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健翔还真是忠实粉丝啊,写了好几篇关于Michael的博客。以下是11月6日的原文:
《纪念杰克逊》――为全球同步上映迈克尔-杰克逊纪念影片《This Is It》所做
(弼马温,2009-10-10)
迈克尔-杰克逊是美国摇滚巨星,五十岁了,为了帮助全世界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受全世界歌迷和全世界摇滚乐坛的推崇,不辞辛苦,筹备复出。去年春天开始筹备,后来在洛杉矶生活和工作,不幸因病辞世。一个美国人,毫无功利的动机,把世界人民的艺术和慈善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伟大的博爱精神,这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每一个爱好善良的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认为:富庶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要赈济和帮助贫困甚至灾荒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困,贫困和灾荒地区的人民要学习富庶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辛勤和智慧,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迈克尔-杰克逊是实践了这一博爱而伟大的理念的。我们所有热爱他并热爱和平的人们也要实践这一理念。我们要和一切有博爱之心和辛勤努力的人们联合起来,要和美洲的、欧洲的、亚洲的、大洋洲的、非洲的以及一切富庶和贫穷国家的拥有博爱之心的人们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和灾荒,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广泛的和谐与平等互爱。这就是我们的博爱理念,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地域主义的博爱理念。
迈克尔-杰克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艺术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儿童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演员每个歌迷都要学习他。不少演员对自己的艺术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不肯下苦功夫钻研艺术,把虚假的表演留给观众。创作和表演当中,先替自己的腰包打算,然后再考虑艺术的效果。成名了一两年就自认为不可一世,自吹自擂、自我膨胀,唯恐名气不够大、唯恐收入不够高。对艺术对观众不是满腔热忱,而是高高在上、漠不关心、对穷人、儿童和环境保护更是不闻不问、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至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许多世界著名的领导人、企业家、艺术家说起迈克尔-杰克逊,没有一个不为他的艺术造诣和博爱精神所折服。贫困地区的儿童和人民,凡亲身受过迈克尔-杰克逊的帮助或者亲眼看过迈克尔-杰克逊慈善义举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要以迈克尔-杰克逊纯真而热忱的博爱主义精神和拯救全人类的行为为楷模。
迈克尔-杰克逊是位歌唱家和舞蹈家,他以歌唱和舞蹈为职业,对演艺事业精益求精。在整个世界摇滚乐和流行音乐领域,他的艺术生命力和歌舞技能是无与伦比的。“每次我们听到迈克尔-杰克逊这个名字总是和才华横溢、星光灿烂和勤奋过人、震古烁今联系在一起的,相信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之一。”(注1)这对于现今社会很多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认为坚持风格数十年如一日为迂腐、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艺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们虽然没有机缘同迈克尔-杰克逊见面,但他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歌曲每一个舞步都铭刻在我们心中。因为生活的奔忙,我们无法为他送行为他长时间地送去怀念和感慕。但对于他的离去,我们还是寄予了巨大的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伟大的博爱精神和单纯的艺术追求感人至深。“迈克尔-杰克逊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世界的渴求,透过他的“拯救世界基金会”,他致力于珍惜这地球上最可贵的资源――儿童和环境。他对儿童们有着父母般的责任感,他的孩子是我们所有人的孩子,他为这么多的人做了这么多的事,他本身就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注2)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了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纯真的爱心和博爱的精神,就可以变成对人民和世界有利的人。一个人的能力和名气有大小,但是只要拥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脱离了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有益于世界人民的人。
(注1) 伊丽莎白-泰勒 1986年
(注2)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1992年
PS: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叫“弼马温”的朋友写的,本来应该在《就是这样》上映那天如约贴出,但是阴差阳错我当时找不到这篇稿子了,只能在今天贴出来,满足一下他的愿望,否则,据说这家伙正威胁着要来砸我家玻璃——我就不信他能砍这么高。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rela_articletagp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