间里做出点成果来,只有做二流或三流的研究工作不可,否则怎么能在短期内 有一个交代呢?谁都知道要做出一流的工作必须要求科学家长期地参与到实际研 究工作中,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不知花了多少功 夫才做成了他们的伟大事业。”“如果说这些人能把在中国三个月的时间都用在 学问上也是好的,可问题是他所谓的来国内,很多情况是跑到乡下去,或跑到其 它地方去旅行、游玩。有的所谓全职教授,应当来3个月,结果实际上只来了1~ 2个星期,拿了钱就走,把学生一丢,自己出去玩,风气坏的不得了!”   台湾有“度假外交”,大陆有“度假引进”,都是花钱请人来玩,对外当冤 大头,对内捞油水。好好一个“引进人才”就这样给弄变了味,变成了“学术奸 商”们坑蒙拐骗的工具。小学生想参观北大被拒之门外,这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而中国的“人才引进”被走样搞成了“度假引进”,同样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真是“一个贴一个,贴到洋厕所。洋厕所里边热脸多”。这叫什么?这就叫腐败。 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丰硕成果”。如果不是教育部“将熊熊一窝”,能有 这么多专贴洋人冷屁股的厚脸皮吗? (XYS200608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1448

主题

6164

帖子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MJ在华首席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55925

普里策新闻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9-14 2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丘大师算是和北大杠上了…… 我个人支持丘大师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11-26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