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45|回复: 43

《百年孤独》

 关闭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3443

帖子

7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093
QQ
发表于 2005-11-22 14: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到现在这本书我也没有真正看完过。高中的时候课本里节选了一部分,我第一次 看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但自己去书店看了一下发现书店的那本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而且翻译的实在不好。后来上了大学有一阵子就沉迷在言情小说中,也一直 没有看。不过我想有时间一定要好好看看,马儿克斯笔下的奇幻世界到底是什么样 的。 百 年 孤 独 作者:马尔克斯·加西亚 《百年孤独》以魔幻主义的手法,描写了布斯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乃至消亡的历史。并从中艺术的再现了作家童年时代眼中的世界。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超越于整部拉美文学史之上,其中充满了理想的光辉。对光荣与梦想的憧憬,对爱与自由的崇拜,创伤后的不屈和灵魂的不朽亦超越于虚幻的手法之上,在这篇小说中,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归宿。 简 介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 ————《百年孤独》 在推荐一个可以在线看的网址http://www.bjsos.com/html/books/100s/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449

帖子

4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幽谷百合

Rank: 8Rank: 8

积分
41036

特别贡献奖活动卓越奖

发表于 2005-11-22 1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曾经看了一本翻译不是很少的版本,本来挺长的故事,那本书很薄的说。本来这个故事就会让人郁闷,而那个版本,让人汗死。。。。谢谢楼主提供,总的来说,这本书不错的说~!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1-22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比红楼梦还喜欢,真tm过瘾。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1-23 0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挂掉之前去拜访他。

8

主题

100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1
发表于 2005-11-25 0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里的人名........我没少吐

16

主题

1406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老了也要做梦

Rank: 8Rank: 8

积分
37138
发表于 2005-12-5 18: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觉得<<百年孤独>>的奥尔良诺家族很像杰克逊家族.晕....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9 23: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忙里偷闲又看了一遍,其中有几个细节一直也没有明白,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死的时候空中为什么会下黄色小花,这小花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要下的铺天盖地...... 霍塞·阿卡迪奥 是被谁杀死的,复仇者?雷贝卡?为什么火药味会一直留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安排香蕉公司的人用水泥才掩盖住气味?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10 0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俏姑娘雷麦黛丝,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认为她像大多数所说的那样,“是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光彩照人的形象。她貌若天仙,内心纯洁无瑕,是美的象征。但在这个污浊丑恶的世界中,她无法生存,最后飞上天去,消失在太空之中。这也是一种孤独,是另一种意义的孤独。”相反作者曾经在书中暗示到“俏姑娘雷麦黛丝拥有置人死地的能力,这种猜测现在已由四个不可辩驳的事例证实了。虽然有些喜欢吹牛的人说,跟这样迷人的娘儿们睡上一夜,不要命也是值得的,但是谁也没有这么干。其实,要得到她的欢心,又不会受到她的致命伤害,只要有一种原始的、朴素的感情——爱情就够了,然而这一点正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我觉得,正是由于爱情,由于她在大家个人的孤独中悄无声息成熟所领悟到的爱情促使她不能溶入这样一个“没有爱情的家族“,而与人私奔,作者的隐讳手法。马尔克斯自己也曾经说过,雷梅苔丝的坐飞毯离开是源于作者生活中的邻居之女与人私奔借口的联想。 至于我上面所提的疑问,关于小黄花的问题,有文章中说道,“小说的魔幻因素也来源于作者的独创以及他所用的象征手法。譬如在书中,黄色是一种不祥的象征。老布恩地亚临死时,天上下起了黄花雨;老人假牙的缝隙中生出黄花,不久就死去;当布恩地亚家的水泥裂缝中长出黄花时,这一家族就开始衰败;马贡多通火车时,第一辆进村的列车的车头是黄色的;当黄色的水果──香蕉在马贡多普遍生长的时候,大罢工、大屠杀的灾祸就随之降临。黄色实际上暗示黄金。作家用象征手法来说明金钱的祸害。马贡多人害集体健忘症的情节也是一种象征的手法,作家用这种手法讽刺马贡多人的愚昧,他们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不知总结历史的教训,图谋国家民族的新生。”我不赞成关于评论说,黄色暗示的就是黄金,说明金钱的祸害。但是到底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出所以然。 有太多东西要考虑,不知这里有没有人感兴趣。
东日暖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2-10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5...这就去看...///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11 11: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8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     写作语言:西班牙语                主要文类:小说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文学历程   加西亚·马尔克斯常常谈起童年的记忆对他文学生涯的重要性,尤其是外祖父母给他讲的家族历史、传说和阿拉卡塔卡的神奇故事。他在成群的姨妈和祖姨妈中长大,她们大都是讲故事的能手,富于非凡的记忆和想象力,也相信预言和迷信。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外祖父马尔克斯上校关系最为亲密,后者曾参加过自由党与保守党之间那场直到1902年才结束的灾难性内战。外祖父的许多战争故事都已溶进了他的小说中,这些故事交织着阿拉卡塔卡地区香蕉公司兴衰的回忆,以及外祖父母的家庭旧事。那些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他们讲来是如此绘声绘色、天衣无缝,以至于那语调与故事内容本身一样迷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虽然是一个法学专业学生,却是诗歌的贪婪的读者,但有一晚他读了弗朗兹·卡夫卡的《变形记》(1915)后说:“突然之间,我发现在我的中学课本那些理性的、学究气十足的范例之外,文学还存在着多种别的可能性。”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他写第一个短篇小说就是从那时,即1947年开始的。他最初写的一些小说发表在波哥大报纸《观察家报》上。1948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移居卡塔赫纳继续攻读法津,并为《宇宙报》写稿。1050年,他到达纠兰基雅,在那里任《先驱报》记者,并常与一些文学青年相聚,如饥似渴地阅读和讨论文学。他们探讨欧洲和北美文学。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 福克纳、弗吉尼亚·吴尔夫、约翰·多斯·帕索斯、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瑟夫·康拉德和安东尼·德·圣彼克絮佩里的作品使他深受影响。   195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重返波哥大,担任《观察家报》记者。他的第一部长篇《枯枝败叶》于1955年发表。 同年, 短篇小说《星期六后的一天》获得波哥大作家艺术家协会授予的奖金。 1955年7月,他作为《观察家报》的通讯记者前往日内瓦,不久那家报纸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于是他被困在欧洲。在罗马作短暂停留之后,他以后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巴黎,在那里创作了《恶时辰》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他还游历了东欧国家和苏联并写了游记。   1958年, 马尔克斯与他已久相爱的情人梅尔塞德结婚, 她以文学形象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们在委内瑞拉的加勒加斯定居,在那里这《时光》杂志工作。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时,马尔克斯与大多数拉美知识分子一样为之欢呼。后来,从1959年到1961年,他分别在波哥大、古巴和纽约为古巴通讯社“拉丁社”工作,1965年以前他再没有写过小说,但写过电影脚本,他还仔细研究了别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1955),他曾说,自己从中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   马尔克斯不断地思索着怎样根据他童年的记忆构思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他说,1965年,突然“有一天,梅尔塞德斯和我带着孩子们驾车前往阿卡布尔科时,它像闪电一样掠过我的脑际。我决定像外祖母给我讲她的故事那样叙述我的故事。我要从那天下午那个小男孩被祖父领着去参观冰块时写起。”他立刻掉转车头,返回墨西哥城。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足不出户,埋头写作《百年孤独》。此书出版后立即被誉为本世纪伟大的小说。它赢得多种文学奖,很快成为几十种语言的畅销书,它使马尔克斯获得了承认和荣誉。   《百年孤独》是一部极其丰富的、多层次的小说,它可以有多重解释。它是一部关于霍塞·阿卡狄奥·布恩狄亚几代子孙的家庭编年史;它描写了一个象征着马尔克斯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同时也是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和现代世界上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神话般的历史。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 它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总结, 从它的源头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创世纪》中的创世神话开始,带着对蒙昧状态的伊甸园的净土世界那种质朴和纯洁的深深的怀念。读者从作品中读到,这部编年史是一个吉卜赛智者用梵文写的手稿,只有布恩狄家族的最后一个男人才能译解,并且只有在每一个读者单独读它时,才能理解它的含义。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故事,是这个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面镜子。但它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个读者步入令人浮想联翩的幻境。《百年孤独》也反映和评价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来的社会历史事件。19世纪自由党人与保守党人之间的战争和20世纪不断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它还详细地记述了外国香蕉公司的发展与剥削导致的破坏与骚乱(有1928年果品联合公司的罢工为依据)。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加西亚·马尔克斯得以全力投身写作,并为他心目中的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大声疾呼。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说集《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马尔克斯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它。   7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仍活跃于新闻界,支持人权运动,谴责迫害和独裁。1974年,他开始在哥伦比亚主编出版政治性刊物《抉择》,旨在为讨论和促进积极的社会改革提供论坛。他还出版了早期的新闻作品集,包括一次海难事件的系列报道《水兵贝拉斯利历险记》(1978)。1977年,他发表了一篇论述古纠在非洲的作用的文章--《卡洛塔行动计划》。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发表,写的是件发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小镇的多线索、神秘的凶杀案。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被加西亚·马尔克斯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1986年,他的报告文学《里丁智利历险记》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不过这一事件保证了它后来几版的畅销。小说描述一个流亡国外的著名电影导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国智利,拍摄一部皮诺切特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纪录片的经历。   无论是他的报告文学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他获得诺贝文学奖后的么一部长篇小说--都显不出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具有超凡的才能。随着诺贝尔文学奖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义务和公众对他所有著作重新产生的兴趣。他早期的文章和短篇小说的许多版本问世了,他的主要长篇小说的销售量之大,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史的纪录。现在拉丁美洲有许多著名的多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仍然是最杰出者之一。《百年孤独》一直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读者常常称赞瑞典文学院,是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的远见卓识,而这种远见卓识永远有着重要意义。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11 1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幻灭”解读发展               ----------简析<百年孤独>中“幻灭”的象征意象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一部“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者以“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真”的艺术原则,描述了一个关于“幻灭”关于“发展”的过程。作者以多种形式叙述死亡,同时,“死亡”本身也是一种象征意象。把这种种的象征意象集合到一个整体,便形成了全篇所表达的“幻灭”。通过对“幻灭”的分析,我们会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广阔的社会景象,同时,我们更可以解读作者旨在表达的拉丁美洲的一部复杂而又迂回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把“幻灭”分为如下几个层面,首先,是“出生”。生乃是“死”的一部分,“生”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结束,也就是“死”的开端。其次,是“成长”,与其说是成长毋宁说是一种混沌的发展和发展的混沌,这其中包含着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丰富的意象,在魔幻的现实中它们无一不是在揭示着历史的必然。再次,是“灭亡”,这是一种制度,一种陈旧的文化必将走向的结果,也是作者所表达的一种强烈的愿望。最后,是“轮回”,在这最终的结局中,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演绎,也是历史的无奈。   “出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未接触外部文明和初步接触外部文明的状态。在一片荒芜的沼泽地中,霍赛.阿卡蒂奥.布恩蒂亚代领人们建立了这个世外桃源似的镇子,有着原始的宁静也有着原始的愚昧。马孔多的整体的象征意象也正在于此,它是广阔的拉丁美洲的缩影,是整个历史大环境的写意,但又是小环境下的工笔,它是全篇最广阔最丰富的象征意象。它封闭却向往着发展,它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却也因为偏见而恐惧排斥新事物,这也正是拉美人民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在“出生”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就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国王,老布恩蒂亚<1>。他是整个小镇中的无冕之王,对于整个家族来说,他是一位不朽的先知,对于马孔多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领袖。而对于整部拉美历史来说,他正是那个在原始状态下“发展”的代言人。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科学家的头脑,还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对新文明充满渴望。与此同时,他的妻子乌苏娜也被作者付予了,图腾化的形象。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拉美妇女形象,生命力顽强,富有责任心,爱心,又有正义感,她的形象就像是神话中大地母亲的图腾,胸怀温暖而博大。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和这样的一个母亲孕育了这样的一个开端,他们努力的打开原始的锁链,并把马孔多乃至拉美导向了文明的光辉。两个生动的象征意象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然而,在这种初步的接触文明之后,发展并没有真正的继续下去,尽管马孔多日甚一日的繁荣,但在此后的日子中,外来的文明不再是一种接触与学习,而变成了一种入侵。这就引出了进一步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马孔多在百年之中的变迁与最终走向的没落,这是一个曲折复杂但又有着内在的原因与规律的过程。布恩蒂亚家族“孤独”的特征正象征了拉美人民顽固的民族性,而同时,这也是拉美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混沌无序的根本原因。如果说马孔多是小说中最大的象征意象的话,那么“孤独”就是本书中最为深远的象征意象。作者以家族成员特有的孤独中的行为来隐喻拉美百年历史中人们的荒诞、无知与落后。总体来说,可以为这些行为总结出以下几点解释。   首先,居住地的隔绝封闭,马孔多人远离文明远离科学的态度,使自然依旧是主宰人们的内在驱动力。殖民者把外部文明带到了这个原始状态下的小镇,一方面传播文明另一方面却在欺诈。而人们在并没有因为文明的启发在蒙昧在状态下觉醒,而是从好奇最终变成了对科学的排斥,对外来事物的厌恶与恐惧。   其次,个人的隔绝与封闭,形成了人们的不团结以及个人意义上的仇恨与不信任。奥雷边诺上校的32次失败的战争无疑是个人因素的产物。主导拉美世界发生变化的应是一种历史的因素,然而,在行进的过程中,人的因素却变成了指导历史的魔杖,大大小小的战争在无休止的进行,历史却没有真正的发展。而无数的阿玛兰塔与雷贝卡却为了个人的仇恨生活在各自隔绝的世界中,终生都在进行着明争暗斗。   最后,是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几乎所有布恩蒂亚家族的人都有着恋旧的情绪,几乎每一代人都存在着乱伦。家族在一日日的衰落,后继者却只会逃避眼前破败的现实。这也正是历史停滞不前的拉美人民的心理状态之一。   在这样的发展中,走向灭亡是必然的,布恩蒂亚家族的灭亡,马孔多小镇的灭亡,这种灭亡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愿望。说它是一种结果是因为,这是一个落后、麻木、不觉醒的民族、国家必然的结局,一个没有发展的、停滞的社会是必定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一种无序、落后的制度也必然将被淘汰。这是作者为拉美国家预测到的结果,历史的洪流是无人能够阻挡的一切旧的事物一切旧的思想观念都将像马孔多一样被飓风刮走,什么痕迹也留不下。由此可见,这种灭亡也是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愿望。“灭亡”可以带来反思,“灭亡”也是新事物生长的起点。正如墨西哥作家帕斯所说的<2>:“生命的最高职能是通向死亡----------它的对立和补充部分;死亡也并非生命的终极;人们以死来满足生的无限欲望。”他还指出“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我想这不仅是作家个人的看法,也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看法。   飓风是文本中最后一个象征意象,它的发生具有意义的双重性。从它的直观结果看,它是一种毁灭,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却是一种力量,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爆发,一种觉醒。同时它更代表了作者伟大而急切的爱,毁灭是最能够给予人们震憾的,作者所描述的毁灭正是在震憾人们沉睡的灵魂,为人们提供希望与信念。然而,在信念和希望存在的同时,也在揭示着一种历史的悲观与无奈,那就是“轮回”。   <百年孤独>对时间的独特处理方法是小说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过去、现在、未来被共同的本质连接起来,大大小小的循环在时空中不断发生。不同代的人在时光流逝了几十年后,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重复着相同的命运。而家族中重复出现的名字“奥雷边诺”、“阿卡蒂奥”却像是咒语,冥冥中安排了人们的生活轨迹。这种手法既渲染了魔幻的气氛,又在荒诞中揭示历史的奥秘。时光流走了,时间却在原地不停的打转,最终落在了原来的点上。作者极其注重人物、事件的前后呼应,阿卡蒂奥第二<3>在几十年后准确的重复奥雷连诺上校的话;吉普赛人几次来到马孔多,而每一次居民都同最初一次一样被相同的东西耍得团团转,第六代近亲结婚则重复了前辈生出猪尾小孩的命运;恶性循环一刻不停的进行着。以至于,150多岁的乌苏娜终于发现了时间的停滞,正像她发疯的丈夫老布恩蒂亚说的那样。     在这些作者精心设计的轮回中,我们看到的是拉丁美洲象征性的存在形式。它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轮回,以原始的愚昧为起点,也以此为终点;以最初的荒芜为开端,又以最初的荒芜为结尾。从猪尾小孩第一次的出现到第二次的最终灭亡,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而谁能保证它不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呢?尽管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用梅尔加德斯在羊皮纸手稿上的预言写道,命运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二次出现,但,每一个深入关注拉美命运的人都会发现,这不过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无疑,轮回是存在的,拉美历史发展中的走不出的怪圈,那个让人摆脱不了的、恼人的轮回正存在于作者的笔下。或许也只有它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永恒。“出生”、“成长”、“灭亡”、“轮回”,这样,一个“幻灭”的过程完成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愧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在魔幻与荒诞中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拉丁美洲,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是在以极大的热情为这片土地呼喊,似乎唯有这样的呼喊才会唤来作者想象中的飓风。在今天的世界,“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必谈的话题,但在真正的历史事实面前,或许这本书会引发我们更多有意义的思考。

0

主题

4

帖子

87

积分

游客

积分
87
发表于 2005-12-18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好过瘾~~~ 霍塞·阿卡迪奥的死我倾向于是雷贝卡杀死的 为了保持继续和阿玛兰塔斗下去,她放弃了那种幸福生活,保持孤独 家族里的人我都喜欢,他们没有偏见,不抱怨生活,坚韧顽强... 但最恨菲兰达,她的冷漠,她的保守,她的傲慢。 甚至觉得若没有她,家族也许不会衰落;梅梅应该会幸福;她的孩子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不会仍旧呆在那里,也不会生出猪尾小孩,也许会遨游世界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也许正是魔幻的元素,很多答案都是读者揣测的,谁若给出定论仿佛不能让人满意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19 14: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人回复。望穿秋水啊! 你说是贝雷卡杀死的,为什么那股火药味直到殖民者来才用水泥盖住,难道是表示贝雷卡的孤独生活结束了?可那时候她还没有死啊。 还有,梅梅的偷情者,总是带来一群黄色的蝴蝶,为甚么也是黄色,和前面所说的小黄花有什么关系吗,黄色代表什么......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5-12-19 14: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觉得非南达象征着欧洲的传统教会和贵族对拉美的影响

20

主题

99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39
QQ
发表于 2006-1-18 2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了这么久,望眼欲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11-26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