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ngJingAi 于 2009-8-2 13:44 编辑
在线对话网友(2009-07-28 11:46:38)
标签:杂谈
对不起,最近因为迈兄不幸去世,我写了几篇文章,在自己博客中闹出不小的动静。许多激昂之士,叫骂不停,完全不理他们,有点过意不去。我挑了一篇要我回复的留言,简单作答。留言是正文,我的答复在括号里。记住,生活不顺心的时候,要有点幽默感。下面是我和这位朋友的对话。希望他也幽默点,别一天到晚装个烈士的样子。
首先,你对人对事就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世界没有人是客观的,一客观就不是人了.)
第二,你还把自己的陋习传给了下一代.......(我家小女茁壮成长,不是你能想象的)
第三,你的文字充斥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哇!谢谢夸奖.)
第四,你根本不懂得“音乐无疆界”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不懂音乐,但喜欢音乐)
第五,你已经忘了中国人“逝者为大”的为人准则........(邓贵大死了,你赶紧戴孝)
第六,你开的博客,让人觉得你只是在大众的谩骂声中耻辱地赚取点击率.......(谢谢帮忙)
第七,你犯了人心最为险恶的一条: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纵然斯人已逝.......(呵呀,闹半天你骂这么凶是自己疼了呀.吃点止痛药吧).
第八,你在用你极其狭隘的心智,来蹂躏大众本已伤痛的心.........(还得吃止痛药,只是别吃太多.迈兄的教训要牢记)
第九,看不惯全球为之肃然起敬的MJ,你只能用看似精炼的文字,来表达你骨子里那可笑的高雅........(全球?在中国之外你见过几个?迈兄老家的人,你见过吗?聊过天吗?一起吃过饭吗?听得懂人家说什么吗?别虚张声势、自作多情了.)
第十,不想说,但也不能不说的,你,不配“中国人”三个字。(这下子可坏了.全世界人民都排队想来当中国人.我当不上了.这个怎么办呀?难道让我回北朝鲜吗?北朝鲜人争当中国人最积极,而且他们都知道美国人民吃不饱饭.)
薛涌薛先生,面对这么多反对的声音,你也很久没站出来了,来,回个贴,让我心悦诚服地收回那第十条。(你太狠了!我原籍是朝鲜。你不收回那一条,让我可怎活?看看这满篇了留言,中国文化的精华似乎全在这里。你不让我当中国人,我就不能和他们对骂了。因为只有中国人才会这么骂人。别的国家的人骂不到这个水准。你能体会我因为无法获得这样的资格是多么痛苦吗?)
•以上是薛涌的博客
以下是网友回复:
• 不明白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不理性的评论进行回复,而且以一种蔑视而居高临下的态度公然嘲笑网友的低智和粗鄙。这似乎不符合你一贯的文风啊,你不是一贯以为弱者说话,启民智作为您的博客姿态的吗?难道真的是被骂急了,就流露出您骨子里的遮掩不住的唯智力论者的姿态吗?
茅于轼先生可能您并不喜欢(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姿态),但老先生对网友的谩骂有段话写的我觉得特别好。他说,有很多人骂我,很难听,我这样分析的,第一,他们觉得哪里不对,很愤怒,第二,他们的水平不足以让他有理有据的组织出自己的观点,于是以谩骂替代。而他们为何如此谩骂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mj需要盖棺定论,作为一个被低估了的伟大的艺术家/一个充满善意的好人(虽然其个人生活有不能被接受的嗜好),一个为世界上其他弱势群体谋福利的人,应该得到最大的敬意和褒奖,,mj以他的所作所为影响了世界,他救助了那么多贫困的人,您所引用的那位议员能做到吗?
当然您的重点是多元,我们赞同多元,但我们更赞同主流,如果mj的价值观能够影响很多人,mj因为他的善行而广为尊崇,我想这样的潮流会影响更多的人上进向善,这无疑是好的。所以我不明白,你的“可以休”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是骂公民群氓吗?如果很多人能接受mj的善行,这样的热又有什么不对,为什么又要“停止”呢?
您崇尚美国的一切,您崇尚多元,那也请您谈一下,种族主义者对mj的堵截和剿杀,正反两面的论点都有列举,您才能最大限度的多元和接近客观。
即使批评,也要言之成理,您对mj的评论,窃以为不能冠之以“多元”,而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可我们看到的除了姿态的反调就是姿态的反调,拜托薛博士,不要扮演“大家长”的角色(您怎么和zf一个爱好啊),我们懂英文,会上纽约时报看的。您也常回来看看,别过几年也和老外似的以为中国没有麦当劳,不要太低估中国公民的审美和英文能力。
另外,您不喜欢mj,这是萝卜白菜的区别,不好硬扭转口味。我喜欢古曲,更喜欢摇滚,因为中国古典音乐重旋律不重节奏,而我是个特别喜欢节奏的人。喜欢mj的人,我想听到或看到时都有欲随之起舞的愿望,mj点燃了人们血液中热情的一面,也许您是一个肢体不协调的人(这样的人一般节奏感都很差),所以听mj的歌也没什么感觉。您的先天不足使您无法领略如此美好的音乐,很遗憾。(这是对您不通人情的将大陆公民比作甘当北朝鲜人民的回应)
另外,你在博客里一再提及beatles音乐里的苍凉感,应该指的是《let it be》《yesterday》还有《hey jude》等这样风格的曲子。
我在这给您音乐普及一下,建议您和您的女儿听一下杰克逊在步入青春期以前的在jackson5里的作品,如《ben》《i will be there》《music and i》等等,包括他5,6岁时的mtv作品,您会发现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才,他在童年时已经展示了他将来可能达到的高度,而后来的他在艺术天分上并未超越童年的他,而是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来自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凭借自己的天才和拼搏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延续的如此辉煌,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学习!
喜欢莫扎特,beatles而无法接受不那么苍凉的mj,好比偏好甜口的您无法吃辣,您无法领略川菜的魅力是很遗憾的,如果您贬低川菜的价值,进而说爱吃川菜的可以休矣,那只能
•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只因南都报拒绝发表他批评茅于轼先生的短文《为富*****人说话能为穷******人办事吗?》,薛先生居然勃然大怒,公开声明终止和南都报的合作。
一,薛涌的“言(不言不)论自(不自不)由”成立吗?
薛涌先生终止合作的理由,很微言大义,也很政(还要治理)治正确。他说:“我最终决定终止合作,乃是在于他们违反了合作的诺言和言(不言不)论自(不自不)由的基本原则,封杀了我批评茅于轼的稿件。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国目前最开明的媒(新闻与人)体,对言(不言不)论自(不自不)由也未免是叶公好龙,……”
南都报违反“言论自由”,是很严重的指控。遗憾的是,薛涌先生的指控,显然是文不对题。
众所周知,言论自由的核心是政府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和媒体,更不能因言治罪。因为,只有公权力才能干预媒体和封杀言论,也只有政府才有以言治罪的权力。所以,言论自由所针对的是公权力而非媒体。言论自由就是要禁止公权力干预媒体和言论,以确保一个言论的观念的自由市场,让众声自由喧哗,让媒体保持独立,让众多媒体平等竞争,让多元价值在竞争中共处。
在言论自由制度下,每一独立媒体都有自己的倾向和立场,每一媒体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对稿件进行取舍,这是媒体本身的权利,也是媒体独立性的标志之一。所以,某媒体拒绝发表某类稿子或某人的某篇稿子,与言论自由无关。比如,美国几大主流媒体,有左倾的《纽约时报》,有右倾的《华尔街日报》,它们对同一公共事件的报道和评论,立场会有很大区别,在编发稿件时自然会有各自的取舍。
也亏薛涌在自由美国呆了那么多年,居然连何为言论自由都不懂。而不懂言论自由的薛涌先生还讽刺南都报编辑说:“中国目前最开明的媒体,对言论自由也未免是叶公好龙,……”
更搞笑的是,8月11日,薛涌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为与南都决裂一事答网友》短文,再次拿出在自由美国呆过多年的身份,傲慢地为国内同行指点江山。他说:“经此一事,我有了觉悟。第一,中国一流的编辑,居然对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也不理解,也没有意愿坚持。我对他们多少有些高估。第二,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但是成长环境实在太差,对民主没有体会和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资讯去了解。所以,我应该减少和媒体的合作,即使还写中文,也应该多写书或长文。希望他们有一天会学到些东西。”
在今日中国的制度条件下,不能不承认,中国知识界对自由和民主的理解,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依然需要从书本上、更要从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但我更难以理解的是,即便薛涌先生很懂言论自由和民主,也没有理由如此傲慢。何况,从薛先生的决裂宣言中,还真看不出他多懂言论自由。
二,南都编辑的拒绝真的没道理吗?
也多亏薛涌先生在大义凛然的决裂声明中引用了南都报编辑的信件,才让我这个旁观者看到了南都编辑“拒薛”的理由。
南都报的编辑拒绝的理由,主要不是因为薛批茅“为富人说话”,而是因为薛对茅的某些指控没有事实根据。
首先,薛先生文章《为富人说话能为穷人办事吗?》的中心论点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只要为富人说话,就不能为穷人办事。而南都编辑用事实告诉薛涌先生,茅先生恰恰是极少数知行合一的知识分子,他确实做到了“既为富人说话,又为穷人办事”。
针对薛对茅提出的严厉道德批判,编辑部主任特别给薛写信解释说:“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人与长者,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所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坚持以民间的立场对国内政策发言,对政策之下弱势群体的利益有积极的代言与争取。尤可贵的,是茅还能做到知行合一,最为国人所知的,是他在国家并无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拿出自己的资金来积极试验中国的扶贫项目,他先是在山西吕梁地区试验‘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尤努斯,这项投入持续至今。此外他也同样拿出资金来开办保姆学校,收费低廉却坚持亏本经营……”
其次,茅先生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中说:“我愿意为这样的富人说话,并不是和富人有什么特殊感情,或者我个人得到他们什么好处,而是考虑全社会的利益。”
薛涌先生在《为富人说话能为穷人办事吗?》第二段说:“可惜,读了上面这段话,很难让人相信他‘并不是和富人有什么特殊感情’或者没有得到富人的好处。学者讲话,观点自然可以有不同。但是,如果刻意歪曲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人们就要问其动机为何了。”
薛先生这段话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他的“很难让人相信”的表述中,他不相信茅先生的自白而拿不出不相信的证据。他相信茅先生“和富人有特殊感情”,传达的肯定是强烈的负面信息;相信茅先生“得到富人的好处”,更会给人以丰富的负面联想,什么好处?多少好处?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方式得到了好处?
我以为,这样的指控很严重,必须要有切实的证据。可以批评茅先生,但批评要有证据,不能自以为正义在手就信口胡说。
所以,另一位编辑写信给薛涌说:“茅于轼不是不能批评,但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给人家扣上一顶既得利益代言人的帽子,我认为是非常不妥的。薛兄如果偏要这样行文的话,恐怕不仅光是我们不发,如果有媒体就这样发了,那是编辑的失职。我去过茅于轼家,他就住在北京那种破旧的老房子中,茅于轼所举办的小额贷款,帮助了很多穷人。人家是在脚踏实地的为穷人做事,如果没有证据就攻击他,我认为有失厚道。”
薛涌的整篇文章建立在道德指控上,而这样指控偏偏又不符合事实。所以,我个人认为,南都编辑的两封回信都很通情达理,也很厚道。
茅先生为穷人办事始于1993年,至今已经将近15年。......
这些久在美国的薛涌可能不了解,但不了解不能瞎说。这倒比较符合薛涌先生的夫子自道:“我也许在国外生活得太久,……”但薛先生在不了解茅先生在国内所为的情况下,也在南都编辑向他陈述了茅先生“为穷人办事”的大量事实后,他非但没有丝毫歉意,反而一脸多年身在海外的傲慢,还好意思指责茅先生之论“透露了当今中国新贵的一种极度傲慢的心态。”
要我看,薛先生的傲慢近于委琐:1,薛涌先生曾是南都报言论版的主要作者之一,但只因南都报拒绝他的一篇稿子,居然就大动干戈,公开声明与南都报决裂。这样的“决裂”,没有唯我独尊的心态,是万万作不出的。2,连言论自由的常识都懵懂的薛先生,还好意思大言不惭,指责南都编辑不懂言论自由和民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