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Keen
如果不是模仿秀,它是什么?如果是个舞台剧,它又会怎样?
这是我在看《颤栗现场》(Thriller Live)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果然不是模仿秀
我其实一直和歌迷smashing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只愿看到MJ真人,多数时候宁愿在家里看DVD也不去看什么致敬演出。对于我来说,没有MJ,任何演出,无论台上是否是一流明星还是三流明星,他们都很山寨。
但为什么MJJCN选择推广《颤栗现场》?
因为很多歌迷需要一个寄托、发泄和怀念的窗口。
《颤栗现场》,无论你看完后觉得怎么样,无论你觉得某某演员唱功不行,或者某某演员身材走样,可能你看完后,大骂一声,这样也行,或者你还觉得,国内某些模仿者都比他们长得像,跳得好,还不如我们自己来做……等等,但它真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能把一切MJ元素和音乐凑到一起的,最大型最受欢迎最好又有授权的致敬演出了。
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了。
为什么我一直用“迄今为止”?因为这是非常字斟酌句的。因为我希望后面关于MJ的演出会更好。比如太阳马戏团,应该能做得更好。
即便如此,那里也不再可能有MJ的真人了,无论是全息还是MJ的影像,都只是一种做梦般的逃避主义。
歌迷需要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Michael已去。
《颤栗现场》是一个专业的演出团队,其中的歌者和舞者,许多都跟迈克尔本人有着渊源,或是因为迈克尔的激励,而走上的演艺之路。而创作人本人也是MJ的合作伙伴,也是MJ的铁杆歌迷。所以从真心诚意这点来说,《颤栗现场》的致敬可能比大多数的致敬演出都来得更加真诚。目前也只有他们,能够最大化地诠释出MJ音乐的魅力,给我们一场音乐的庆典。
整台演出在我看来,更是一个翻唱杰克逊经典歌曲的演唱会,而它的确不是模仿秀,而且也不是舞台剧。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养眼的模仿者,也没有任何连贯的剧情。在北京,因为时差和旅途劳顿,表演者有时甚至没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但现场的气氛十足热闹,就如一次歌迷的大派对。我也不禁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台上几个演员,也很懂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
《颤栗现场》在欧洲地区的巡演,长盛不衰,所到之处,供不应求,一定是有原因的。
《颤栗现场》和《爱》
说远一点,今年上半年,我在拉斯维加斯考察过太阳马戏团的几出马戏和音乐剧,尤其是已经声名远播的《爱》(Love)。
《爱》是根据披头士(Beatles)音乐改编的音乐剧,在列侬和哈里森都已故去的情况下,他们如何演绎,这,无论对《颤栗现场》还是对将来的MJ音乐剧,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看过后,很有感触。
《爱》果然是世界顶级团队打造的盛典,无论是舞美灯光服装道具,还是特别建造的那个机关复杂的大舞台和360度的观众席,以及对披头士经典歌曲进行视觉化的创意延伸,都做到精致精美。
比如唱到《黄色潜水艇》一曲,一张庞大的巨布在整个舞台上盛开铺开,甚至淹没了较低位置的观众席,营造出海洋的效果,梦幻,美到极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舞台场面。
这是《颤栗现场》所不能企及的。
但我们同时要理解:《爱》的背后是太阳马戏团,而《颤栗现场》的背后,只是专业歌迷和几间投资公司,这不是一个量级的制作规模。
但根据传奇巨星改编的音乐剧,无论如何都面临着一个尴尬,那就是他们所改编的那个人那个乐队,已经不在了。舞台上,并没有真正的巨星,只有巨星的延伸。
《爱》同样获得了披头士剩余成员的赞誉,它也是有一定剧情的,但同样也不是特别突出。来看演出的人,更多是想听听披头士老歌,看看绚烂的舞台效果。门口卖着披头士的纪念品,就跟我们在《颤栗现场》门口看到的一样。
整个观看过程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那些经典的老歌鼓掌,气氛很好。但是,这跟演唱会完全不同。我在迈阿密,观摩了一场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的演唱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即便老保罗的舞台效果远不如太阳马戏团的精致,但全场五六万人挤爆了海豚体育场,尖叫声此起彼伏,听到快歌时,大家一起起来又唱又跳——对了,这就是这两天你们在《颤栗现场》里看到的情景。
从这方面讲,《爱》的观众反应反而倒没那么热烈。他们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鼓掌,不会有人站起来尖叫,不会站起来跳。或许,这才是在看一个音乐剧/歌舞剧(而不是演唱会),应有的表现。
感染灵魂的音乐
《颤栗现场》我在北京看了两场了,已经很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剧的编排,但我更在意的是歌迷的反应。我喜欢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看歌迷。
《颤栗现场》本来应该是一个全场都很high的演出,但在中国只high了半场。无奈,中国大部分歌迷都不熟悉迈克尔的早期作品,所以基本会冷一半的场。要是在国外,早就high翻了,他们才是真正从小陪伴MJ长大的人。而中国歌迷,只陪伴MJ走过了他人生的后25年,甚至更短。
其实前半段里,都是迈克尔小时的经典歌曲,从泡泡糖音乐,到骚灵和节奏蓝调,以及可以写入迪斯科历史的经典作品。比如《摇动你的身体》(Shake Your Body)那一段,台上的演员叫大家听到指令一起把手伸向空中,大家照做了,但最后他们让大家一起跟着跳舞,扭屁股,台下却没有任何反应。《摇动你的身体》是一首很经典很经典的舞曲,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倒是《颤栗现场》让我有机会一口气回顾下来MJ的音乐生涯,并不断对MJ音乐产生着新的认识。从早期的飘逸灵动自由奔放到后期歌曲中蕴含的撞击心灵的力量,无一不让我感慨。歌迷对舞蹈的渴望,对音乐录影场景的反应,对熟悉旋律和节拍的回应,以及能自发站立起来狂欢,都被我写入了研究的笔记。
而台上五个男男女女分角又唱又跳合唱杰克逊的歌曲,还不及他本人的万分之一,你可以想象MJ真正在舞台上的气场,和他的唱功与体力,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然而当MJ不在的时候,他的艺术,也将这样散落成亿万碎片,供后世以各个方式进行重新演绎,流传。这也是逝去巨星另一个能继续“活”下去的方式。我去看Usher同一天举办的演唱会时,舞台上无一不是MJ的动作,包括他的服装、他的舞步、他向观众的呼喊,以及他一动不动站上几分钟,再取下墨镜。
我想这也是MJ在生前最后时刻,打算把《颤栗》这碗“冷饭”进行再包装的原因。他看到了经典延续千万代的前景。于是他发行了《颤栗》25周年,还打算再做台百老汇音乐剧,还打算做个改编的3D动画片。神作是一生一次。如何才能做成永恒?
《颤栗现场》唯一证明的一件事就是:MJ音乐的感染力,可以穿透你的灵魂,律动你的身体,让你情不自禁,不由自主。这跟舞台上站的是谁无关,与模仿得是否神似无关。当你听到那旋律,你听到那节拍,你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跟着舞动。
你理解我所说的力量吗?
残酷的商业
《颤栗现场》在英国的票价,最便宜23.5英镑,最贵56.5英镑。对外国的歌迷来说,就跟我们花20多元,50多元人民币去看个演出一样,很靠谱,很自在,很热闹,很舒服。快快乐乐的过一晚。但是对中国老百姓不一样。看个《颤栗现场》,是个不小金钱压力,看完觉得不好,自然要骂娘,那都是钱啊。
诚然,看个电影,吃个西方街边小吃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都成了奢侈消费,你也知道一切不可同日而语。
引进《颤栗现场》,主办方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和反复的波折,投入了几百万人民币。开新闻发布会前,主办方老总问我:“你觉得演出票价高吗?”我说,“还行吧,考虑到你们的成本。但这毕竟不是MJ本人,依然还是学生没什么钱的歌迷也很多。要是MJ本人,票价5000一张歌迷都会抢破头。”
高晓松一直念叨着赔钱也要做。但主办方可不想真的赔钱。他们尽力了,我们也尽力帮他们推了。但是我也说过,西方明星,无论再大牌,在中国,都是小众;中国明星,哪怕再山寨,哪怕是超女快男,他们也是大腕。语言障碍的鸿沟和文化的差异,依然难以逾越。
尽管我们以为MJ在中国应该是最大的西方明星,但他后来在中国的平均正版专辑销量,不过只有一两万张,索尼唱片公司对中国的MJ市场一点都不在乎;他的《就是这样》(This Is It)电影,还是他本人出现的最后一部电影,只卖了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经过中影和各影院分红提成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引进该片的投资亏了一半,引进该片的那个哥们儿差点因此下课(幸好《2012》卖了四亿人民币救了他);《就是这样》电影的DVD和蓝光碟销售,惨不忍睹,当我向DVD发行商索要销售数据时,对方说,还是别问了,太惨。
中国许多人,并没有对文化产业进行日常消费的习惯,更多的人期待免费的大饼,期待网络下载,期待盗版光盘,期待优酷土豆视频。你要告诉他,看一个MJ的MV视频要收钱,哪怕一分钱,那他也绝对不看。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消费水平有关。
《颤栗现场》的中国巡演,有很大的可能性,主办方是将亏钱的。有的人可能心里还在暗自嘲笑,傻X,想靠MJ赚钱,这回亏了吧,活该。
每场来的人,没有八成也有六成,貌似不少,但很多票,并不是卖出去的。熟悉中国演艺行业内情的人应该知道。
现在,很多歌迷的注意力还集中在《颤栗现场》够不够high,有没有达到期望,等等问题上。而我想到的却远不是这个。
中国的歌迷可能没有意识到,《颤栗现场》不过是中国内地市场的一次试水。所有的演出商的目光都落在它的身上。
如果它失败了,以后也就再没人敢接国外有关MJ的项目了。
也就是说,《颤栗现场》失败了,太阳马戏团MJ音乐剧之类的项目也非常有可能进不来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
而且太阳马戏团的引进成本更高,想想谁会愿意为一个并不成熟的中国演出市场,以及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歌迷反响的巨星买单?
7月11日下午,我在北展剧场外,看见一黄牛对同行说:“看吧,杰克逊也不过如此。”
对MJ的热情,大家明显能感觉出,今年已经开始淡了。
商业就是这么残酷。
而MJ恰恰是商业上最成功的巨星——可惜不是在中国。
对那些一厢情愿纯洁如斯的歌迷来说,只要是MJ的东西就该免费,就该慈善,不能“打着MJ旗号骗钱”,所以或许他们并不介意这样的结果。
主办方的老总前段时间找到我,说,“反正《颤栗现场》这次来了,我们亏了,他们也永远不可能再来中国了,我还不如做个好事,让那些想看又没钱看到的歌迷都来吧。我给你们一个歌迷专场。”
于是,我们才匆匆协商出了一个超低价格优惠的MJJCN歌迷专场。
至于那些早早已经买好这场票的歌迷,对此有所怨言,我们也只能向你们诚挚地说声抱歉,却无能为力。就如同商场决定第二天打折,你不可能拿之前你在那家商场已经买好的商品去退货,说我买贵了,要换便宜的。
这个优惠活动,也就是希望更多歌迷再在一起聚会一次,让更多的朋友来,哪怕让那些怀有偏见认为一个“模仿秀”不值得880元人民币的人来。只要对大多数歌迷有利的事,对MJ有利的事,我们就努力去做,去争取。
《颤栗现场》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是非看不可,它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或许很多年后,我们才会知道它的珍贵。它不是模仿秀,不是剧情片,它就是一场从MJ音乐来缅怀MJ的大派对。很难有这样一个机会,在一起分享那份情愫。
以后还有多少这样的机会?我不知道。
我其实在意的不是《颤栗现场》本身,我在意的是《颤栗现场》究竟是给我们中国歌迷打开了一扇门,还是沉重地关闭了一扇门。
北展剧场门口的那幅签名墙,很感人,很漂亮,都是我们的字,我们的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