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4-10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迈之爱 的帖子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便急的120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是在急救服务相对良好的发达国家,依然强调普及急救知识——“First Aid”,即“第一救助”(也称“现场救助”),目的就是在医疗人员来到之前,非医疗人员给予的有效救助。生命如此脆弱,有时就在等待中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以分秒计算的抢救。
我所说的“勇于救助”,就是首先要有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伸出援手和勇于伸出援手的“愿望”、“勇气”和“行动”。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绝对同意遇到此类情况下,路人能够帮助“打120”,这就是一种善举,就是伸出了援手。但个人以为,有些时候可以做的更多,有比打120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帮助手段和方法。
谈到“有效救助”,从医学角度而言,任何时候救助“倒地人”都不可以“随意扶”,而不仅仅是老人。有效救助“倒地人”首先需要了解倒地者的状况,意识是否清醒,是否有外力所致的创伤,倒地后的体位(自主体位或被动体位),肢体是否有知觉或可否活动,......,等等,由此决定是否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是否可以挪动体位,是否可以搬动,亦或就是是否可以协助其起身站立等处置措施。因此,如果LZ要进行科普,就应该普及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知识。之所以感觉LZ的题目有误导,完全是因为此题目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风传的那句——“防火防电防老太”!
我不知道LZ所指的那条消息是否与我看到的消息是同一条。前两天在CCTV1我看到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弘扬两个主题——勇于救人的善举和被救者家属的知恩图报。消息指三个大学生在去学校食堂的路上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立即上前扶起老人并拨打120,但老人坚持回家,三个学生搀扶老人回到家里后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但老人的妻子感觉需要感谢几个学生的善举,就在随后的几天站在寒风中等待,想在老人跌到处遇到他们,只为说声谢谢。但几天后仍未果,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到了该校的学生处,但因为没有姓名,依然没有找到,但学生处的老师了解到他们曾经拨打过120,因此学校出证明在120处查到了这个手机号,通过学校老师的QQ群,找到了手机的主人——做好事的学生。
还有一则消息,指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意识清醒,但不能自己站立,周围人纷纷伸出援手,有打120的,有帮助老人联系家人的,有给老人卖水喝的,但就是没有人伸手碰触老人,尽管老人哀求说“我是自己摔倒的,我很清醒,请帮我起来。”但是,周围20-30人围着老人,就是没人敢于扶起他,或者帮他换一个不是那么难受的体位。老人硬是痛苦地坐在地上近半个小时,直到120人员来把老人拉走。
我依然认为,愿意伸出援手是美德,勇于伸出援手最高尚,一切美好的愿望要由最及时、最有效的行动来体现!能够有基本知识让善举产生最佳效果,是最极致的美好结果。
虽然不是每次善举都有最美好的结果,但,可以有遗憾,不可有退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