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0-1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也要注意到,正是因为光存储的成本降到极低,才会出现大规模的盗版音乐、软件、电影。正是光存储的设备授权大量生产销售,才使人们的数据买卖交换变得如此方便。交换是方便了,但保存却更困难。但是什么东西一但过于普及,自然就有负面的效果出现了,盗版光盘质量极差?谁让你不买正版?纯属得了便宜还卖乖。光驱寿命短,读盘能力差?每代先锋、普科特的旗舰都不会让人失望。既然市场接受了质量差的便宜货,你有什么理由以此来责怪整个光存储行业呢?盗版即使贵点只要质量好点也行诶。正版又怎样?花了N百元买的游戏半年后仍然难以读取(该游戏运行时不需要从CD读取数据),再往后就成真正的收藏品了只能看不能用。先锋当然好,可惜渠道做得太烂,很难买到,只好买了SONY(当然从那以后我是不会买任何SONY的东西了),虽说差点但好歹也是日货,半年后读取很多CD都有困难,现在是基本只能读取DVD了。以前的无论品牌机里的还是什么只要是我用过的,1年后都会有点问题,2年后还能用就很幸福了,3年后还能用就等于中彩了~~谁要非说光驱是消费电子那我也没办法,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不过是电脑的一个零件,没多长时间就出问题肯定烦,烦了就会找身边懂硬件的人,so很多人会找我,so我也很烦而即使CD-ROM的40倍速传输速率也达到了6000KB/s,合48000Kb/s即46.875Mb/s我不知道什么超级下载站(民用级)可以达到44.16Mb/s的疯狂高速,常亮同学家庭或者单位租用这样一条百兆级别的光缆专线上Internet又需要耗费多少?普通ADSL下行峰值为512Kb/s,目前电信提供的最高下行速度不过1Mb/s或2Mb/s小区宽带,总带宽一般为10Mb/s,还是动辄几十上百户人家合用。目前中国的因特网总出口带宽也只不过60000Mb/s左右,原来有人可以独占其六百分之一啊~~~~~~佩服。当然我那是针对CD-ROM做比较。46.875Mb/s这个理论值实际上是完全不可能达到的,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从CD拷贝600MB的文件之需要100秒钟,1分40秒,可能么?这么点时间能拷贝100MB就不错了。对比日常生活中从光盘拷贝(光盘质量没保证,否则还叫什么日常)和同城之间用ADSL传输,后者会快一点同城公司与公司之间或者朋友与朋友之间经常需要交换一些数据,使用网络传输会很方便,而以前大多数人会选择交换光盘,又要跑路还要花时间拷贝或者刻录,从这个意义上讲光存储已经失去了很多作用如果所谓的HVD容量真的达到1TB之巨,那么它与现在DVD单面单层的4.7GB相比,单碟容量高了220倍以上。假设其读取整张盘的耗时最终达到与DVD-16X看齐(合理的假设),由于16X DVD读取最外圈数据时的数据传输率为1.38*16=22.08MB/s,那么高速HVD读取最外圈数据时的数据传输率就会近似22.08*220=4857.6MB/s这个恐怖的数字。即使最高容量的HVD实际上采取了双面双层的技术,单面单层的容量仅有1TB的四分之一强,在最外圈的速度也会达到1200MB/s左右,ATA133的极限速度为133MB/s SATA目前仅有150MB/s的带宽,即使发展到Intel蓝图中的SATA 4X 也不过是600MB/s而已。什么接口总线可以满足这个怪物的需求???16X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我光驱也是16X,UDMA66,拷贝一个36MB的文件用了9秒钟,如果仅仅是接口瓶颈,最大理论值也是66MB/s,4MB/s未免相差太远了。以后的发展我不敢轻易断言。但光存储的弊端非常明显,而广大光存储研发厂商却好像瞎子一样,难道就不能给光盘上弄一个类似套子的东西保护表面么?难道就不能提高读取设备的使用寿命么?HVD出现之后早会有USB *.0来应付,即使SATA达不到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