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2 23: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son5 时期(1958~1975) part0
本帖最后由 飞扬清婉 于 2010-4-12 00:36 编辑
(接1楼分析)
对MJ而言,J5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他进行学习与真正走进演艺殿堂的时期,奠定了MJ后续一生演艺成功的基础。MJ的世界观、演出基础技能,如何激起观众的热情,与各界人士打交道,开始有自己的创作意识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看了一下J5时期发行的专辑,平均每年发行2~3张专辑,这是相当频繁与密集的。还有巡演。可以想象一下小MJ所需要承受的工作量,难怪他没有时间玩耍,而且很多时候录歌要一直到深夜。
“要是你在很小的时候就得工作,你会觉得这世界是那么的不公平。……我也许来得及吃上一顿快餐,也许就来不及。有时候就是一点儿时间都没有。晚上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已经是十一、二点了。……我们工作的强度决不亚于一个年纪比我们大一倍的人。”
这对一个儿童的成长来讲是有很多不利影响的,不要说什么童星,其实就是童工。猜测MJ单飞后四年才出一张专辑,很可能与小时被过度开发出专辑的经历有关。
看了一下摩城出专辑的记录,除了75年之前,75之后摩城也发行了N多次J5与MJ的专辑,包括未放行歌曲的发行,以及对老歌的N个版本的重新包装的合集与精选集。(MJ没有摩城时期自己的音乐版本,否则他肯定不会允许这样做。)我自己的感觉是,摩城就是拿MJ与J5做赚钱工具来着,尽量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MJ对于艺人被剥削的感触,应当就是从摩城时起的吧。MJ单飞后一直要掌握事业的主动权,以及把音乐版权牢牢抓在手里,应当与此不无关系。不过MJ对此没有抱怨,因为摩城毕竟是他起步的地方,没有摩城给他机会,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在J5时期,MJ的事业从起步到第一个顶峰(J5是非常成功的),然后又开始下滑。按MJ的说法,那时他还不到18岁,就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离开摩城其实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作为J5他们已经到头了,他们必须转换风格,但在摩城他们被定型,创作也受到限制。
MJ的青春期应该很难过,经历了相当问题。虽然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存在问题,但MJ的更加特殊。
一方面,作为童星,在万众瞩目中,随着长大,可爱不再,变成一个瘦高的少年,但公司为商业需要仍将其作为孩童包装,那是会有点尴尬的。
还有MJ苦恼的青春痘问题,对成年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大事,但对一个刚刚成长的少年,由于之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这却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与心理压力。
还有就是变声的问题,我试着按时间顺序听了所有能找到的J5专辑,MJ变声应当是在1973左右,1973年第一张专辑Skywriter时MJ的声音已经没有那么高亮了,Get It Together时开始能听出一点成年后音色。作为一个以声音做职业的人,不知大家能否体会那种当声音开始变化时(尤其小MJ著名的作为卖点的童音),所可能的担心与压力。不过这段时间应该比较短,73~74 MJ变声,到75年声音定型,变声后声音还比较理想。
还有,就是童星问题,童星长大后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孩子那样,很多人不再走红,失去人们的关注与光环,绝大部分童星都处理不好,因而一蹶不振陷入深渊。MJ闯过来了,但说那很艰难。看了一下J5时期所有专辑销量情况,73年时的专辑销量已经开始下滑,74时Dancing Machine做了DISCO的创新但销量一般,75年时的Moving Violation销量就比较差了,我听了一下这张专辑,确实没有刚出道时J5歌曲吸引人,可以想象一下MJ承受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MJ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没有朋友。他时间都被演出、排练、录音占据了,除了家人就是工作人员。他只上了两年学,因为FANS太狂热不得不被迫放弃。听了一下摩城时期MJ独唱的专辑,得承认这些专辑相当不错,MJ的演绎很动人。但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有孤独与不快乐感觉(至少不是那种洋溢而出的快乐的感觉),MJ应当不是有意如此的,但这些东西会被不自觉地带进歌曲里,除非本人发自内心地真正快乐起来。
74年的Dancing Machine专辑,MJ已经变声,可以听出与成年音色的相似,但还未最终形成他成年后的音色,带有一种少年稚嫩的感觉(PS:不过听起来很性感)。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不再是原来的摩城风格,开始加入DISCO的风格,与电子乐器伴奏。MJ在这个时候16岁。从J5小时候的歌曲一路听过来,在这张专辑里开始听出有性感的味道,就是正常的青葱少年的感觉。这张专辑里觉得MJ的心情还好,似乎有一点真正快乐的感觉。爱情歌曲里也有一种对爱情的懵懂的憧憬。
Forever, Michael专辑大部分歌曲实际录制于1974年,虽然是1975年发行的,MJ 仍然处于变声过程中。喜欢那时声音里那种青涩的感觉,有一种说不清的打动人的东西。没有找到这个时期对应的视频,真想看看那时MJ唱歌时的样子。这张专辑中以抒情歌曲为主(Soul),快歌较少,风格与以往J5区别较大。猜测这是MJ寻求转型的一些尝试。
1975年时的Moving Violation,MJ的声音已经基本成型,基本就是他成年后的音色了,之后几十年里他的声音都基本没怎么变化。Moving Violation销量不佳,听了一下,确实不算好,缺乏特色,整张专辑中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MJ的声音刚定型,怎么说呢,在这张专辑中,他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的声音特色发挥的方式,所以听起来有些单薄,缺乏特殊的吸引力,既没有童音时的高亢嘹亮,也没有成年与个人特色音乐相得益彰的结合,也没有74年时那种稚嫩的性感。
74、75年期间的爱情歌曲,没有仔细分析,我个人喜欢74年MJ变声中的一些歌曲,有种稚嫩的性感。猜测这个时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MJ对爱情是有憧憬的,那种很朦胧说不清的感觉。
整体摩城时期MJ是没有创作自由的,所有歌曲都是由其他人写给他们的,MJ与J5没有选择自由,只是被作为单纯歌手。他们唯一的创作自由就是对歌曲的演绎,以及舞台表演上的一些建议与发挥,很多时候这些建议还不被采纳。无论从哪个方面讲,Jacksons与MJ离开摩城都是必然的。
附;Motown releases (as The Jackson 5)唱片销售记录:
Diana Ross Presents The Jackson 5 (1969) (全球销售500万张)
ABC (1970) (全球销售570万张)
Third Album (1970) (全球销售600万张)
The Jackson 5 Christmas Album (1970) (全球销售350万张)
Maybe Tomorrow (1971) (全球销售350万张)
Goin' Back to Indiana (1971) (全球销售260万张)
Lookin' Through the Windows (1972) (全球销售350万张)
Skywriter (1973) (全球销售280万张)
G.I.T.: Get It Together (1973) (全球销售200万张)
Dancing Machine (1974) (全球销售260万张)
Moving Violation (1975) (全球销售160万张)
摩城时期MJ单独发行的专辑(非J5):
Got to Be There (1972) (全球销售500万张)
Ben (1972) (全球销售500万张)
Music & Me (1973) (全球销售400万张)
Forever, Michael (1975) (全球销售400万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