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国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2|回复: 0

为什么西方媒体对《逃离梦幻岛》指控杰克逊深信不疑?

[复制链接]

465

主题

6644

帖子

2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妖道大变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09483

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19-3-11 13: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jpg

文/大卫·沃尔什
翻译/Echo
来源:www.wsws.org

3月3日和4日,美国HBO电视台分两部分播出了一部长达236分钟,由英国导演丹•里德执导的纪录片《逃离梦幻岛》。这部影片由HBO和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联合出品,于1月底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

《逃离梦幻岛》的主人公韦德·罗伯逊和詹姆斯·萨菲丘克详细讲述了流行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八、九十年代连续多年性侵他们的故事。除这两人外,纪录片中仅采访了他们的直系亲属。

杰克逊是史上第三大成功的音乐艺术家,也是美国娱乐产业的悲剧英雄。2009年6月,他死于被注射药物过量。罗伯逊和萨菲丘克小时候曾与杰克逊相处过很长时间,两人在杰克逊在世时都是他坚定的捍卫者。

罗伯逊是一名舞蹈演员兼编舞师,他曾两次宣誓作证杰克逊没有任何过错。他是2005年5月杰克逊娈童案(此案以杰克逊的14项罪名均不成立告终)庭审的辩护证人。在检察官的反复盘问下,罗伯逊坚持认为杰克逊无不当行为。杰克逊去世后,他也坚定地支持这位流行乐天王。

2013年,罗伯逊突然变脸,起诉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声称自己曾受到处心积虑地猥亵。该案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被驳回。其随后对杰克逊在世时名下的两家公司提起的诉讼也被驳回。萨菲丘克于2014年入伙。此前,他也一直坚称自己与杰克逊的友谊是清白的。罗伯逊和萨菲丘克正在就被驳回的案子继续上诉,他们由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代理。2013年,杰克逊遗产委员会的一名律师称罗伯逊起诉就是为了抢钱,“明显是...可恶又可悲。”

里德在四个小时的《逃离梦幻岛》中,不给任何能反驳罗伯逊与萨菲丘克指控内容的人机会。所谓的“故事另一面”就只有两个简短的致谢:一段标题字幕显示,片中提及的杰克逊其他忘年交——布雷特·巴恩斯和演员麦考利·库尔金——否认他有不当行为;以及一个简短的视频,剪辑自杰克逊2005年案件的律师托马斯•梅瑟罗在2013年的评论,他称罗伯逊改变主意“相当,相当可疑”。

《逃离梦幻岛》中,除了采访中提到的许多无关紧要的城市和地点的航拍照片(大概是为了缓解无聊),还有大量冗长、幽闭的镜头,其中包括罗伯逊和萨菲丘克的自述。他们把细节处理得耸人听闻,又隐约透露着色情。事到如今,已经发展到对窥阴癖和淫乱行为“直言不讳”的地步,还以此为“卖点”。他们给出了一个谣传的迈克尔·杰克逊床上故事,仿佛其具有任何可能的启发性或价值似的。

即使杰克逊真是一个恋童癖,电影的“第一手资料”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说法,《逃离梦幻岛》的制作及宣传人员既无德又无耻。他们只想从这部电影中获利,借一切机会晋升赚钱。

导演丹·里德也很可疑,其电影生涯就是小报新闻、“全球反恐战争“和#我也是#反性侵运动这三大不受欢迎要素的融合。

2016年,《太平洋准则》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里德的文章,题为《来看看这个为HBO重现恐怖袭击的制作人》。文章通篇指出,“里德专门执导关于现代恐怖主义事件的非虚构电影。这些纪录片在美国的HBO频道播出,片头都恰好有一段令人生畏的免责声明——依次为(按年代)莫斯科恐怖事件、孟买恐怖事件和购物中心恐怖事件。”他接下来的作品,《惊恐三日:查理周刊袭击案》(其他影片包括《金钱至上的俄罗斯》、《前线之战:打败ISIS》和《追捕恋童癖》)也在HBO电视台播出。他的作品从未偏离政府官方立场,对美英干预中东、中亚和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及社会影响也没有丝毫兴趣。

关于《逃离梦幻岛》的一切,充满了恶毒的味道。

里德、奥普拉·温弗里和其他一些人坚持认为,这部电影不是要起诉杰克逊,而是要就儿童性侵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电影中精神病学家、恋童癖专家或任何真正有资格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一次都没有露面呢?影片中无处不充斥着肮脏与炒作。《逃离梦幻岛》不是为了教导,而是为了麻木、恐吓和玷污。

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律师霍华德·韦茨曼在2019年2月7日写给HBO首席执行官理查德·佩普勒的信中称,他的当事人“多年来一直在与罗伯逊和萨菲丘克打官司,这两人起诉的四起案子均被合法驳回。(时至今日,罗伯逊欠遗产委员会将近7万美元诉讼费,萨菲丘克也欠几千美元。)在这些案子中,遗产委员会发现了大量明确表明罗伯逊和萨菲丘克没有任何可信度的信息。

韦茨曼继续道,“罗伯逊和萨菲丘克仍在继续上诉被驳回的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案子。并非巧合的是,他们此番上诉很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听审。HBO的‘纪录片’只是他们设计好用来起诉的工具,他们显然是以极具误导性的方式给上诉造势。”

提到2005年的审判时,他极力争辩道,迈克尔·杰克逊受到了圣芭芭拉县检察官汤姆·斯尼登长达十年的调查。汤姆对此案过分得热情,而且毫无道德,最终名誉扫地。他到处寻找杰克逊的“受害者”,却从未得逞。事实上,2005年对杰克逊的刑事审判完全是一场闹剧,以迈克尔·杰克逊完全无罪告终。

6.jpg

“任何研究过那次审判的人都知道,陪审团完全否定了控方的主张。在开幕词和结案陈词中,杰克逊的律师汤姆·梅塞罗均不走寻常路地告知陪审团应该宣告杰克逊无罪,因为他和团队已经证明了杰克逊的清白。换句话说,他没把这当作一个需要“合理怀疑”的案子来审理。梅塞罗先生审理此案的目的和目标就是证明杰克逊无罪。他确实做到了。就在2017年,几位陪审员因罗伯逊改变立场而再次就此案接受采访,他们一致认定仍然会判杰克逊无罪。陪审员已经接受过多次采访;他们是能言善辩的聪明人,不是丹•里德在伪纪录片中试图描绘的那种容易上当受骗的白痴。HBO却相信两名被美国司法体系公认的伪证者的未经证实的故事。”

韦茨曼的结论是,“我们知道HBO(现隶属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正面临来自网飞、亚马逊和其他新媒体运营商的严重竞争压力,但也不能为了重新赢得观众就堕落到如此地步。HBO及其同伙不会在这部纪录片上取得成功。这将成为HBO史上最耻辱的一刻。”

“性话题永远是卖点”。HBO的官员很乐意自贬,为了收视率和利润就恶搞了一部纪录片。

WSWS网站2003年12月起曾多次报道“迈克尔·杰克逊的悲剧一生”,一直写到他2009年6月去世及之后的追悼会。

2003年他因娈童被捕时,就有人说,“演艺圈像茧一样束缚了他的一生”(“彼得潘”情结,不成熟,有问题的婚姻,等等):“迈克尔·杰克逊显然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别人又从何得知?”

我们坚信杰克逊享有清白假定权,即使他“真的犯有此类罪行,被正当地要求与社会隔离,那么人道主义社会也会对他抱以悲伤甚至同情,而不是轻蔑和仇恨。”我们认为“在一手造就杰克逊,操纵他的魅力,培养他的怪癖之后,”社会现在把他当成了替罪羊或是牺牲品。

现在看来,WSWS网站2003年的的另一项观察报告是非常有预见性的,“然而迈克尔·杰克逊的案件证明,人们有一种感觉,这位表演艺术家的命运将会是悲伤的,甚至可能是悲剧性的。他既是美国的社会名流,又是美国娱乐产业的受害者,一切似乎都指向了这个方向。”

事实证明,即便他死了,鲨鱼和食腐者们也不会让他安息。

当前形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美国媒体几乎普遍接受了罗伯逊与萨菲丘克的说法。两个人多年来一直向杰克逊遗产委员会索取金钱赔偿,可他们的话被视为真理。为什么没人怀疑,为什么没人发问?这并不是所谓的“民意”反馈。在各种“非官方”网站和博客上不难找到对《逃离梦幻岛》的严肃、甚至是深刻的批评。

2003年至2005年的杰克逊案审判期间(这是检方的一大败笔),甚至是审判之后,自由派和左翼人士普遍对这位歌手表示同情。我们在2003年曾指出,“圣巴巴拉当局对杰克逊的迫害带有反动的政治和社会色彩。县地方检察官汤姆·斯奈登是一名居心叵测的保守共和党成员。”斯奈登依仗着布什势力,显然他认为自己是“一场文化和道德战争中的十字军战士”。2003年12月,笔者受邀在威斯康辛州的一档有听众热线的公共广播节目中讨论杰克逊一案。

形势今非昔比。民主党内部及周边的上层中产阶级人士,因为股市繁荣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不义之财变得极为富裕,如今进一步向右翼靠拢。#我也是#运动反映了一项社会变革。对基本民主规范的敌意在这些阶层中慢慢“兴盛”。严重的唯我主义和对普罗大众的蔑视在富裕的小资产阶级中占据上峰。他们耍小聪明算计钱财,主宰法律。打着“必须相信指控者”的口号,清白假定权和正当法律程序反倒被咒骂。

罗伯逊和萨菲丘克的指控不容置疑甚至不容细究,因为这将使整个#我也是#运动引发的猎巫风潮受到质疑。

7.jpg

这场运动的精神及经济领袖是亿万富翁奥普拉•温弗里,她就会说些陈词滥调,《纽约时报》则是其智囊团。

《纽约时报》的莫琳·多德,作为当代人精神支柱之一的她却于2月16日撰写了一篇令人作呕的专栏来谴责迈克尔·杰克逊。“既是流行音乐之王,也是变态之王。”这句话出自一家专为纽约超级富豪发声的报纸,它在过去20年里一直宣扬美帝国主义的一桩桩血腥罪行。

多德写道,“正如《逃离梦幻岛》所说,迈克尔·杰克逊一生都在不同的身份中穿梭——从最好的朋友、父亲和慈善偶像变成了残忍、善于操纵的强奸犯。”事实上,这部电影什么都说明不了,只是在谣传两个人未经证实的、未经检验的断言。专栏作家继续写道,“杰克逊显然是披了几十年羊皮的狼。但和其他怪物一样——哈维·韦恩斯坦、比尔·考斯比、R·凯利、伍迪·艾伦、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布莱恩·辛格——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

多德的反动言论以及麦卡锡式诽谤——仅仅是主流媒体诸多类似言论如出一辙——是荒谬的产物,越来越靠近右翼。

把杰克逊说成“怪物”,是欺骗并应受到谴责。他的磨难和古怪不是凭空而来。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16年前我们就提到,“杰克逊来自一个不正常的工人阶级家庭,这个天赋异禀的男孩却被美国娱乐产业无情地碾压。”无论如何,他的准幼稚主义肯定与缺乏真正的童年有关。

现在,这种社会心理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抹去,轻意抛诸脑后。媒体报道中没有一丝同情或基本的人性。刻意塑造“怪物”、性侵犯者等等,已经变成了民主党的家常便饭,重点是,这完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潜在的腐败和苦难。

迈克尔·杰克逊已经去世近十年了。现在他又一次面临非难,任人宰割,究竟是为了什么?整个行业已经堕落,充斥着对金钱和前途的肮脏追求。我们对此表示谴责。

4.jpg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4-3-28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