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是这段时期地球最受瞩目的消息,从他停止呼吸的一刻起,泪眼代替了白眼,歌颂代替了丑闻,原来被控真是一次敲诈,原来整形真是因为疾病,原来……但事实上,今年四月,在他那次大规模藏品拍卖会上,在那么多的游戏机和玩具面前,人们就应该知道他只是个想留住童年的孩子,但大家默契地选择谈论加长的劳斯莱斯轿车、“梦幻庄园”的气派大门、戴过的钻石手套、甚至他收藏的《剪刀手爱德华》道具,却惟独忘了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剪刀手爱德华。
世人总自以为爱心无限、温柔满怀,渴望救赎《莫扎特》,安慰《南海十三郎》,但真的面对一个怪异的天才,却如此一致地背过脸去。我一直认为这种集体的“阳谋”比个体的“阴谋”更可怕,因为它结合了传统与群众两种最强大的力量。惊才绝艳的杰克逊最终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有清白才能让他的成就永留神坛,否则真爱他的人必须一遍一遍地为他辩白,但总会有累了倦了,对外界不屑不理的自我时刻,就在忠粉停口的片刻——恶的声音又在外界扩散,它是如此的无逻辑无理性,但又符合人性——如此成功,又怎能如此纯良?
歌德早就悲伤地预言:“黑暗中,如果敲门者是一支蜡烛,它会受到欢迎;如果叩门的是一把火炬,主人会喜出望外;但如果登门造访的是太阳,人们就被吓跑了。”如果你渴盼的真的梦想成真,你会欢天喜地奔上前去,还是会吓得转身就跑?如果你看清自己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没有才华,不是忠诚坚贞。而是诱惑不够,不是七年之痒,而是喜新厌旧,你还会看得起这个无能软弱的自己吗?你确信别人还会继续爱一无所长的你吗?不敢深究,不愿面对,在对真我闭上眼睛的同时,拿起了放大镜来挑剔公众人物,面对迈克尔·杰克逊这种特例,干脆改用了哈哈镜,仅仅是因为习惯黑白分明,就容不下一个灰色的他吗?
《本杰明·巴顿奇事》中被雷击中七次的老人说“上帝不断提醒我,能活到今天已经很幸运了。每当我忘记这一点,就会再被雷劈一次。”而银幕下的我们,只有在一次次直面死亡时,才重新学习善良。
——叶满楼(《看電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