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是怎样被打败的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再一次成了张艺谋的伤心之地,因为他的《英雄》败给了德国女导演卡罗琳#183;林克(Caroline Link)的《无处为家》(Nowhere in Africa)。 这部影片改编自德国女作家斯泰芬妮#183;茨威格(Stephanie Zweig)的自传,讲述的是二战爆发以前,一个德国犹太三口之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逃往英属殖民地肯尼亚避难的故事。片中的父亲以前是律师,他很早就看出希特勒的野心,不顾家人和妻子的反对,坚持让全家来非洲避难。母亲原先过惯了富足奢侈的上流生活,来非洲后很不适应,逼着家中雇佣的黑人厨师学说德语。可后来她也学会了当地的语言,学会了怎样经营农场,并决心在这里扎根。女儿则从一开始就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很快就和厨师,以及当地的黑人孩子打成一片。片中这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头绪纷杂,叙述起来肯定相当琐碎(也无多大意义)。但由于导演的精心调度,加之影片中展示的非洲原始风貌和出色的配乐,使得这部影片看起来并不显得杂乱无章。 这部电影有四点值得一说。 第一,影片的背景虽然是神奇的非洲,但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展示非洲的美丽,而是在相当程度上拍出了非洲贫穷而又原始的一面。除了一些漂亮的远景镜头以外,我们还看到非洲的干旱,食品的匮乏,还有蝗灾的可怕。非洲人虽然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露出的都是笑脸,可导演也通过写实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祭祀时杀生饮血的风俗,以及让年老的病人就地等死的野蛮习俗。这些镜头让这部影片没有成为观光旅游宣传片,而是一部更加真实的生活记录。这一点和《英雄》完全不同。 第二,虽然这部影片没有从正面描述战争的残忍,但影片却一直以书信的方式时刻提醒观众,犹太人在自己的祖国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主人公的父母和亲戚一直不相信民主的德国竟然会如此粗暴对待本国公民,一直不愿意出来避难,结果都被纳粹杀害了。结合当前的形势来看,这部影片是对善良的人们的一次善意而又微妙的提醒。 第三,这部影片没有完人,没有英雄。所有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们在观众面前一点一点地长大,慢慢地被环境所改变,这些变化都很合理,让观众很容易进入角色。这一点也和《英雄》完全不同。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如果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在主人公逐渐适应并爱上非洲之后,合理的结局是一家人和和平平地继续在非洲生活下去,由此歌颂了人性的伟大。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最后却选择了回到德国。其实,影片中的许多场景都暗示了主人公并不能完全融入非洲,他们虽然和黑人一样下地劳动,可他们毕竟是农场主。他们雇佣着黑人厨师,吃饭要专门摆好桌子,点起蜡烛,这些都是当地黑人无法做到的。另外,除了一个很容易被错过的镜头之外,影片完全忽略了当地黑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可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就在主人公回国后不久,非洲各国就相继爆发了独立运动,经过一系列血腥的战争,这些国家才终于摆脱了殖民统治。主人公毅然决然的回国可以说又一次幸运地躲过了战争。 整部影片中流露出来的黑白和平共处反应了人类的理想,以及人性的伟大。但结尾却又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分成这么多的国家不是偶然的,人类被分成这么多民族,也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在人类还没有能力和平共处的今天,还是各自为政比较合理吧。 这是这部影片和《英雄》最大的不同,英雄就是这样被打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