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与家人团聚,合家欢乐的节日。然而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一些沿袭的传统却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它们的正确性。
最大之陋习:放鞭炮。
古人过除夕时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怪兽,现代人则是为了图个热闹或是喜庆,然而就在现代人或是为热闹或是为喜庆而放鞭炮的同时,却带来了一个比传说中的怪兽更可怕的事实——环境污染!
中国十几亿的人口,80%的人在过年的这十几天里放鞭炮,所产生的烟雾将会占大气的多少比重呢?
第二之陋习:吃。
现代人的家庭谁也不缺吃的,平常日子里鸡鸭鱼肉,蔬菜瓜果一样不缺,逢年过节吃的也无非就是这些,主要的问题是,吃,必须吃出质量,而不是数量或重量。不管人多少,不管是否有那么大的胃口,一做就是一大桌,几天的食量相当于一年的,体重增加了不说,还吃出了各种疾病;如果吃不了,还要倒掉,无疑是一种浪费。吃,似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事。吃,能把国家吃富吗?
第三陋习:送礼、红包、压岁钱。
请客送礼似乎是常事,在节日期间尤为严重。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代表正确,为官职,为升学,为各种理由,都不代表是正确的,反而加快了这种陋习堕落的进度。给父母的钱、给孩子的压岁钱、亲朋好友的红包,是不是只要用钱就可以增进一切感情呢?
第四陋习:烧纸钱。
想必这是中国人的专利吧。缅怀过世的人无可厚非,但是否可以采用其他的途径。烧纸钱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的污染与鞭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题外话,但凡家中有过世的人,总要哭得你死我活,没眼泪也硬挤;更甚者还要下跪,哭天喊地。是不是非要哭的背过气,才叫做悲伤?才叫做孝道?真正的悲伤与孝道不是喊几声,掉几滴就可以表示的,那是一种隐藏在心中的悲与孝。)
第五陋习:春晚。
不必多说,没人称赞春晚。普遍的话就是,一年不如一年。空洞无味的歌舞,陈词滥调的相声小品。80年代还有马季老先生,现在还剩下谁。老一代的相声艺术家如今寥寥无几,新一代的表演者无非是凑词儿,捧臭脚。可乐吗?真的可乐吗?怎么台下的人鼓起掌没完了。领导讲个话,鼓掌;停顿一下,鼓掌;咳嗽一声,鼓掌;有意义没意义,可乐不可乐,都鼓掌。习惯了,完全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人家鼓,你不鼓,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谁说过年就非要看春晚,谁说春晚就是权威。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污染了我的大脑。
既然是陋习就要废除,习俗不等于正确,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好的就要扔,不对的就要改。能不能改是一回事,想不想改,愿不愿改又是一回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