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9 1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匆匆_ 于 2009-12-9 10:29 编辑
发生在我们论坛的关于MJ的故事(三)
匆匆:
这两天连续看了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纪念MJ的系列专辑,通过主持人的介绍,进一步了解了MJ的音乐和他的卓越贡献,更加感觉MJ是个了不起的天才。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为人类的音乐宝库增加了财富,自己却过得并不幸福。
MJ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艺人,他一生追求音乐和舞蹈表演的完美,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也许由于他的光环太耀眼,也许由于他太单纯,也许因为他创造了太多的财富,也许,仅仅因为他是个黑人,他生前不断地遭受嫉妒攻击诽谤和诬陷,死后依然不得安宁。叹叹!
愿MJ的在天之灵安息……
为了更多地了解MJ的一生,我从网上找到了《太空步》,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发现我越来越喜欢他了。
7月3日,我发了一篇《关于迈克尔•杰克逊》:
MJ(迈克尔•杰克逊)的猝然离世,让全世界的歌迷痛惜难过,因为他不仅仅属于美国,他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最璀璨的一颗巨星。
本来对MJ的音乐了解不多,仅有的一点了解,还是从儿子那里来的。八十年代,他的音乐刚刚传进中国,看到侄儿和儿子那样痴迷于他的歌,我认为不过是一时的赶时髦。时髦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就像股市的板块轮动,热点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板块上,即使是大盘蓝筹。但是,MJ是个例外。
二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长大成人,MJ也已经被媒体"杀死"了很多年,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在舞台上演出了。很多人已经不大记得他的光辉成就,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光辉成就。笼罩在MJ这个名字上的几乎全是各种丑闻。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上就要年满50岁的MJ宣布复出,2009年7月在伦敦举办10场演唱会。
票房能否保证?还有没有观众会对这样一个被各种离奇的负面传闻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老歌星感兴趣?主办单位是没有把握的。但是,歌迷表现出来的热情证明10场演唱会是不够的,于是,演出场次加到50场!2009年3月14日,售票开始仅仅四个小时,50场演唱会的大约100万张门票被一抢而空。票务网的经理Chris Edmonds说:"我们常常谈到空前的需求,但这一周我们才见证了一个现场娱乐的盛事诞生。""我们看到真正让人惊讶的需求和兴趣水平,在过去三天里,世界各地的歌迷都在抢购迈克尔杰克逊的门票。""这毫无疑问是我们经历过的最紧俏的票务需求。"
这,就是MJ,空前绝后的流行音乐天王巨星的魅力,从5岁到50岁,他的魅力依然无人可以匹敌。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流行歌手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些天,读了很多关于他的介绍、评论,又读了他的自传《太空步》。我自认为读懂了他。他不是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他是一颗恒星,在璀璨的星空中,他会永远占据着一个位置。有兴趣了解MJ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自传:
http://www.mjjasia.com/show.aspx?id=4548&cid=65
在主贴下面,我又转引了乐评人杨波的《哭的时候,别忘了擦擦手上的血》以及张扬的《1993年初春,杰克逊与北京擦肩而过》两篇文章。
下面是跟帖:
蓝蓝田玉:
看了,在想,在思考.
三月:
还一个客观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
伟人早就教导我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关于MJ,我们这一辈人一般知之甚少,很多人仅仅是听过这样一个名字,知道是美国的一个流行歌手,听到更多的是关于他的种种负面新闻。
也奇怪也不奇怪,人们对名人明星们的负面新闻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这也许也是一种人性。不是说人性中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人性中也有很多阴暗和丑恶。
MJ是个黑人,我们其实也是有色人种,但是面对黑人我们还是有种莫名的优越感,我们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是歧视黑人的。偏偏这个黑人轻轻松松地唱了几首歌,飘飘欲仙地走了一段太空步就赚到了数以亿计的美元。于是我们骨子里残存的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就被激发出来了,这,这、这资本主义怎么腐朽到这种地步啊。
MJ的猝然离世引发全球歌迷大规模自发的悼念活动,关于他的介绍、评价、演出视频现在在网上简直是铺天盖地。生命之火的熄灭引发了很多人的良心发现,于是许多关于他的负面绯闻被一一澄清。把皮肤漂白原来是得了皮肤病,猥亵男童是诬陷。
我本来也不是MJ的粉丝,这次论坛上的争论促使我去看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了解了他许多不为人知的方面,从而对这样的一个天王级的流行歌手产生了尊敬。
这次的争论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对任何人物和事物的了解,必须深入和细致,有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才不会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地产生偏见。
我又转引了叶扬的两篇《月光手札》,考虑到这里的歌迷未必都看到过这两篇文章,全贴复制如下:
《月光手札——投入迈克尔•杰克逊大视野之后》
作者:叶扬,凤凰卫视高级专题主编。这是她博客里的一篇博文,是以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写信的方式写的。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多云
小宝:好几天没给你写信,原因是我这个礼拜在忙凤凰大视野"王者传奇- 迈克尔杰克逊和他的时代"。这几天你在肚子里可能也休息得不好,胃口可能一般般,对不起了。
这次大视野是特事特办。平时,这是一个系列纪录片栏目,从立题到成片,常常需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而这次,我们从上周六立题到星期一开始播出,只用了两天。这就意味着几乎整个部门都被调动起来,分工合作,每天赶制,全场压上。这么做当然有点冒险,但是当整个世界的焦点都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这件事上的时候,作为凤凰,除了及时传递信息外,我们也不能没有深度作为。
这么短时间冲上战场,真不敢说片子有没有深度,只能说借着关注度尽量有所追求,借着我们所有人对迈克尔杰克逊这位流行天王的尊重和喜爱,和全球怀念他的人们一起回忆和思索。工作小组开会后,决定把五天的节目按照"生与死"、"乐与舞"、"破与立"、"黑与白"、"施与受"五个小主题分头展开,共有王桢、秦晴、沈飞峰和我四个主编,还有制作部四个导演一起上阵。我负责第三集"破与立"(迈克尔与改革开放初之中国),以及整体协调五集节目的工作。不过实际上,我们部门几乎所有人都投入了这次大视野的工作,特别是我那一集。资料搜集,寻找和联络嘉宾,寻找采访人,做场记,找画面,还有我们的伦敦记者站打时间差战,深圳记者站连夜出差采访,北京上海香港娱乐组同事配合联络采访...从领导层到一线记者全部参与,简直就是一场凤凰总动员。因为我是孕妇,大家也特别关心我,怕我太劳累太紧张,纷纷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帮我做了大量看似琐碎却必不可少的事情,甚至包括发传真以及到食堂去拿充饥的馒头。小宝,你可要感谢这些叔叔阿姨。
其实这几天也是我自己去了解和认识迈克尔杰克逊,乃至反省我自己的一个过程。二十几年前我只是单纯喜欢他的歌舞,喜欢他独特的造型,喜欢那些音乐电影,后来才开始思考他要从歌舞里传达出来什么信息,再往后才开始思考他的时代意义。对于他的官司,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漠不关心,也曾经对他变形的模样皱眉头。而当他突然地走了,我好像才真正开始尝试去了解和理解他的内心。看着有关他的文字和影像,看着他曾经做过的专访,还有他平日里的样子,我越来越觉得,他除了是一位音乐天才,更有可能是一位被世人深深误解的天使。如此想起来,真有些伤感。
为什么个人花边新闻可以挡住艺术成就的光芒?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睡在一起会被解读成猥亵?为什么一个人试图改变自己的样子会被千夫所指?为什么一个不会理财的富翁会被骂挥霍无度?为什么一个大慈善家会被当成大怪物?为什么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人生?为什么一个天才的价值往往在他死后才被肯定?在迈克尔杰克逊的悲剧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悲剧。
小宝,我真希望你将来长大了,是一个愿意去相信正面力量的人。在还没有真正充分了解一个人之前,我们应当带着善意和尊重去对待别人,应当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各种不同容貌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的人,超越事物的表面,去看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否则,我们可能会无意间伤害了不该伤害的,错过了不该错过的,甚至让自己失去快乐的能力。但愿你永远有孩子一样纯洁的灵魂,手里握着勇气和力量,把善良进行到底。
《月光手札——迈克杰克逊留下的传奇》
作者:叶扬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晴
小宝:一大早我就处于情绪起伏的状态,因为突然得知昨天夜里,我喜欢的一位歌手去世了,他叫迈克杰克逊。
最近十几年来,这位曾经的世界流行乐坛霸主总是以一种令人奇怪的面目出现在舞台以外,比如法院门口,住所附近之类。他的婚姻生活,娈童官司,债务官司,皮肤容貌问题,似乎比他的歌唱事业更引人注目。如今他去世了,纷扰散尽,他留给世界的价值才被还原到"歌唱"两个字。
迈克杰克逊创造了很多世界纪录。7.5亿张正版唱片发行量,18届格莱美大奖,吉尼斯全球慈善个人纪录(3亿美金),音乐史上销量最高的唱片“Thriller”(7000万张)。他在歌曲创作、演唱、表演、舞蹈等方面的艺术才华征服了至少两代人。鲜明浓厚的个人风格,强烈张扬的舞台气场,或高亢或委婉的嗓音,还有性感的有爆发力的独门演绎方式,都让迈克杰克逊在20世纪80年代的音乐世界里独步天下。
迈克杰克逊影响了国门初开的中国。这个美国歌手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影响力。刚刚打破精神束缚的时代里,中国年轻人拥抱了这个同样用音乐在追求打破精神束缚的美国歌星。我们曾睁大眼睛到同学家里集体观看"HISTORY"的MV专辑,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MV里还常常是美女披着纱巾走沙滩之类。他向上伸出的那根指头,曾经是男同学耍酷的范本。模仿他的太空步,是学校联欢会上的大热节目。他在音乐片里上天入地,变成了僵尸变成了豹,成了王成了精,在那些瞬间,我们都傻了。
迈克尔杰克逊唱了很多全人类主题的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反战的,反种族歧视的,宣扬慈善精神的,让人对这个印象中的美国愤青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他去世了,但他的音乐留给我们太多回忆和思考。他的传奇就是他的音乐。 |
|