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璇炫 于 2009-12-30 09:24 编辑
这篇文章是俺在12月的心理月刊上看到的,认为写的很客观,所以特地一个字一个字打上来(我容易么我?),希望8喜欢的迈fan们表拍砖额·~
传奇
热点:一代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意外离世
有这样一些数据:Google迈克尔.杰克逊,11,600,000条信息,Google迈克尔.杰克逊死亡,2,620,000条,11月1日,由索尼公司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制作、反映迈克尔.杰克逊生前为伦敦音乐会排练情景的纪录片《就是这样》(<This is it>)上映,5天后,总票房达1.01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超过2200万人民币,打破记录……但这些庞大的数据能反映什么呢?当父亲携家带口去影院看《就是这样》,老泪纵横,当数以亿计的人在7月7日以各种方式送别巨星,我们感觉到所有的评判标准都是无谓无力的。他散发的能量波及到的地方远远超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We are the world》与《Heal the world》响彻洛杉矶,地球上所有的人似乎都借着天王的音乐,在这一刻彼此相拥。迈克尔.杰克逊,他是个传奇,他是神。
他就像神一样
李孟潮 心理学家
他像神一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神是怎样的?既有男性的特质,也有女性的特质,最厉害的是,神能把这两面整合得很好。而迈克尔.杰克逊就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他面部表情很女性,很柔美,但在舞台上得表演充满了爆发性,充满了男性动作,比如会使用到军队元素等。这种双性同体得特质,既能激发异性恋需求,也能激发同性恋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儿童成人同体,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他个人,都有很多儿童的特征,也有很多很成人化的暴力。我们的童年都有一些遗憾,所以会把自己的儿童需求投射到他的作品里,并得到满足。
其实,这两种特质,都不容易合而为一,都是矛盾背离的,但迈克尔.杰克逊在尝试去做,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也正因为这些,他的歌迷跨度很大,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把自己的各种需求都投射到这个形象和这个形象的作品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