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祐绮 于 2009-11-13 04:59 编辑
就是这样——带你去见不曾见过的他
在一拍即合却略显仓促的集合下,周四我与百卉、丽江、sherry一起前往石景山万达电影院,这里是北京唯一一家上映IMAX版《this is it》的影院。也是我们第一次为了一部电影(尤其是我和丽江两个只在东城生活的人)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来到北京的最西边。结束后的地铁上,我们开始讨论电影的观后感,大家一致决定,下映前再到这里看一次,为没有赶上这次观影的风跑以及迫切渴望再次回顾的心情。
于是,今天,很凑巧的赶上了Michael Jackson北京歌迷会组织的集体观影活动,我们一行7人再次来到万达,观看这部演唱会彩排花絮的纪录片。
百卉对我说,Michael Jackson的歌迷分三类,一类是欣赏他的歌舞,纯粹属于视听享受类的歌迷;一类是除歌舞以外对他本人的各类新闻也很有兴趣,也许还包含喜欢模仿他的歌舞而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歌迷;还有一类,是属于从骨子里欣赏他的才华,认同他的观点,理解并包容他的一切那种热爱他的歌迷,也许不那么张扬,但却属于会被他触动灵魂的人。她认为我属于第三类,并且希望可以了解那些感动我的点滴,带她去见一个不曾见过的Michael Jackson。
这个请求对我来说真的很容易却又很难。就像这部纪录片的剪辑师所说,156个小时的彩排视频,很容易可以剪辑出一部电影,但是,作为一个从头到尾参与其中,见证了所有经历的人,感怀万千的片段实在太多,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让他对着这些片段空白了很久,也让我面对跳动着小竖条的空白页面发了半天的呆。我只能尝试凭借我依旧混乱的思绪,整理部分这样的片段,必定不趋完善,但依旧可以带你认识我眼中的Michael Jackson。
1、他的音乐
记得Michael 在10岁时的一段采访里说:“无论我唱什么,那都是我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果我不是这样的感受,我便不会去唱它。”而当时的他作为The Jackson 5的乐队主唱,签约了美国历史悠久的摩城唱片公司,摩城的创始人Berry Gordy对他的评价是:“作为一个孩子,迈克尔当时就超越了他自己的年龄。他对自己的认知程度让我们惊讶,他是一个天才。我第一次听他唱歌是在他10岁的时候,他唱的是Smokey Robinson 的《Who’s Loving You》,他的歌声让我觉得他唱那首歌都唱了50年了。”而随后来自一部讲述鼠灾的电影的《Ben》,让无数观众为了一只死去的老鼠而落泪。
著名的《Beat it》来自专辑《Thriller》,是一首反对社会暴力音乐作品,其中表达的意思并非中文直译的“打击”,而是“避开“的意思。这来源于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已经成名的Michael在一次演出彩排完后,到片场附近的便利店去买饮料,当时的美国仍处于种族歧视的巅峰时代,白人店主无故指责他偷窃店内糖果,并不由分说的对他动手,直到保镖闻讯赶至,才制止这场干戈,这时的他已被打得遍体鳞伤。警察赶来后,也由于Michael是黑人,而对这件暴力事件采取了不了了之的回应。在这件事以及新闻媒体频频报道的黑人受歧视及暴力事件之后,他创作了这首歌,大意为当你面对无法抗拒的暴力时,请避开吧,不要无谓的去逞能,那只能为你带来无尽的噩梦。
由于这首歌曲在当时的广泛流传,应里根总统要求,Michael将这首歌用在一个告诫青年人不要酒后驾车的公益广告中 ,并因此被里根总统邀请至白宫为他颁发了“世界杰出青年奖”以及“特别贡献奖”。
在之后的创作生涯中,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其中的内在含义都不乏这类宣扬平等、友爱、环保、和平的公益题材。
为呼吁保护环境而创作的《Earth Song》,为呼吁种族平等而创作的《Black&white》,以及为关爱全世界受疾病、灾难、饥饿儿童而创作的《Heal the world》,为艾滋病早逝儿童创作的《Gone too soon》等。
其中最著名的《we are the world》创作于1985年,主题讲述了天下一家,友爱互助。由Michael和Lionel Richie共同谱曲,后由Michael独自填词完成的金曲。召集了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的,为救援非洲饥民而义卖的唱片,为非洲筹集了5000万美金的捐款, 解决了政治家喋喋不休却解决不了的难题。震撼了亿万人的心,使这首歌风靡全球,国内著名音乐人郭峰的公益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便是来源于这首歌所带给他的灵感。在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就职典礼上,Michael应邀演唱了这首歌曲,以宣扬大爱无疆的主题。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美国文化代言人。
第35届格莱美传奇颁奖典礼上他谈到自己少年成名而丧失童年的无奈与感伤,虽然名利和物质的丰富给与了他更多机会游历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但那都不足以弥补缺失童年的困扰。因此,他希望从孩子的身上找回纯真,学习用孩子的眼光真诚而简单的看待和解决问题。采访中,他曾多次谈到,成年人的唯利是图,让他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在和孩子或是动物的相处中,才能让他感受到安全。而这却成为世人认定他与儿童过从甚密,喜欢收集各种珍稀动物的怪癖。在面对隐私不断被侵犯并由此带来各种纷扰、官非的残酷现实中,在受尽媒体抨击和外界公众非议,以及震惊世界的“93事件”发生后,他成为媒体的靶子,公众的谈资,所有的荣耀和光芒开始一步步褪色,而媒体对他的口诛笔伐从来没有一天的停歇。他把自己更深地埋藏在了Neverland中,那是他的国度,他的仙境。而他生命里的音符和灵感,却从来没有中断。于是他把所受的羞辱,他把自己的出离愤怒,他把自己的悲天悯人,他把自己的虔诚和质疑,倾泻到了《History》专辑的创作中去。于是有了疯狂宣泄的《scream》,有了直指美国政府痛处的《they don’t care about us》有了伤感凄美的《stranger in Moscow》和发自肺腑自传式的《Childhood》。
也许是由于有切身体会,让他的歌曲能够直抵人心,但是,除了创作才华之外,他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天赋,更是诠释这些歌曲的最佳渠道。
他的唱功,自5岁时便已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在经历了成长、变声之后,他的嗓音依旧干净、具有穿透力,保留了童音的质地。他所能唱到音域之宽,可谓无人能及,在《Beat It》《Billie Jean》《Thriller》里,我想他唱到了高音C(High C)(“高音C”即是从人们日常说话音高所处的“中央C”开始,向上升高两个八度的C音,这已是人类发声的极限音域。1968年帕瓦罗蒂曾因连续高拉出9个漂亮的高音C,由此稳居世界头号男高音的交椅,被称之为高音C之王。),甚至是一个高C强音(High C-sharp)High C-sharp则是比高音C还高半度的音,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而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也可以唱低音。你可以在《Off The Wall》专辑的《Burn This Disco Out》一曲里听到,他在这里进入了低音音域,把我震呆了。关于他的嗓音柔美,童音质地,曾多次被讽刺为女性化嗓音,但如果你听过《Invincible》中的《2000watts》会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的歌声,其中浑厚带有磁性的男性嗓音,配合刚劲有力的编曲,再一次证明了关于音乐没有任何事在他身上是不可能的。
在Michael单飞后,几乎80%的歌曲都由他作词、作曲,并且在歌曲制作的过程中进行编曲。他的音乐包含并融合了了白人的音乐代表-摇滚、黑人的灵魂音乐、爵士、蓝调、电子、R&B、Disco、POP,甚至类似教堂唱诗的宗教音乐等几乎所有我们所熟知的音乐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Michael在歌曲创作的过程中,都是用录音机录下灵感闪现的旋律,从不用纸币来记录乐谱和歌词,甚至在想到旋律的同时,就连配合该旋律编曲的配乐,舞步都一气呵成,然后直接进入录音室录制。这在现在的音乐制作过程中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意思的是,很多编曲,并非由乐器演奏后合成音轨编制出来,而是用他的另一项绝活——口技来完成的。相信看过《This is it》的人都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影片所呈现的,仍只是他这精彩绝活的冰山一角,在93年奥普拉脱口秀的采访中展现的《Who is it》,94年Gold girl采访中的即兴演出,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那个时候,我们似乎只知道最厉害的口技表演就是相声演员洛桑的单项乐器口技,而混合节奏、旋律、乐曲的口技不用说见过,大体连听说都没有。而这项绝活,也被收录在了他的部分歌曲里,最明显的莫过于《who is it》,让百卉不敢与老妈共赏的《in the closet》,还有出现在很多歌曲里的哽咽、著名的“hee-hee”、尖叫等都是将口技运用于音乐编曲的例子,成就了他歌曲中独特的风格,也带来了不了解这项绝活的听众,对这些“奇怪”声音的误读。
而与他合作的乐手、制作人,无一不是世界顶尖级的音乐人。与Quincy Jones创作的《off the wall》融合了新式Disco、电子、爵士、灵歌等风格,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双白金的销量,并有多首歌曲在美国各大音乐排行榜蝉联榜首数月;至今无人能及的全球销量冠军专辑《Thriller》,在全美及欧洲各大音乐排行榜位列冠军达数年,更使他打破多项世界纪录,成为全球最畅销专辑、最有价值艺术家、单次获得最多格莱美奖项歌手等荣誉,并且成为唯一一个能在美国和英国摇滚音乐电台中播出歌曲的黑人歌手;随后1987年的专辑《Bad》成为史上最畅销专辑第二。当年,老布什总统在白宫典礼上宣布Michael为“80年代最杰出艺人”。广播音乐协会 (BMI) 将第一届以他名字命名的“Michael Jackson成就奖”颁给了Michael。这张专辑,也在1989年成为我国首张引进的音乐专辑。
1991年的《Dangerous》堪称巅峰之作,这张融合了摇滚、电子、R&B、POP等风格的专辑,虽然在美国本土的销量不如《BAD》,但却在欧洲、亚洲、南美、澳洲大获成功,全球销量超越《BAD》,并在英国BillBond蝉联冠军2年。其中几乎每一首歌曲都堪称经典之作。
在这几张专辑的歌曲中《Beat it》邀请了Van Helen乐队的灵魂人物Eddie Van Helen担任吉他演奏,Eddie Van Helen娴熟高超的吉他技艺在歌中展露无疑,尤其是那段令人凝神屏气、一气呵成的吉他独奏不知成为了后代多少吉他爱好者的必修课题。《Black&white》、《Give into me》等歌曲邀请了Gun&Rose(枪炮与玫瑰)吉他手Slash担任吉他演奏;在Michael的谢幕演出中邀请了当前美国最当红的天才吉他手Orianthi Panagaris。每次听到这些段落的独奏,都能迅速让你了解当下最巅峰的吉他演奏水平。
关于他的歌词创作,让我惊叹的是,少年成名的他,仅有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但所有他创作的歌词,用词之细腻精湛,可与诗歌相媲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歌词来自《will you be there》尤其最后的一段独白:“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在我最深的绝望中,你仍然会关心么?你仍然会在那里吗?在我的考验与苦难之中,穿过我们的怀疑与失败,在我遭受暴力的时候,在我动荡不安的时候,穿越我的恐惧和自白,在我的虚弱与痛苦中,穿过我的欢乐与我的悲伤,对你许下另一个明天的承诺。我将永远不会与你分离,因为你永远在我心中。”曾让我感动不已,却没想到,成为了我现时的内心独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